..........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而此菩萨名观音,是以眼观声音相。
声音若能到眼处,则耳能见诸色法。若耳实不可以见,则眼观声是寂灭。
见闻既不能分隔,清净宝觉自圆融。以无执故则有光,虽有千臂如两手。
以无分别故寂灭,虽有千手如一身。既无分别亦无执,虽有千眼两目同。..........
.....
恍飞霙之来下兮,忽烟霭之溟濛。乍回旋兮,舞鸾鹤于仙岛。
俄散漫兮,屑琼瑶于帝宫。沾璧槛,洒珠栊,皎兮若梨花之带月,翩兮似柳絮之因风。
萧萧兮疏竹,谡谡兮劲松。喜清光兮照眼,快颢气兮蟠胸。
乃知声音之微妙兮,移造化之功。顾兹曲之冷淡兮,琴每罢而座空。
独余情其爱悦,抱幽素兮忡忡。
.......癯然只树老,隐此阴崖幽。
修竹不知夏,青松不知秋。
甚欲效柳子,冉溪买西丘。
又欲追白傅,香山寻石楼。
忽开化人书,书中有鸣球。
其鸣疑飞泉,清绝或可侔。
乃是寄我诗,恨我昔莫留。
观者勿疵瑕,谓以声音求。
句法传丛林,五言如汤休。
修竹不知夏,青松不知秋。
甚欲效柳子,冉溪买西丘。
又欲追白傅,香山寻石楼。
忽开化人书,书中有鸣球。
其鸣疑飞泉,清绝或可侔。
乃是寄我诗,恨我昔莫留。
观者勿疵瑕,谓以声音求。
句法传丛林,五言如汤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