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卷十一

警世通言

..........气四件的短处:

  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财多招忌损人苗,气是无烟火药。

  四件将来合就,相当不久分毫。

  劝君莫恋最为高,才是修身正道。

  李生看罢,笑道:“此词未为确论,人生在世,酒色财气四者脱离不得。若无酒,失了祭享宴会之礼;若无色,绝了夫妻子孙之事;若无财,天于庶人皆没用度;若无气,忠臣义士也尽委靡。我如今也作一词与他解释,有何不可。”当下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就在《西江..........

卷二十

初刻拍案惊奇

..........,只做到一个知州地位。那萧秀才因一时无心失误上,白送了一个状元。世人做事,决不可不检点!曾有诗道得好:

  人生常好事,作着不自知。

  起念埋根际,须思决局时。

  动止虽微渺,千连已弥滋。

  昏昏罹..........普来,从容说道:“老身今有一言,相公幸勿喧怪!”刘元普道:“夫人有话即说,何必讳言?”夫人道:“相公,你岂不闻人生七十古来稀?今你寿近七十,前路几何?并无子息。常言道:‘无病一身轻,有子万事足。’久欲与相公纳一侧室,一来为相..........

卷三

随园诗话

..........  七

  王阳明先生云:“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若带假面伛偻,而装须髯,便令人生憎。”顾宁人与某书云:“足下诗文非不佳。奈下笔时,胸中总有一杜一韩放不过去,此诗文之所以不至也。”

  八.....,状元虽好却非郎。”

  四十五

  商宝意诗集刻成,有人摘其疵累,余为怅然。仲小海曰:“但愿人生一世,留得几行笔墨,被人指摘,便是有大福分人。不然,草亡木卒,谁则知之?而谁议之?”余谓此言沉痛,深得圣人疾没世..........

江右王门学案·文庄邹东廓先生守益

明儒学案

..........感,则为逐外,倚於寂,则为专内,虽高下殊科,其病於本性均也。(以上《与余柳溪》)

  来教谓“良知是人生一箇真种子,本无是非、可否、相对。而言是非、可否、相对,此知之属气者。”不知精明贞纯、无非无否处,将不属气否..........一物不留,是常寂之体;万物毕照,是常感之用。”

  濂溪主静之静,不对动而言,恐人误认,故自註无欲。此静字是指人生而静真体,常主宰纲维万化者。在天机,名之曰“无声无臭”,故揭“无极”二字;在圣学,名之曰“不睹不闻”,故揭“无欲”..........

南中王门学案·太常唐凝菴先生鹤徵

明儒学案

..........则迷矣。人却可先可后者,故曰“御天”,故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世人皆谓天能生人,不知生人者却是统天之乾元耳。人生於乾元,天地亦生於乾元,故并称之曰三才。

  《中庸》首言“天命之谓性”,后又言“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何也..........不明其所以然,终是人自人,物自物,天地自天地,我自我,勉强凑合,岂能由中而无间?须知我之性,全体是乾元,生天生地生人生物无不是这性。人物之性,有一毫不尽天地之化育,有一毫参赞不来,即是吾性之纤毫欠缺矣,则知尽人物,赞化育之不容已也。..........

东林学案·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

明儒学案

..........汙秽,自家便不安,此不安之心,正是原来本色,所谓道也。(以上《示学者》)

  为善必须明善,善者性也,性者人生而静是也。人生而静时,胸中何曾有一物来?其营营扰扰者,皆有知识以后,日添出来,非其本然也。即是添来,今宜减去,减之又减,以至于减..........

  圣学全不靠静,但各人禀赋不同,若精神短弱,决要静中培拥丰硕,收拾来便是良知,散漫去都成妄想。

  人生处顺境好过,却险;处逆境难过,却稳。世味一些靠不著,方见道味亲切,道味有些靠不著,只是世味插和。两者推敲,尽有进步。若顺境..........

东林学案·文介孙淇澳先生慎行

明儒学案

..........然无朕耶?且所谓致中者,又从何着力?毋乃兀坐闭目,以求玄妙,如世之学习静者乃可耶?夫惟君子知未发之非空虚,方见性之实知,人生未发之时多,而所谓慎独立本者,无时无处不可致力,方见尽性之为实。延平每教人静坐观中,但入门一法,非慎独本旨也。慎独者居处..........是居处一义。(《未发解》)

  古来未有实言性者,中和是实言性处,后人求之不得,往往虚言性,以为无可名。独《礼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一句,儒者多宗之。周子作《太极图》,以为圣人主静,立人极。至豫章、延平,每教人静坐观中,看未发气象。予用工久..........

人事部·卷一

太平御览

..........)倮虫三百六十,而人为之长。

  又曰:孔子游泰山,见荣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为乐者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惟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以一乐;男尊女卑,吾得为男,是二乐;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吾已行年九十,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又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理道毕矣。

  《汉书》曰:司马..........

三洞经教部·卷七

云笈七签

..........别,还魂返魄道自然拘魂制魄,不得行人,善守自然,不用筋力,庶几结珠固灵根结珠,连珠也。入口中含咽其精,固灌灵根,玉飐金龠身完坚玉飐,齿。金龠,舌。开口屈舌,食母之气。不传恶言,身保完全,戴地悬天週乾坤人生地,道来附已,故言戴地。玄母在天下养万物,不用机素,神明微妙,非俗所闻。常欲令我得神仙,迫于乾坤,不可逾蹶哉!象以四时赤如丹四时五行,週则更始。真人子丹,一化为己。被服赤珠状若丹,前仰后卑列其门仰,高..........

杂修摄部·卷一

云笈七签

..........始而胎气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馀,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长全足,加之导养,年未可量。

  《道机》曰: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泆无度,忤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心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阴阳,治生起居无节无度,故半百而衰也。

  《老子》曰:人生大期,百年为限,节护之者,可至千岁。如膏之用,小炷与大耳。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少记,众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