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卷三

水经注

..........一名石卢城也。白渠水又西径魏云中宫南。《魏土地记》曰:云中宫在云中县故城东四十里。白渠水又西南径云中故城南。故赵地。《虞氏记》云:赵武侯自五原河曲筑长城,东至阴山。又于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阴山河曲而祷焉。昼见群鹄游于云中,徘徊经日,见大光在其下。武侯曰:此为我乎?乃即于其处筑城,今云中城是也。秦始皇十三年,立云中郡,王莽更郡曰受降,县曰远服矣。白渠水又西北径沙陵县故城南,王莽之希恩县也。其水..........

志·卷十八

旧唐书

..........减耗。高祖受命之初,改 郡为州,太守并称刺史。其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置总管府,以统军戎。至武德七 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

  自隋季丧乱,群盗初附,权置州郡,倍于开皇、大业之间,贞观元年,悉令并 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 道,五曰山南道,六曰陇右道,七曰淮南道,八曰江南道,九曰剑南道,十曰岭南 道。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至十四年平高昌..........

志·卷十四

宋史

..........,坏民庐舍八百七十区。亳州河溢,东流泛民田、庐舍。七月,齐州明水涨,坏黎济砦城百余堵。许州沙河溢。雄州塘水溢,害民田殆尽。嘉州江涨,溢入州城,毁民舍。复州蜀、汉二江水涨,坏民田、庐舍。泗州招信县大雨,山河涨,漂浸民田、庐舍,死者二十一人。八月,藤州江水涨十余丈,入州城,坏官署、民田。九月,邛州蒲江等县山水暴涨,坏民舍七十区,死者七十九人。是秋,荆湖北路江水注溢,浸田亩甚众。三年七月,河南府洛水涨,坏七..........

志·卷七

金史

..........年去“西”字,为刺郡。户三万四千七百五十七。县四、镇五:

  安定(本名定安,大定七年更。倚。有洛水、九陵水。)镇一(交城。)

  定平 镇二(枣社、大昌。)

  真宁(有子午山、罗川水。)镇二(要关、山河。)

  襄乐(有延川水。)

  邠州,中。宋新平郡静难军节度使,国初因之。户四万七千二百九十一。县五、镇三、寨一:

  新平(倚。有泾水、潘水。)

  淳化(有仲山、车箱坂。)

  宜..........

志·卷十七

元史

..........处看闸提领言:“自闰五月二十九日始,昼夜雨不止,六月九日夜半,山水暴涨,漫流堤上,冲决水口。”于是都水监委官督军夫,自九月二十一日入役,至是月终辍工,实役军夫九百九十三人。十一年三月,都水监言:“巡视白浮瓮山河堤,崩三十余里,宜编荆笆为水口,以泄水势。”计修笆口十一处,四月兴工,十月工毕。

  仁宗皇庆元年正月,都水监言:“白浮瓮山堤,多低薄崩陷处,宜修治。”来春二月入役,八月修完,总修长三十七里二百十五步,计..........

志·卷十九

明史

..........有铜宝山,涌泉浸铁可以为铜。又有铅山,产铅铜及青绿。北有鹅湖山。南有分水岭,与福建崇安县界,上有分水关巡检司。又有紫溪岭,紫溪水出焉。北有上饶江,至汭口,与紫溪、桐木、黄蘖诸水合流,入弋阳县界,谓之铅山河口。又东北有石溪,亦流合上饶江。西南有石佛寨巡检司,后迁善政乡湖坊街。又西有驻泊巡检司,治汭口镇,废。)

  永丰(府南。东南有平洋山,旧产银矿。南有永丰溪,源出福建浦城县界,下流至上饶县界合玉溪。又东..........

志·卷五十九

明史

.......

  先是,河决丰县,迁县治於华山,久之始复其故治。河决孟津、夏邑,皆迁其城。及野鸡冈之决也,凤阳沿淮州县多水患,乃议徙五河、蒙城避之。而临淮当祖陵形胜不可徙,乃用巡按御史贾太亨言,敕河抚二臣亟浚砀山河道,引入二洪,以杀南注之势。

  二十六年秋,河决曹县,水入城二尺,漫金乡、鱼台、定陶、城武,冲谷亭。总河都御史詹瀚请於赵皮寨诸口多穿支河,以分水势。诏可。

  三十一年九月,河决徐州房村集至邳州..........

本纪·卷十一

清史稿

..........水灾。壬戌,河南阳武十三堡河决。丁卯,以扈从行围畏葸不前,褫丰安公爵、田国恩侯爵,阿里衮罢领侍卫内大臣。以弘升为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庚午,以皇后至盘山,命舒赫德为领侍卫内大臣管理内务府大臣随往。江苏铜山河决。壬申,命舒赫德协办江南河工,以阿里衮署领侍卫内大臣,随扈盘山。以尹继善为江南河道总督,鄂容安为两江总督,调永常为陕甘总督,开泰为湖广总督,黄廷桂为四川总督,以定常为贵州巡抚,胡宝瑔为山西巡抚,范时..........

列传·卷九十七

清史稿

..........意,为玲珑水坝,以杀其汹涌,则下游河患可减。”疏上,均议行。十年三月,加太子太保。五月,授吏部尚书,仍管直隶水利、河道工程。十二月,命协办大学士、军机处行走。

  十一年,御史杨开鼎劾南河河道总督白锺山河决匿灾不报,命高斌往江南会总督尹继善按治,白锺山坐夺官。疏言:“淮、黄二渎,每年伏秋水涨,以老坝口水志为准则。乾隆七年最大,水志连底水一丈四尺七寸,当以此较量每年水势。各处闸坝开闭,应以就近石工水涨尺寸..........

卷一百七十二

通典

  州郡二

  序目下(大唐)

  大唐武德初,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其边镇及襟带之地,置总管府以领军戎。至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

  自因隋季分割州府,倍多前代。贞观初,并省州县,始於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道,五曰山南道,六曰陇右道,七曰淮南道,八曰江南道,九曰剑南道,十曰岭南道。既北殄突厥颉利,西平高昌,东西九千五百十里,南北万六千九百十八里..........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