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
越岭东向二里,至仰天坪,因谋尽汉阳之胜。汉阳为庐山最高顶,此坪则为僧庐之最高者。坪之阴北,水俱北流从九江;其阳南,水俱南下属南康。余疑坪去汉阳当不远,僧言中隔桃花峰,尚..........
卷三十九
水经注
江右王门学案·宪使胡庐山先生直
明儒学案
胡直字正甫,号庐山,吉之泰和人。嘉靖丙辰进士。初授比部主事,出为湖广佥事,领湖北道。晋四川参议。寻以副使督其学政,请告归。诏起湖广督学,移广西参政,广东按察使。疏乞终养。起福建按察使。万历乙酉五月卒官,年六十九。先生少..........
序
庐山记
思一旋归。茫不可得。辄序其撰述之勤贻。好事君子。庶几成令举之志。
充秘阁校理李常序予雅爱庐山之胜。弃官归南。遂得之阳游览既久。遇景亦多。或赋或录。杂为将欲次之。而未暇也。熙宁中。会陈令举。以言事□于是邦山林之嗜既同。相与乘黄犊。往来..........
卷一·叙山水篇
叙山水篇第一积路策杖而下。其至栖贤。则日夕矣。峰顶院之前。有辟蛇。行者饮牛池。
案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九江。前汉郊祀志云。干封中。武帝浮江。台曰翻经台。今白莲亭即其故地。远公与慧永。慧持。昙顺。昙恒。竺道生。慧睿。道敬。..........真凌云以踞峰。眇忽翳景而入宜。
甘泉涌霤而先润。梁元帝序曰。夫日月丽天皇穹。所以贞观。川岳带地后土。所以推宁。庐山者亦南国之德镇。虽林石异势。而云霞共色。长风夜作则万流俱响。晨鼯晓吟则百岭齐应。东瞻洪井识曳帛之在兹。西望石梁见捐宝之可..........
卷二·叙山南篇
昭德之西出官道二十里。至寻真冲虚观。古名咏真洞。道书真诰述三十六洞天。
咏真洞天第八七十二福地。庐山为元辰福地。是观也即咏真洞天。五老峰正在其后。唐贞元年。女真蔡寻真居之。因以为名。观后有白龙潭。悬瀑注焉。旧史云。汉武帝过九江..........
卷三·山行易览
讲释群经。演赞大乘。了悟玄微。色空无着。什公尝叹曰。昙顺实奇器矣。入庐山。从远师同修西方净社。志道不群。利济为本。宁蛮校尉刘遵考。于江林立寺。请师经始。远师遣从之。元嘉二年己丑岁终。春秋七十九。.....
卷四·古人留题篇
三间茆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水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
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方庐山常居白鹿洞)同前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砌水亲开决。池荷手自裁。五年方暂至。一宿又^7□回。纵未长归得..........
卷五·古碑目
大唐庐山重建东林寺故禅大德公碑铭(并序)
朝散大夫使持节江州诸军事守江州刺史柱国赐紫金鱼苗绅撰。朝议郎前行国子大学博士..........三年岁在丁丑十月戊寅朔十五日壬辰树永泰丙午岁。颜真卿题其碑额。凡一百二十字。碑阴有大中十年五人题名。
唐故庐山西林寺水阁院律大德齐朗和尚碑(并序)
前广文馆进士郑素卿篹。安定沙门道真书。大和六年岁次壬子三月甲午朔六日..........
跋
高山寺藏本庐山记五卷。卷二三宋椠本。余三卷旧钞补。然于宋讳皆阙笔。
盖亦从宋本出也。书中避讳诸字至高宗讳栴字止。而光宗之嫌名敦字则不阙笔。......大典本亦仅三篇。则明初已。佚东邦刊本。于宋椠外。尚有元禄十年刊本均完足。今取元禄守山二刻。与宋本比勘。知元禄本虽完亦有噅夺。守山阁本则噅脱弥甚。第一篇守山本夺释慧远庐山记。略至略举其异耳数十行(元禄本未夺)第二篇影图者以下。元禄本错简十余行(守山本不误)而远公记云至已上盖述石门之胜十余行。又远公上记云至谓阿罗汉之类也三行。守山本并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