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唐纪·唐纪六十四

资治通鉴

..........。其议加顺、宪二庙尊谥以昭功烈。”

  卢龙节度使张直方,暴忍,喜游猎。军中将作乱,直方知之,托言出猎,遂举族逃归京师。军中推牙将周纟林为留后,直方至京师,拜金吾大将军。

  甲戌,追上顺宗谥曰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宪宗谥曰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仍改题神主。

  己未,崖州司户李德裕卒。

  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涯奏取扶州。

志·卷十四

宋书

..........教,乐正《雅》、 《颂》,于是乎在。江、扬二州,先渐声教,学士遗文,于今为盛;然方之畴昔, 犹千之一也。臣学不章句,才不弘道,阶缘光宠,遂忝非服。方之华、实,儒风邈 远;思竭驽骀,庶增万分,愿斯道隆于百代之上,搢绅咏于千载之下。

  伏闻.......... 孝武帝太元九年,尚书谢石又陈之曰: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翼善辅性,唯礼与学。虽理出自然,必须诱导。故洙、 泗阐弘道之风,《诗》、《书》垂轨教之典。敦《诗》悦《礼》,王化以斯而隆; 甄陶九流,群生于是乎穆。世不常治,道亦时亡。光武投戈而习诵,..........

列传·卷二十七

陈书

..........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领羽林监,仍令于东宫讲《孝经》、 《论语》。天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一。诏赠廷尉卿。

  文阿所撰《仪礼》八十馀卷,《经典大义》十八卷,并行于世,诸儒多传其学。

  沈洙,字弘道,吴兴武康人也。祖休稚,梁馀杭令。父山卿,梁国子博士、中 散大夫。洙少方雅好学,不妄交游。治《三礼》、《春秋左氏传》。精识强记, 《五经》章句,诸子史书,问无不答。解巾梁湘东王国左常侍,转中军宣城王限内 参..........

列传·卷四十

隋书

..........。于时旧儒多已凋 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所制诸经义疏, 搢绅咸师宗之。既而外事四夷,戎马不息,师徒怠散,盗贼群起,礼义不足以防君 子,刑罚不足以威小人,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其风渐坠,以至灭亡,方 领矩步之徒,亦多转死沟壑。凡有经籍,自此皆湮没于煨尘矣。遂使后进之士不复 闻《诗》、《书》之言,皆怀攘夺之心,相与陷于不义。《传》曰:“学者将植, 不学者将落。”然则盛衰是系,兴亡..........

列传·卷七十一

北史

..........白谓素曰:“日之夕矣。”素大笑曰:“以我为‘牛羊下 来’邪!”文帝闻其名,召与语,悦之,令于秘书修国史。每将擢用,辄曰“白不 胜官’而止。后给五品食,月余而死。时人伤其薄命。著《旌异记》十五卷,行于 世。

  明克让,字弘道,平原鬲人也。世仕江左。祖僧绍、父山宾,并《南史》有传。 克让少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三礼》、《论语》,尤所研精, 龟策历象,咸得其要。年十四,释褐湘东王法曹参军。时舍人硃异在仪贤堂讲《老..........

列传·卷一百三十八

旧唐书

..........外服皆缌,尊名所加, 不过一等,此先王不易之道。前圣所志,后贤所传,其来久矣。昔辛有适伊川,见 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往修新礼,时改旧 章,渐广《渭阳》之恩,不遵洙、泗之典。及弘道之后,唐元之间,国命再移于外 族矣。礼亡征兆,倘或斯见,天人之际,可不戒哉!

  开元初,补阙卢履冰尝进状论丧服轻重,敕令佥议。于时群议纷挐,各安积习, 太常礼部奏依旧定。陛下运稽古之明,特降别敕,一依..........

第三十七回

水浒传

..........去镇上闲玩,观看揭阳市村景一遭。又住了三日,宋江怕违了限次,坚意要行。穆弘并众人苦留不住,当日做个送路筵席。次日早起来,宋江作别穆太公并众位好汉,临行分付薛永:“且在穆弘处住几时,却来江州,再得相会。”穆弘道:“哥哥但请放心,我这里自看顾他。”取出一盘金银送与宋江,又赍发两个公人些银两。临动身,张横在穆弘庄上央人修了一封家书,央宋江付与张顺。当时宋江收放包裹内了。一行人都送到浔阳江边。穆弘叫只船来,取过先头行..........

总录·卷六

开元释教录

..........王经一卷(初出与瞿昙流支译者同本正始四年出法上录云菩提留支后更重勘)

  右三部八卷(前二部七卷见在后一部一卷阙本)

  沙门昙摩流支。魏云法希。亦云法乐。南印度人。弃家入道偏以律藏传名。

  弘道为务感物而动。宣武帝世游化洛阳。以景明二年辛巳至正始四年丁亥。为宣武帝译信力等经三部。沙门道宝笔受。见长房等录。

  辩意长者子经一卷(或云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名长者辩意经见法上录)

  右一部一卷..........

人事部·卷四十四

太平御览

..........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又曰: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又《卫灵公》曰: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又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又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又曰:君子学以致其道。

  又《子张》曰: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

卷二十一

通典

..........其本即侍中、中书令也。共有四员。其仆射贞观末始加平章事,方为宰相,具仆射篇。)其馀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十七年,以兵部尚书李勣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自此始也。永崇、弘道之际,裴炎为正议大夫,守侍中;崔知温为正议大夫,守中书令;刘齐贤为中大夫,守侍中: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按:此当以阶卑官高,令所给禄秩同三品耳,当是权时之制。其后亦有阶卑为侍中、中书令者,即更不言。)及平..........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