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卷一·经部

书目答问

..........单行本,丛书本。)

  《毛氏传笺通释》三十二卷。(马瑞辰。道光十五年刻本。)

  《毛诗后笺》卷。(胡承珙。《墨庄遗书》本。许桂林《毛诗后笺》八卷,未刊。)

  《毛诗稽古编》三十卷。(陈启源。单行本,学海堂本。钱..........大堉补。)

  《仪礼汉读考》一卷。(段玉裁。经韵楼本,学海堂本。)

  《仪礼古今文疏义》卷。(胡承珙。《墨庄遗书》本,徐养原《仪礼古今文疏证》,有刻本,未见。)

  《仪礼故书疏证》卷。(宋世荦。《台州丛书》..........

卷五·丛书目

书目答问

..........钱坫。此外甚多。)

  《授堂集》。(武亿。未尽。)

  《高邮王氏五种》。(王念孙、王引之。)

  《刘氏遗书》。(刘台拱。)

  《经韵楼丛书》。(段玉裁。)

  《墨庄遗书》。(胡承珙。)

  《清白士集》。(梁玉绳。)

  《四录堂类集》。(严可均。共四十二种,止刻七种。)

  《郝氏遗书》。(郝懿行。未尽。)

  《传经堂丛书》。(洪颐煊、洪震煊。未尽。)

.........

志·卷九十六

清史稿

..........严行申饬。山东州县亏欠新旧六百馀万两,一县有亏至六万馀两。乃严定科条,亏缺万两者斩监候,二万以上者斩决。所亏之数,勒限监追,限内全完贷死,仍永不叙用,逾限不完斩无赦。

  御史叶中万请清釐藩库借款,胡承珙请整顿直隶亏空诸弊。时各省藩库,因州县有急需,往往滥行借款,日久未归,展转挪抵,弊混丛生。而摊捐津贴,名目日增,州县派累繁多,办事竭蹶,亏欠正项势所必然,虽严刑峻法不能禁也。当乾隆之季,天下承平,庶务..........

志·卷一百二十一

清史稿

..........严行申饬。山东州县亏欠新旧六百馀万两,一县有亏至六万馀两。乃严定科条,亏缺万两者斩监候,二万以上者斩决。所亏之数,勒限监追,限内全完贷死,仍永不叙用,逾限不完斩无赦。

  御史叶中万请清釐藩库借款,胡承珙请整顿直隶亏空诸弊。时各省藩库,因州县有急需,往往滥行借款,日久未归,展转挪抵,弊混丛生。而摊捐津贴,名目日增,州县派累繁多,办事竭蹶,亏欠正项势所必然,虽严刑峻法不能禁也。当乾隆之季,天下承平,庶务..........

志·卷一百四十五

清史稿

..........礼经宫室答问》二卷。洪颐煊撰。

  《仪礼经注一隅》一卷。朱骏声撰。

  《仪礼释官》九卷,《郑氏仪礼目录校正》一卷。胡匡衷撰。

  《仪礼学》一卷。王聘珍撰。

  《仪礼今古文疏义》十七卷。胡承珙撰。

  《丧礼经传约》一卷。吴卓信撰。

  《仪礼正义》四十卷。胡培翚撰。

  《仪礼宫室提纲》一卷。胡培系撰。

  《仪礼经注疏正譌》十七卷。金曰追撰。

  《仪礼礼服通释》六卷。凌曙..........

志·卷一百四十八

清史稿

..........雨茆屋诗集》二十二卷,《骈体文》二卷。曾燠撰。

  《求是堂诗集》二十二卷,《文集》六卷,《骈体文》二卷。胡承珙撰。

  《养素堂文集》三十五卷。张澍撰。

  《柯家山馆遗诗》六卷,《悔庵学文》八卷。严元照撰。.....  《有正味斋词》八卷。吴锡麒撰。

  《红薇翠竹词》一卷。焦循撰。

  《求是堂词》一卷。胡承珙撰。

  《扁舟载酒词》二卷。江藩撰。

  《棕亭词钞》七卷。金兆燕撰。

  《亦有生斋..........

列传·卷二百六十九

清史稿

..........百馀种为括苍金石志八卷。他著有日知录补正一卷、校正一卷,古文苑拾遗十卷,天香录八卷,随笔六卷,诗文集十八卷。

  胡承珙,字墨庄,泾县人。嘉庆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十五年,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寻迁御史,转给事中。自以身居言路,..........裁经韵楼集,奂窃视之,加朱墨。后玉裁见之,称其学识出孔、贾上,由是奂受学玉裁。高邮王念孙暨子引之、栖霞郝懿行、绩溪胡培翚、泾胡承珙、临海金鹗,咸与缔交。

  奂尝言大毛公诂训传言简意赅,遂殚精竭虑,专攻毛传。以毛传一切礼数名物,自汉以来无人称引..........

卷三·慎微

潜夫论

..........。不〔七〕遵履五常,顺养性命,以保南山之寿,松柏之茂也﹖

  〔一〕易系辞下传。

  〔二〕“保”旧作“禄”。卢学士云:‘下仍以“天保”解之,当依今诗作“保”。’○铎按:胡承珙毛诗后笺亦谓作“天禄”,乃转写字讹。

  〔三〕“亶”今诗作“单”。○铎按:诗大雅桑柔疏引亦作“亶”。“亶厚”二字平列。

  〔四〕此下旧接“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云云。

.....

卷四·班禄

潜夫论

..........伊谁云憎。”郑笺云:“欲天指害其所憎而已。”所用诗与此同。○铎按:指、耆同从旨声,故得通用。马瑞辰曰:‘玉篇:“耆,怒诃也。”广雅释言:“指,斥也。”“指斥”亦怒责之义。’胡承珙毛诗后笺云:‘“耆”疑即“指”之借字。“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是“指”有恶义。’

  〔七〕“恶”今作“廓”。○铎按:陈乔枞云:‘“恶”字乃“廓”之误,下文云:“乃用奢夸廓人,上帝憎之..........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