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宋纪·宋纪五十九

续资治通鉴

..........权陕西转运使兼制置解盐使。范祥既卒,故以向代之。时西夏青盐盗贩甚贱,而官卖解盐价高,盐以故不售。向至,始减价以抑之。盐池岁调畦夫数千种盐,而盐支十年未售,向奏损其数,当时便之。

  甲子,以眉州进士苏洵为试校书郎。

  洵年二十七,始发奋为学,举进士、茂才异等,不中,悉焚其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

宋纪·宋纪六十四

续资治通鉴

..........’卿谓此言如何?”诜曰:“素言是也。陛下能责任将帅,令疆埸无事,即天下幸甚。”

  辛卯,以太常博士刘庠为监察御史里行。庠私议濮王事与执政意合,故命以言职。

  壬辰,赠故霸州文安县主簿、太常礼院编纂礼书苏洵光禄寺丞。所修书方奏,未报而洵卒,赐其家银绢各百两匹。其子轼辞所赐,求赠官,既从之,又特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蜀。

  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欧阳修亦善之,劝洵与安石游,而安石亦愿交于洵,洵曰:“吾知其人..........

宋纪·宋纪六十九

续资治通鉴

..........至于再三,志气自若。治郡简而不扰,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曾巩、王安石、苏洵、洵之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为文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五代以来,文体卑弱,至是一变而复于古。修殁后数日,诏求其所撰《五代史记》,后与官修《五代史》并行。

.........

宋纪·宋纪八十八

续资治通鉴

........

  甲戌,王厚奏:“河南、河北诸羌,以大小隆赞争国之故,人心不宁,诸族酋豪,互有猜忌,遂更相侵掠杀戮,正所谓以夷狄攻夷狄,乃中国之利。臣见与童贯计议,乘此从长措置,候起发别具奏闻。”

  乙亥,诏:“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马涓《文集》,范祖禹《唐鉴》、范镇《东斋记事》,刘分攵《诗话》,僧文莹《湘山野录》等印板,悉行焚毁。”

  戊寅,以赵挺之为中书侍郎,张商英为尚书左丞,户部尚..........

百家姓

..........。宣帝立,赐爵关内侯,图形麒麟阁。其著作流传于今者,有诗四首、答李陵诗及别李陵等。

  三苏

  宋苏洵与二子苏轼、苏辙皆有文名,世称为「三苏」。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诗四首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舌问三..........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谓之三苏。」

  苏轼 (1038~1101)

  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

志·卷一百五十五

宋史

..........达《正义》二十卷

  冯继先《尚书广疏》十八卷

  又《尚书小疏》十三卷

  尹恭初《尚书新修义疏》二十六卷

  胡旦《尚书演圣通论》七卷

  胡瑗《洪范口义》一卷

  苏洵《洪范图论》一卷

  程颐《尧典舜典解》一卷

  王安石《新经书义》十三卷

  又《洪范传》一卷

  苏轼《书传》十三卷

  《书说》一卷(程颐门人记)

  孔武仲《书说..........

志·卷一百五十七

宋史

..........  《祖宗属籍谱》一卷

  《向敏中家谱》一卷(向缄撰)

  邵思《姓解》三卷

  钱惟演《钱氏庆系谱》二卷

  王回《清河崔氏谱》一卷

  孙秘《尊祖论世录》一卷

  苏洵《苏氏族谱》一卷

  钱明逸《熙宁姓纂》六卷

  魏予野《古今通系图》一卷

  李复《南阳李英公家谱》一卷

  成铎《文宣王家谱》一卷

  吴逵《帝王系谱》一卷

  黄邦..........

列传·卷七十八

宋史

..........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脩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好古嗜学,凡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录..........

列传·卷二百零二

宋史

  ◎文苑五

  ○梅尧臣 江休复 苏洵 章望之 王逢 孙唐卿(黄庠 杨寘附) 唐庚(史伯虎附) 文同 杨杰 贺铸 刘泾 鲍由 黄伯思

  梅尧臣,字圣俞,..........》一篇,言皇嗣未立,假神告祖宗之意,冀以感悟。又尝言昭宪太后子孙多流落民间,宜甄录之。著《唐宜鉴》十五卷、《春秋世论》三十卷、文集二十卷。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

田制

明夷待访录

..........事,将使田既井而后,人民繁庶,或不能于吾制无龃龉,岂反谓之不幸与?

  后儒言井田必不可复者,莫详于苏洵;言井田必可复者,莫切于胡翰、方孝孺。洵以川路、浍道、洫涂、沟畛,遂径之制,非穷数百年之力不可。夫诚授民以田,有道路可通,有水利可修,亦何必拘..........泥其制度疆界之末乎!凡苏洵之所忧者,皆非为井田者之所急也。胡翰、方孝孺但言其可复,其所以复之之法亦不能详。余盖于卫所之屯田,而知所以复井田者亦不外于是..........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