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百家姓

..........唐(都临汾)和北唐(边界线上)。夏朝强盛后,为夏属国。夏孔甲时,监明十八世孙刘累善养龙,被夏封为御龙氏,专事养龙。传说当时一共饲养了四条,不幸有条雌龙病死,刘累畏罪,领带全家老少一同逃到河南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到了商代,商王封其后人于豕韦(今河南滑县)立国,称为豕韦氏。后来又在唐(今山西省翼城县西边)立国,称为唐氏。周成王灭唐后,把他的子民迁往杜原(今陕西西安市南杜林)建立杜国,因范围小称杜伯,便以杜..........

卷五

水经注

..........方土可验。司马迁云:吕望,东海上人也,老而无遇,以钓干周文王。又云: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七十,则屠牛朝歌;行年九十,身为帝师。皇甫士安云:欲隐东海之滨,闻文王善养老,故入钓于周。今汲水城亦言有吕望隐居处。起自东海,迄于酆雍,缘其径趣,赵、魏为密,厝之谯、宋,事为疏矣。张甲故渎又东北至修县东会清河。《十三州志》曰:张甲河东北至修县入清漳者也。屯氏别河又东,枝津出焉,东径信成县故城南,又东径清阳县故城..........

列传·卷一百七十一

明史

..........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张诩,字廷实,南海人,亦师事献章。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寻丁忧,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一谒孝陵即告归。献章..........

内篇·杂应

抱朴子

..........之,用丹砂曾青水,以石内其中,复须臾,石柔而可食也。若不即取,便消烂尽也。食此石以口取饱,令人丁壮。又有引石散,以方寸匕投一斗白石子中,以水合煮之,亦立熟如芋子,可食以当穀也。张太元举家及弟子数十人,隐居林虑山中,以此法食石十馀年,皆肥健。但为须得白石,不如赤龙血青龙膏,取得石便可用,又当煮之,有薪火之烦耳。或用符,或用水,或符水兼用。或用乾枣,日九枚,酒一二升者。或食十二时气,从夜半始,从九九至八八..........

第八十九回

三国演义

..........不侵。”孔明拜求隐者姓名,隐者笑曰:“某乃孟获之兄孟节是也。”孔明愕然。隐者又曰:“丞相休疑,容伸片言:某一父母所生三人:长即老夫孟节,次孟获,又次孟优。父母皆亡。二弟强恶,不归王化。某屡谏不从,故更名改姓,隐居于此。今辱弟造反,又劳丞相深入不毛之地,如此生受,孟节合该万死,故先于丞相之前请罪。”孔明叹曰:“方信盗跖、下惠之事,今亦有之。”遂与孟节曰:“吾申奏天子,立公为王,可乎?”节曰:“为嫌功名而逃于此,岂复有贪富贵..........

第一回

水浒传

..........汉,果然好座大山。正是:

  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极平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隐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象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

卷四百一十三·草木八

太平广记

..........足怪哉?(出《岭南异物志》)

  小人芝  

  或山中见小人,乘车马,长七八寸者,肉芝也。取服芝,即仙矣。(出《抱朴子》)

  地下肉芝  

  兰陵萧逸人,亡其名。尝举进士下第,遂焚其书,隐居潭水上,从道士学神仙。因绝粒吸气,每旦屈伸支体,冀延其寿。积十年余,发尽白,色枯而背偻,齿有堕者。一旦引镜自视,勃然发怒,且曰:“吾弃声利,隐身田野间,绝粒吸气,冀得长生。今亦衰瘠如是,岂我之心哉?”即还..........

释部·卷六

太平御览

..........窟,不测深浅,古老相传,云辟支佛所出。梁武帝於窟穴下置寺,名曰仙窟寺。窟有一石钵盂,莫知所由来,形状甚古。唐神龙初,郑克俊取将入长安,乃开禅寺志公严屐也。

  《高僧传》曰:释法度少出家,高士名僧绍隐居琅琊之摄山。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精舍,请度居之。经岁许,忽闻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人持名纸通曰:靳尚度前见尚形甚都羽卫亦严致敬。己乃言曰:"弟子主有此山七百馀年,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授五戒,永..........

三洞经教部·卷一

云笈七签

..........于晋惠帝永康年中,于嵩山刘君石室,清斋思道,忽有刻石《三皇天文》出于石壁。靓以绢四百尺告玄而受。后授葛洪。又壶公授费长房,亦有洞神之文。石室所得,与今《三皇文》小异。陆修静先生得之,传孙游岳。游岳传陶隐居。其天中十二部经,未尽出世。今传者是黄帝、黄卢子、西岳公、鲍靓、抱朴子所授者也。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三种分别,以教于世。夫三洞者,盖是一乘之妙旨,三景之玄言。了达则上圣可登,晓悟则..........

卷三十二

日知录

..........谯呵绾。”《汉书》作“不孰何绾”,难晓,疑“谯”讹为“谁”,“谁”又转为“孰”也。

  《周礼·射人》:“不敬者苛罚之。”注:“苛谓诘问之。”按此“苛”亦“呵”字。

  ○信《东观馀论》引晋武帝、王右军、陶隐居帖及《谢宣城传》谓:“凡言信者,皆谓使人。”杨用修又引《古乐府》:“有信数寄书,无信长相忆”为证,良是。然此语起于东汉以下,杨太尉夫人袁氏《答曹公卞夫人书》云:“辄付往信。..........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