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志·地理志下

汉书

..........,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一之乎中和,然后王教成也。汉承百王之末。国土变改,民人迁徙,成帝时刘向略言其地分,丞相张禹使属颍川朱赣条其风俗,犹未宣究,故辑而论之。终其本末著于篇。

  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也。其界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抚风、冯翊、北..........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亦以强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桀则游侠通奸。濒南山,近夏阳,多阻险轻薄,易为盗贼,常为天下剧。又郡国辐凑,浮食者..........

卷一 三十四国

大唐西域记

.....  ○窣堵利瑟那国

  窣堵利瑟那国周千四五百里,东临叶河。叶河出葱岭北原,西北而流,浩汗浑浊,汩淴漂急。土宜风俗,同赭时国。自有王,附突厥。

  大沙碛

  从此西北入大沙碛,绝无水草。途路弥漫,疆境难测。望大山,寻遗骨..........极险固,多居人。异方宝货,多聚此国。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机巧之技,特工诸国。气序和畅,风俗猛烈。凡诸胡国,此为其中。进止威仪,近远取则。其王豪勇,邻国承命。兵马强盛,多是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视死如归,战..........

卷十一 二十三国

大唐西域记

..........罗国,南印度境。)

  ○伐腊毗国

  伐腊毗国周六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三十余里。土地所产,气序所宜,风俗人性,同摩腊婆国。居人殷盛,家室富饶,积财百亿者乃有百余室矣。远方奇货,多聚其国。伽蓝百余所,僧徒六千余人,多学..........补罗国。(中印度境。)

  ○摩醯湿伐罗补罗国

  摩醯湿伐罗补罗国周三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土宜风俗,同邬阇衍那国。宗敬外道,不信佛法。天祠数十,多是涂灰之侣。王,婆罗门种也,不甚敬信佛法。

  从此还至瞿折罗..........

卷十二 二十二国

大唐西域记

.....

  ○弗栗恃萨傥那国

  弗栗恃萨傥那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千余里。国大都城号护苾那,周二十余里。土宜风俗,同漕矩吒国,语言有异。气序劲寒,人性犷烈。王,突阙种也,深信三宝,尚学遵德。

  婆罗犀那大岭

.........

  尸弃尼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五六里。山川连属,沙石遍野。多宿麦,少谷稼,林树稀疏,花果寡少。气序寒烈,风俗犷勇,忍于杀戮,务于盗窃,不知礼义,不识善恶,迷未来祸福,惧现世灾殃。形貌鄙陋,皮褐为服。文字同睹货逻国,语言有异。......

卷五·书集·治道

呻吟语

..........说、异端、横议斩然芟除,不遗馀类。使天下之人易耳改目、洗心濯虑,于一切乱政之术,如再生,如梦觉,若未尝见闻。然后道德一而风俗同,然后为纯王之治。

  治世莫先无伪,教民只是不争。

  任是权奸当国,也用几个好人做公道,也行几件..........,此之举动二帝三王之所不赦者也,更说甚么事业?

  至人无奇名,太平无奇事,何者?皇锡此极,民归此极,道德一,风俗同,何奇之有?

  势有时而穷。始皇以天下全盛之威力,受制于匹夫,何者?

  匹夫者,天子之所恃以成势..........

卷十三

日知录

..........公昔日之所信用者,不惟变土习、蠢民生,而已亦不飨其利。《书》曰:“其後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为大臣者,可不以人心风俗为重哉!

  《东轩笔录》又曰:“王荆公在中书,作《新经义》以授学者故太学诸生几及三千人。又令判监、直讲程第..........急,尤足意钱之戏,小人薄于情礼,父子率多异居。”《册府元龟》:“唐肃宗乾元元年四月,诏百姓中有事亲不孝,别籍异财,玷污风俗,亏败名教,先决六十,配隶碛西。有官品者,禁身闻奏。”《宋史》:太祖“开宝元年六月癸亥,诏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

卷四·岁时中

艺文类聚

.......

  玉烛宝典曰:正月十五日,作膏,[《太平御览》三十膏下有粥字。]以祠门户。

  《荆楚岁时记》曰:风俗望日,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而祭,其夕。]迎紫姑神以卜。

  《史记》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夜游..........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

  又曰:或问辟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

  《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采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亦因屈原。

  又曰: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

卷二·论文二

艺舟双楫

..........由,斯为深得《序》意矣。是故《序》言: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非明乎四始 之谓,安能信《诗》之为至哉。序推明风义备矣。至于雅则说之曰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明以正言其事为雅之义,..........并时百万,积二百年之久,其卓荦可观者,曾不能十数,则以利禄之途,人怀侥幸,朝驾南辕,暮从北辙,前邪后许,谬种流 传,隳风气而坏风俗,遂致世道人心,愈趋愈下,岂唯八比之尤劣而已哉。
 
  族兄纪三先生《郑本〈大学〉〈中庸〉说》序

  世臣..........

卷九·志氏姓

潜夫论

..........尹戍,杜注:“庄王曾孙叶公诸梁父也。”廿七年传称左司马沈尹戍。

  〔四〕“弟”当作“子”。元和姓纂引风俗通云:“楚沈尹戍生诸梁,食采于叶,因氏焉。”吕氏春秋慎行论高诱注、定五年左传杜注、楚语韦昭注并以诸梁为戍之子。哀..........见成十七年左传。

  〔六〕昭三年左传杜注云:“郄称,晋大夫,始受州。”州氏盖以邑为氏者。元和姓纂引风俗通云:“晋州绰,其先食采于州,因氏焉。”按州绰见襄十八年左传。

  〔七〕襄廿一年左传祁大夫,杜注:..........

卷九·风俗

刘子

..........人之国,其亲死,析其肉而埋其骨,谓之为孝。秦之西,有义渠之国,其人死,则聚柴而焚之,烟上熏天,谓之升霞。胡之北,有射姑之国,其亲死,则弃尸于江中,谓之水仙。斯皆四夷之异俗,无足怪也。

  是以先王伤风俗之不善,故立礼教以革其弊,制礼乐以和其性,风移俗易而天下正矣!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