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综合 / 诗词 / 诗题 / 诗句 / 作者 / 古籍

王汝玉

(?—1415)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

王汝玉的诗文

九竹轩为侍讲曾棨作

明代王汝玉

君家种得青琅玕,森然挺立凌云端。
默符阳刚协乾德,欲与主人同岁寒。
向时分根自何所,有客移送来仙坛。
时君新魁龙虎榜,甲第初赐临长干。
侵晨结佩谒青琐,薄暮入直趋金銮。
夙心虽与此君契,何暇问信求平安。
一朝春雷动土脉,锦绷斑斓香粉乾。
大廷奏简退日早,归来却对青檀栾。
苍龙乱落望无际,翟葆高擎知几竿。
骞飞或为鸾凤舞,夭矫忽作蛟龙蟠。
还疑玉井花乱发,更讶羽林枪列攒。
胡为满十仍损一,数不成偶奇相..........

雪洲图为江阴夏叔度赋今其孙珙珍藏于家

明代王汝玉

江云漫漫天漠漠,冻云著风吹不薄。
巫娥翠失十二鬟,春花乱零飞雪落。
千山万山削瑶璚,瀛洲路近芙蓉城。
仙人白凤望不到,满前琪树纷纵横。
树根谁坐蘧庐底,寒衾布袍僵不起。
此时清兴与谁同,惟有骑驴暗香里。

山月轩

明代王汝玉

九山有月明如镜,月色山光互辉映。
君家故业隐山中,几度独吟秋夜静。
夜静山谷月倍明,看山对月有馀情。
一轮艳彩河边树,数点螺鬟天际青。
自从来作京华客,何处却看山月色。
凤凰台下晚春时,石头城畔凉秋夕。
新月还同旧月华,故山回首是天涯。
但喜人生逢赏事,那知明月落谁家。
知君名纪神仙阙,桂子含香待攀折。
行看直舍伫花阴,未许还山重对月。

送张文琮之官新城

明代王汝玉

先生家本东州住,蚤岁才名人共许。
十年再易广文毡,两邑英才沾化雨。
忽报慈亲与世违,高堂洒泪脱斑衣。
宿草荒原零露夕,寸心方忆报春晖。
徵书遥自天边降,野鹤閒猿徒怅望。
待漏初趋金马门,看花还入乌衣巷。
相逢共向凤城春,正值青青柳色新。
长干道上春衫薄,卓女垆头绿酒醇。
君将出宰新城去,送别城阴遇朝雨。
座中唱彻渭城歌,江草江花总愁绪。
论交何必须故人,昔闻倾盖即情亲。
为君暂绾离帆住,我有中心欲具..........

雷雨护婴图

明代王汝玉

雷凭凭,雨溟溟。
母抱儿,中野行。
母心苦,儿心惊。
掩儿耳,令勿听。
东西四顾屡屏营,人生至爱天所生。
胡为武才人独无母子情。

皆山轩为吴太仆赋

明代王汝玉

滁阳绕郭皆名山,丹崖翠壁交回环。
西南诸峰更奇绝,平地耸出青螺鬟。
美人开轩游息处,况占绿水清溪湾。
山川明秀风景淑,别是洞府非尘寰。
久居太仆掌马政,屡听黄鸟春绵蛮。
秉心深沈功效著,声誉藉藉闻朝班。
江淮地方数千里,但在野蕃驹马中。
骅骝骐骥不知万,富盛岂止充天闲。
公馀多暇得自适,凭轩萧索恒怡颜。
卷帘忽惊空翠堕,拄笏正值孤云还。
松梢结巢来皓鹤,竹下放笼开白鹇。
悠然俯仰足佳趣,胸中安得生荆..........

紫云书舍

明代王汝玉

大江之东紫云山,平地拔出高㠝岏。
晨光霁色蔚葱茜,五彩照耀青冥端。
之子当年读书处,正近紫云山下住。
长时频见紫云生,终日无心自来去。
一从捧檄脱荷衣,落月空斋屡梦归。
遥忆青山紫云里,绿萝应长旧岩扉。
知子平生抱材器,致身合在青云际。
莫将心恋紫云山,当展忠贞报明世。

八骏图 其一

明代王汝玉

房星光射荣河水,化作神驹古无比。
良工何处运精思,八匹飞来綵毫里。
血沟流迸皆赪霞,一蹴将穷金母家。
气吞唐厩照夜白,岂数郭家狮子花。
时清不假长驱力,立伏退还春日直。
桃花浪暖芳草青,圉人初解黄金勒。
腾骧卧浴得自由,笑彼霜劲沙场秋。
伯乐经过若窥见,乃知世有真骅骝。
韦庵亦抱支遁癖,长恐良才终伏枥。
按图索骏有馀情,恍忆龙池飞霹雳。
我当唤起曹韩徒,绘昔华山归马图。
更招能赋杜陵老,高歌击折红珊..........

潘宅菖蒲歌用谢叠山先生韵

明代王汝玉

潘夫子,辞雄成,好山入座双眸青。
一拳特立太古上,影落万丈之圆灵。
幽蒲叶绿弄晴旭,劲节默与吾心盟。
长飙卷沙云脚断,臞臞藓啬天无情。
孤花烨烨识者少,不与俗物同条生。
波心蟠根五蹙缩,直气射日凌沧瀛。
斜拖玉杖乘风行,目击意会忘其形。
崧高仙人在何许,齐州九点烟空横。
长林云散月皎皎,密树露滴天冥冥。
乃知造物有深巧,笑谈彷佛成珠庭。
清香一吸九窍洁,饱德不使饥肠鸣。
窗间娟娟晓凝翠,耳畔蓛蔌寒流..........

题梅花

明代王汝玉

雪花飞度西湖来,东风吹上孤山梅。
林逋宅前春信早,北枝乱吐南枝开。
我昔扶筇六桥路,看花几度曾延伫。
从教寒透素貂裘,行遍瑶英最深处。
江湖旧游三十年,绿樽空负看花缘。
休文巧思夺天造,一枝香玉横吴笺。
南湖佳士烟霞伴,斋閤高悬供适玩。
持来索我赋梨云,恍惚花神照挥翰。
翩然唤醒花前盟,总是江空岁晚情。
欲挟飞仙花下去,莫教玉笛弄新声。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