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河南 hé nán
(1).指 黄河 以南地区。具体所指范围广狭有异。《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南曰 豫州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 成周 以来, 河 南之都,惟 长安 、 洛阳 。”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其十五国中, 周南 、 召南 、 王 、 檜 、 陈 、 郑 在 河 南。”
(2). 秦 汉 时代称今 河套 以南地区。《史记·蒙恬列传》:“ 秦 已并天下,乃使 蒙恬 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 河 南。” 张守节 正义:“谓 灵 胜 等州。”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应制》诗:“ 汉 保 河 南地,胡清塞北尘。”
(3).省名,别称 豫 。省会 郑州市 。 ——《漢語大詞典》
(2). 秦 汉 时代称今 河套 以南地区。《史记·蒙恬列传》:“ 秦 已并天下,乃使 蒙恬 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 河 南。” 张守节 正义:“谓 灵 胜 等州。”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应制》诗:“ 汉 保 河 南地,胡清塞北尘。”
(3).省名,别称 豫 。省会 郑州市 。 ——《漢語大詞典》
经 ( 經 ) jīng
经 [ jīng ]
-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
-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
-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
-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
-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
-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
- 缢死,上吊:自~。
-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
- 古同“京”,数目。
- 姓。
乱 ( 亂 ) luàn
乱 [ luàn ]
- 没有秩序:~套。紊~。凌~。
-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 混淆:~伦。败常~俗。
- 任意随便:~吃。~跑。
-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 横渡:~流。
- 治理:~臣。
-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关内(關内)guān nèi
(1).地域名。与“关外”相对。(1)古代在今 陕西 建都的王朝,通称 函谷关 或 潼关 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史记·高祖本纪》:“兴 关 内卒乘塞。” 唐 杜甫 《览镜呈柏中丞》诗:“ 渭水 流 关 内, 终南 在日边。”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一》:“﹝ 秦 ﹞却采取了‘大秦主义’的民族政策,把六国的‘富豪’迁徙到 关 内,就为的要巩固‘中央’的经济基础,但是同时可就把各地的经济中心破坏了。”(2)今指 山海关 以西、 嘉峪关 以东一带地区。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十二:“ 黑龙江 的村是行政单位,等于 关 内各省的乡。”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 关 内的人并不吃高粱饭。这一定是 日本 人在 东北 给惯了囚犯这样的饭食,所以也用它来‘优待’关内的犯人。” 沙汀 《记贺龙》十六:“客人们的闲谈早已经开始了,话题是 东北 和流亡 关 内的 东北 同胞。”(3)旧称今 四川 康定 以东地区。
(2). 唐 行政区划名,为十道之一。 唐贞观 元年(公元627年)置。辖境相当今 陕西 秦岭 以北, 甘肃 祖厉河 流域、 宁夏 贺兰山 以东,和 内蒙古 呼和浩特 以西、 阴山 狼山 以南的 河套 等地。参阅《新唐书·地理志一》。
进言;使接受意见。《荀子·臣道》:“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内之,是事曓君之义也。” 杨倞 注:“内与纳同。”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五》:“凡通言於上曰‘关’……《汉书》注曰:‘关説者,言由之而纳説。’是关与纳义相近。《书大传》:‘虽禽兽之声,犹悉关於律。’ 郑 注曰:‘关,犹入也。’入,亦纳也。” ——《漢語大詞典》
(2). 唐 行政区划名,为十道之一。 唐贞观 元年(公元627年)置。辖境相当今 陕西 秦岭 以北, 甘肃 祖厉河 流域、 宁夏 贺兰山 以东,和 内蒙古 呼和浩特 以西、 阴山 狼山 以南的 河套 等地。参阅《新唐书·地理志一》。
进言;使接受意见。《荀子·臣道》:“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内之,是事曓君之义也。” 杨倞 注:“内与纳同。”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五》:“凡通言於上曰‘关’……《汉书》注曰:‘关説者,言由之而纳説。’是关与纳义相近。《书大传》:‘虽禽兽之声,犹悉关於律。’ 郑 注曰:‘关,犹入也。’入,亦纳也。” ——《漢語大詞典》
阻饥(阻飢)zǔ jī
亦作“ 阻饥 ”。 《书·舜典》:“帝曰:‘ 弃 ,黎民阻飢。汝 后稷 ,播时百穀。’” 孔 传:“阻,难;播,布也。众人之难在於饥。”后以“阻飢”指饥饿。《隋书·薛道衡传》:“仓廪有红腐之积,黎萌无阻飢之虑。” 宋 王禹偁 《籍田赋》:“民乃力穡,岁无阻饥。” 明 文徵明 《乡里祭沈都宪文》:“东人阻饥,公时在疚。”
见“ 阻飢 ”。 ——《漢語大詞典》
见“ 阻飢 ”。 ——《漢語大詞典》
兄弟 xiōng dì
(1).哥哥和弟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诗·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郑玄 笺:“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最厚。”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婚媾不通,兄弟永絶。” 元 李直夫 《冻苏秦》第二折:“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2).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孟子·万章上》:“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明史·费宏传》:“ 宏 从弟编修 寀 ,其妻与 濠 妻,兄弟也。”
(3).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仪礼·丧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 郑玄 注:“兄弟,犹言族亲也。”《诗·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 孔颖达 疏:“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
(4).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联兄弟。” 郑玄 注:“兄弟,昏姻嫁娶也。” 孙诒让 正义:“谓异姓兄弟也。”《仪礼·曾子问》:“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 何休 注:“ 宋 鲁 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5).古代对亲戚的统称。《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郑玄 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去。” 郑玄 注:“兄弟,主人亲戚也。”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九族无外兄弟有外》:“经称兄弟,同异姓皆有之。”
(6).指同姓国家。《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孔 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冀州 。” 张纯一 校注:“谓兄弟之国。”《史记·晋世家》:“ 曹 , 叔振鐸 之后; 晋 , 唐叔 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7).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论语·子路》:“子曰:‘ 鲁 卫 之政,兄弟也。’” 何晏 集解:“ 鲁 , 周公 之封; 卫 , 康叔 之封。 周公 康叔 既为兄弟, 康叔 睦於 周公 ,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评论 鲁 卫 二国之政相似,如 周公 康叔 之为兄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卫 之政,兄弟之文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8).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 唐童 何足道哉!”《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 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於是吾徒夙与 张君 有兄弟之好者,各为歌诗以送之。”
(9).对弟弟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思量了,兄弟 欢郎 忒年纪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了兄弟病势,已到十分,涕泣道:‘怎便狼狈至此?’”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10).男子自称。《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 曹州 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诸君,兄弟向来主张和平统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2).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孟子·万章上》:“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明史·费宏传》:“ 宏 从弟编修 寀 ,其妻与 濠 妻,兄弟也。”
(3).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仪礼·丧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 郑玄 注:“兄弟,犹言族亲也。”《诗·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 孔颖达 疏:“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
(4).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联兄弟。” 郑玄 注:“兄弟,昏姻嫁娶也。” 孙诒让 正义:“谓异姓兄弟也。”《仪礼·曾子问》:“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 何休 注:“ 宋 鲁 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5).古代对亲戚的统称。《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郑玄 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去。” 郑玄 注:“兄弟,主人亲戚也。”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九族无外兄弟有外》:“经称兄弟,同异姓皆有之。”
(6).指同姓国家。《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孔 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冀州 。” 张纯一 校注:“谓兄弟之国。”《史记·晋世家》:“ 曹 , 叔振鐸 之后; 晋 , 唐叔 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7).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论语·子路》:“子曰:‘ 鲁 卫 之政,兄弟也。’” 何晏 集解:“ 鲁 , 周公 之封; 卫 , 康叔 之封。 周公 康叔 既为兄弟, 康叔 睦於 周公 ,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评论 鲁 卫 二国之政相似,如 周公 康叔 之为兄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卫 之政,兄弟之文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8).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 唐童 何足道哉!”《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 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於是吾徒夙与 张君 有兄弟之好者,各为歌诗以送之。”
(9).对弟弟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思量了,兄弟 欢郎 忒年纪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了兄弟病势,已到十分,涕泣道:‘怎便狼狈至此?’”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10).男子自称。《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 曹州 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诸君,兄弟向来主张和平统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离散(離散)lí sàn
(1).分离;分散。《逸周书·时训》:“鸿雁不来,远人背叛;玄鸟不归,室家离散。”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蹈清漺之危跡兮,躡离散之轻微。”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或行役不已,而父母兄弟离散,则有《陟岵》之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但室人离散,求借洪威,更赐瓦全。” 李大钊 《大哀篇》:“农失其田,工失其业,商失其源,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2).涣散。《尉缭子·兵令上》:“专一则胜,离散则败。” 唐 柳宗元 《非国语·黄熊》:“凡人之疾,魄动而气荡,视听离散,于是寐而有怪梦。”《明史·太祖纪一》:“时 元 守兵单弱,且闻中原乱,人心离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朱忠庄公遗疏》:“我国家金甌全盛,不谓人心离散,财用困穷,一至于此。” ——《漢語大詞典》
(2).涣散。《尉缭子·兵令上》:“专一则胜,离散则败。” 唐 柳宗元 《非国语·黄熊》:“凡人之疾,魄动而气荡,视听离散,于是寐而有怪梦。”《明史·太祖纪一》:“时 元 守兵单弱,且闻中原乱,人心离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朱忠庄公遗疏》:“我国家金甌全盛,不谓人心离散,财用困穷,一至于此。” ——《漢語大詞典》
各 gè/gě《國語辭典》
各 [ gè ]
代- 指代一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本身。如:「各自」。《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
- 每。如:「各个」。《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一处(一处)
唐 白居易 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 忽忆两家同里巷,何曾一处不追随。
元 宋无 二乔卷 汉宫早有君王见,金屋须教一处开。 ——《骈字类编》
元 宋无 二乔卷 汉宫早有君王见,金屋须教一处开。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