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伟哉泂上隐,卓尔隆中耨。

皮日休唐代〕《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过褒庸材靡有称是…次韵

汉水碧于天,南荆廓然秀。庐罗遵古俗,鄢郢迷昔囿。
幽奇无得状,巉绝不能究。兴替忽矣新,山川悄然旧。
斑斑生造士,一一应玄宿。巴庸乃嶮岨,屈景实豪右。
是非既自分,泾渭不相就。粤自灵均来,清才若天漱。
伟哉泂上隐,卓尔隆中耨。始将麋鹿狎,遂与麒麟斗。
万乘不可谒,千钟固非茂。爰从景升死,境上多兵候。
檀溪试戈船,岘岭屯贝胄。寂寞数百年,质唯包砾琇.
上玄赏唐德,生贤命之授。是为汉阳王,帝曰俞尔奏。
巨德耸神鬼,宏才轹前后。势端唯金茎,质古乃玉豆。
行叶荫大椿,词源吐洪溜。六成清庙音,一柱明堂构。
在昔房陵迁,圆穹正中漏。繄王揭然出,上下拓宇宙。
俯视三事者,騃騃若童幼。低摧护中兴,若凤视其鷇.
遇险必伸足,逢诛将引脰。既正北极尊,遂治众星谬。
重闻章陵幸,再见岐阳狩。日似新刮膜,天如重熨绉。
易政疾似欬,求贤甚于购。化之未期年,民安而国富。
翼卫两舜趋,钩陈十尧骤。忽然遗相印,如羿卸其彀。
奸幸却乘衅,播迁遂终寿。遗庙屹峰崿,功名纷组绣。
开元文物盛,孟子生荆岫。斯文纵奇巧,秦玺新雕镂。
甘穷卧牛衣,受辱对狗窦。思变如易爻,才通似玄首。
秘于龙宫室,怪于天篆籀。知者竞欲戴,嫉者或将诟。
任达且百觚,遂为当时陋。既作才鬼终,恐为仙籍售。
予生二贤末,得作升木狖。兼济与独善,俱敢怀其臭。
江汉称炳灵,克明嗣清昼。继彼欲为三,如醨如醇酎。
既见陆夫子,驽心却伏厩。结彼世外交,遇之于邂逅。
两鹤思竞闲,双松格争瘦。唯恐别仙才,涟涟涕襟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上隐卓尔隆中

伟 ( 偉 ) wěi
伟 [ wěi ]
     ◎ 大:~大。~人。~力。~业。~岸。宏~。魁~。丰功~绩。
哉 zāi《國語辭典》

哉 [ zāi ]

  1. 始。《尔雅·释诂》:「哉,始也。」
  1.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如:「何足道哉!」《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2. 表示惊叹的语气。如:「大哉中华!」。《文选·宋玉·风赋》:「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3. 表示悲哀的语气。如:「呜呼哀哉!」
  4. 表示肯定的语气。《左传·宣公十一年》:「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
  5. 吴语。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比仔从前省得多哉。」同「了 」。
泂 jiǒng《國語辭典》

泂 [ jiǒng ]

  1. 水深广。《文选·郭璞·江赋》:「鼓帆迅越,䞟涨截泂。」唐·李善·注:「涨、泂皆深广之貌。」
  1. 远。《诗经·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汉·毛亨·传:「泂,远也。」通「迥」。
上隐(上隐)
淮南子善用兵者上隐之天下隐之地中隐之人  ——《骈字类编》
卓尔(卓爾)zhuó ěr
形容超群出众。《论语·子罕》:“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汉书·淮阳宪王钦传》:“ 博 得謁见,承间进问五帝三王究竟要道,卓尔非世俗之所知。” 颜师古 注:“卓尔,高远貌也。” 唐 黄崇嘏 《辞蜀相妻女诗》:“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鏗然白璧姿。” 宋 陆游 《雨晴游香山》诗:“悠然起舞影零乱,卓尔四顾心激烈。” 清 方文 《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沈眉生》诗之四:“卓尔 敬亭 友,盛年乐高蹈。”  ——《漢語大詞典》
隆中 lóng zhōng
(1).山名。在 湖北省 襄阳县 西。临 汉水 。 东汉 末, 诸葛亮 隐居于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好为《梁父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亮 家於 南阳 之 邓县 ,在 襄阳 城西二十里,号曰 隆中 。”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回首旧 隆中 ,畦壠长薿薿。”
(2).借指 诸葛亮 。 清 曹寅 《谒文山先生祠》诗:“两间存正气,一脉接 隆中 。”  ——《漢語大詞典》
耨 nòu《國語辭典》

耨 [ nòu ]

  1. 除草的农具。《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予之南巡,必躬载耨,每县则媷,以劝南伪。」
  1. 除草。如:「深耕易耨」。《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