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戍悠悠限巴越,伫听歌咏两甘棠。
蓬瀛簪笏旧联行,紫极差池降宠章。列国山河分雁字,
一门金玉尽龙骧。耿家符节朝中美,袁氏芝兰阃外香。
烽戍悠悠限巴越,伫听歌咏两甘棠。
一门金玉尽龙骧。耿家符节朝中美,袁氏芝兰阃外香。
烽戍悠悠限巴越,伫听歌咏两甘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烽戍 fēng shù
设置烽燧,驻兵防守之处。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诗:“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北史·齐赵郡王叡传》:“ 叡 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 唐 郎士元 《送李将军赴定州》诗:“鼓鼙悲絶漠,烽戍隔长河。” ——《漢語大詞典》
悠悠 yōu yōu
(1).思念貌;忧思貌。《诗·邶风·终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郑玄 笺:“言我思其如是,心悠悠然。”《后汉书·章帝纪》:“中心悠悠,将何以寄?” 唐 乔知之 《定情篇》:“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心绪悠悠,不明白这场迤逗。”
(2).辽阔无际;遥远。《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 传:“悠悠,远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杨朱 所以止。”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
(3).久长;久远。《楚辞·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明 李东阳 《次钱与谦修撰韵》:“有口莫问天,天道长悠悠。” 韩北屏 《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我们可以从那里读到历史的章节,可以辨认出悠悠岁月的容貌。”
(4).连绵不尽貌。 晋 左思 《吴都赋》:“直衝涛而上瀨,常沛沛以悠悠。” 唐 温庭筠 《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 清 许承钦 《回风矶》诗:“长年憎去楫,贾客怨回风,不分乾坤意,悠悠尽向东。” 朱德 《花溪》诗:“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
(5).众多貌。《史记·孔子世家》:“ 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后汉书·朱穆传》:“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尚相诽谤,谓之臧否。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 李贤 注:“悠悠,多也。称,举也。” 晋 傅玄 《两仪诗》:“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欲悠悠而罔极,毒浩浩其无涯。” 宋 曾巩 《雪后》诗:“风光苒苒流双轂,人事悠悠寄一枰。”
(6).世俗;一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二:“摆脱悠悠谈,请从余听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僕以礼处足下,则足下长者,僕心未忍;欲以故人处足下,则虑悠悠之人,以僕为诡。”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三:“悠悠行路子,谁为识其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张羽军》:“大丈夫一日定交,则终身生死以之。彼须金而结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於公也。”
(7).引申为庸俗,荒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寧非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髮,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牀上半尺许哉?” 何垠 注:“悠悠,繆悠也。”
(8).指世俗之人,众人。《宋书·刘穆之传》:“﹝ 诸葛长民 ﹞乃屏人谓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 宋 苏舜钦 《答和叔春日舟行》诗:“寄语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鸥翁。”
(9).飘动貌。《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 臧克家 《泪--悼念周总理》诗:“半旗悠悠,秋风漫吹。”
(10).动荡;飘忽不定。《孔丛子·对魏王》:“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诗之一:“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还只道沉沉的卧著床褥,谁知他悠悠的赴了冥途。” 周肖 《霞岛》第六章:“夜深了,乳白色的夜雾飘飘悠悠,漫上了座落在半坡的操场。”
(11).游荡貌;懒散不尽心貌。 唐 高适 《涟上送别王秀才》诗:“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朱子语类》卷六七:“某病后,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诸公不可悠悠!” 明 王廷相 《雅述上》:“机虽日发乎前,不过悠悠坐视而已,此国事所以日不可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千人而狼籍之耳。”
(12).闲适貌。《梁书·张充传》:“若廼飞竿钓渚,濯足沧洲;独浪烟霞,高卧风月。悠悠琴酒,岫远谁来;灼灼文谈,空罢方寸。”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金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清 卓尔堪 《雨中过秋浦》诗:“岸花红寂寂,江鸟白悠悠。”
(13).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夜静羣动息,蟪蛄声悠悠。”《水浒传》第八一回:“ 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 燕青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留。”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愫方 :(悠悠地)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
(14).黝黑幽暗貌。悠,通“ 儵 ”。 南朝 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鬱鬱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鹤,何时復旋。”《西游记》第六一回:“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 ——《漢語大詞典》
(2).辽阔无际;遥远。《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 传:“悠悠,远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杨朱 所以止。”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
(3).久长;久远。《楚辞·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明 李东阳 《次钱与谦修撰韵》:“有口莫问天,天道长悠悠。” 韩北屏 《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我们可以从那里读到历史的章节,可以辨认出悠悠岁月的容貌。”
(4).连绵不尽貌。 晋 左思 《吴都赋》:“直衝涛而上瀨,常沛沛以悠悠。” 唐 温庭筠 《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 清 许承钦 《回风矶》诗:“长年憎去楫,贾客怨回风,不分乾坤意,悠悠尽向东。” 朱德 《花溪》诗:“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
(5).众多貌。《史记·孔子世家》:“ 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后汉书·朱穆传》:“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尚相诽谤,谓之臧否。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 李贤 注:“悠悠,多也。称,举也。” 晋 傅玄 《两仪诗》:“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欲悠悠而罔极,毒浩浩其无涯。” 宋 曾巩 《雪后》诗:“风光苒苒流双轂,人事悠悠寄一枰。”
(6).世俗;一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二:“摆脱悠悠谈,请从余听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僕以礼处足下,则足下长者,僕心未忍;欲以故人处足下,则虑悠悠之人,以僕为诡。”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三:“悠悠行路子,谁为识其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张羽军》:“大丈夫一日定交,则终身生死以之。彼须金而结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於公也。”
(7).引申为庸俗,荒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寧非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髮,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牀上半尺许哉?” 何垠 注:“悠悠,繆悠也。”
(8).指世俗之人,众人。《宋书·刘穆之传》:“﹝ 诸葛长民 ﹞乃屏人谓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 宋 苏舜钦 《答和叔春日舟行》诗:“寄语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鸥翁。”
(9).飘动貌。《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 臧克家 《泪--悼念周总理》诗:“半旗悠悠,秋风漫吹。”
(10).动荡;飘忽不定。《孔丛子·对魏王》:“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诗之一:“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还只道沉沉的卧著床褥,谁知他悠悠的赴了冥途。” 周肖 《霞岛》第六章:“夜深了,乳白色的夜雾飘飘悠悠,漫上了座落在半坡的操场。”
(11).游荡貌;懒散不尽心貌。 唐 高适 《涟上送别王秀才》诗:“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朱子语类》卷六七:“某病后,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诸公不可悠悠!” 明 王廷相 《雅述上》:“机虽日发乎前,不过悠悠坐视而已,此国事所以日不可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千人而狼籍之耳。”
(12).闲适貌。《梁书·张充传》:“若廼飞竿钓渚,濯足沧洲;独浪烟霞,高卧风月。悠悠琴酒,岫远谁来;灼灼文谈,空罢方寸。”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金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清 卓尔堪 《雨中过秋浦》诗:“岸花红寂寂,江鸟白悠悠。”
(13).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夜静羣动息,蟪蛄声悠悠。”《水浒传》第八一回:“ 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 燕青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留。”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愫方 :(悠悠地)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
(14).黝黑幽暗貌。悠,通“ 儵 ”。 南朝 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鬱鬱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鹤,何时復旋。”《西游记》第六一回:“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 ——《漢語大詞典》
限 xiàn《國語辭典》
限 [ xiàn ]
名- 险阻、要塞。《说文解字·𨸏部》:「限,阻也。」《战国策·秦策一》:「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 门槛。如:「门限」、「户限」。《后汉书·卷一八·臧宫传》:「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
- 指定的范围、止境。如:「期限」、「界限」、「下限」、「无限」、「有限」。《晋书·卷四七·傅玄传》:「六年之限,日月浅近,不周黜陟。」
- 限制、不许超越。如:「人数不限」、「不可限量」、「限五月完工。」《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巴 bā《國語辭典》
巴 [ bā ]
名- 国名。春秋时所建的国家,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四川省东部。
- 量词。计算大气压力的单位。为英语 bar的音译。每平方公尺受力十万牛吨,即每平方公分受力一百万达因的压力称为「一巴」,其千分之一称为「毫巴」。也译作「巴尔」。
- 姓。如汉代有巴祗。
- 期望、盼望。如:「巴望」。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二折》:「冻剌剌窑中巴不到那明,痛亲眷敲门都没个应。」
- 努力营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守了一世书窗,指望巴个出身,多少挣些家私。」
- 接近、贴近。《水浒传·第三回》:「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红楼梦·第九九回》:「巴著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宝兄弟站在地上。」
- 附属在物体下面、后面的东西。如:「尾巴」、「下巴」。
- 指因干燥、湿稠凝结成块的东西。如:「锅巴」、「泥巴」、「盐巴」。
越 yuè《國語辭典》
越 [ yuè ]
动- 度过、跨过。如:「翻山越岭」、「越墙而走」。《楚辞·屈原·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 经过。《书经·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不按次序,超出某种范围或常规。如:「越位」、「越俎代庖」。《易经·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桓自宗支,越跻天禄。」
- 坠落。《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 宣扬。《国语·晋语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 悠扬。《礼记·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
- 我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于浙、闽、粤一带。也称为「百越」、「百粤」。
- 国名。春秋时诸侯国,姒姓。建都于会稽。曾占有今江苏、浙江及山东的一部分,后灭于楚。
- 浙江省的别名。
- 姓。如春秋时齐有越百父。
- 更加。如:「越大越不懂事。」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恰随妹妹闲行散闷些,到池沼,陌观绝,越教人叹嗟。」
- 句首发语词,无义。《书经·微子》:「殷遂丧,越至于今。」《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
伫听(佇聽)zhù tīng
谓凝神倾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小憩。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 小荣 ’,其声娇细。方佇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 宋之的 《草地颂歌》二:“你渴望追逐翻飞的蝴蝶,佇听鸟儿的啁啾。” ——《漢語大詞典》
歌咏(歌詠)gē yǒng
亦作“ 歌咏 ”。
(1).歌唱;吟咏。《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唐 赵嘏 《送滕迈郎中赴睦州》诗:“想到钓臺逢竹马,只应歌咏伴猿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余观三百五篇,如桃、李、芍药、棠棣、兰之类,无不歌咏。”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声音繁变,寖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 茅盾 《这时代的诗歌》:“最近出现了不少的歌咏这大时代的诗歌。”
(2).谓以诗歌颂扬。《汉书·刘向传》:“ 周公 思慕,歌咏 文王 文德。” 唐 黄滔 《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贵臣歌咏日,皆作白麟看。” 宋 苏轼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 杭 扬 二州,各得百道,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蒋光慈 《劳动的武士》:“你是拥护自由公道的天使,你永值得诗人的歌咏和赞美!”
(3).指诗歌。 唐 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等门遇事成歌咏,取次衝筵隐姓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夫自 周 衰,採诗之官废, 汉 魏 之世,歌咏杂兴。” ——《漢語大詞典》
(1).歌唱;吟咏。《史记·宋微子世家》:“ 箕子 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唐 赵嘏 《送滕迈郎中赴睦州》诗:“想到钓臺逢竹马,只应歌咏伴猿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余观三百五篇,如桃、李、芍药、棠棣、兰之类,无不歌咏。”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声音繁变,寖成言辞,言辞谐美,乃兆歌咏。” 茅盾 《这时代的诗歌》:“最近出现了不少的歌咏这大时代的诗歌。”
(2).谓以诗歌颂扬。《汉书·刘向传》:“ 周公 思慕,歌咏 文王 文德。” 唐 黄滔 《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贵臣歌咏日,皆作白麟看。” 宋 苏轼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 杭 扬 二州,各得百道,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蒋光慈 《劳动的武士》:“你是拥护自由公道的天使,你永值得诗人的歌咏和赞美!”
(3).指诗歌。 唐 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等门遇事成歌咏,取次衝筵隐姓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夫自 周 衰,採诗之官废, 汉 魏 之世,歌咏杂兴。” ——《漢語大詞典》
两 ( 兩 ) liǎng
两 [ liǎng ]
-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甘棠 gān táng
(1).木名。即棠梨。《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陆玑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宋 张孝祥 《青玉案·饯别刘恭父》词:“甘棠庭院,芰荷香渚,尽是相思处。”
(2).《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灭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 赵国 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三年为吏在 钱塘 ,近奉徵书入 建章 。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拟政声驰。” ——《漢語大詞典》
(2).《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灭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 赵国 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三年为吏在 钱塘 ,近奉徵书入 建章 。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拟政声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