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深拥熏篝条已冥。

曹组宋代〕《小重山

深拥熏篝条已冥。寂寥山枕畔,梦难成。谁堪三两夜鸟声。银缸灺,花影上围屏。
犹记旧时情。帘边人似月,月如冰。从今张眼到天明。衣带缓,谁与问伶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熏篝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拥 ( 擁 ) yōng
拥 [ yōng ]
  1. 抱:~抱。
  2. 围着:前呼后~。
  3. 推举,爱护:~戴。~护。
  4. 聚到一块:~挤。簇~。
  5. 具有:~有。
  6. 遮蔽:~蔽(亦作“壅蔽”)。~塞()。
熏篝 xūn gōu
即熏笼。《广雅·释器》:“熏篝谓之墙居。” 王念孙 疏证:“《方言》:‘篝, 陈 、 楚 、 宋 、 魏 之间谓之墙居。’ 郭 注云:‘今薰笼也。’薰与熏同。” 清 厉鹗 《悼亡姬》诗之八:“消渴频烦供茗椀,怕寒重与理熏篝。”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 美成 词所云‘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盖记某天以熏篝除湿。”  ——《漢語大詞典》
条 ( 條 ) tiáo/tiāo
条 [ tiáo ]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
  2.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
  3.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
  4.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5.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
  6. 量词。
条 [ tiāo ]
     ◎ 挑取:“蚕月~叠”。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冥 míng《國語辭典》

冥 [ míng ]

  1. 幽暗。如:「幽冥」。《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夷伯,世大夫,正昼雷,其庙独冥。」
  2. 愚昧、不明事理。如:「冥顽不灵」。
  3. 与人死后有关的。如:「冥婚」、「冥器」。
  1. 远离。晋·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2. 暗合、默契。魏·高允〈征士颂〉:「神与理冥,形随流浪。」
  1. 地狱。如:「唐太宗入冥记」。《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伤诚善之无辜兮,赍此恨而入冥。」
  2. 海。《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3. 姓。如汉代有冥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