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波声笳韵,芦花蓼穟,翻作别离情绪。

杨无咎宋代〕《永遇乐

黄叶缤纷,碧江清浅,锦水秋暮。画鼓冬冬;高牙飐飐,离棹无由驻。波声笳韵,芦花蓼穟,翻作别离情绪。须知道、风流太守,未尝恝情来去。
那堪对此,来时单骑,去也文鸳得侣。绣被薰香,蓬窗听雨,还解知人否。一川风月,满堤杨柳,今夜酒醒何处。调疏呵,双栖正稳,慢摇去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波声芦花翻作别离情绪

波声(波声)
汉 东方朔 七谏 其五 自悲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唐 戴叔伦 京口怀古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骈字类编》
笳 jiā《國語辭典》

笳 [ jiā ]

  1. 乐器名。即胡笳。似笛,本为胡人的吹奏乐器,后用于军中。《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宋·陆游〈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词:「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也?」
韵 ( 韻 ) yùn《國語辭典》

韻 [ yùn ]

  1. 聲韻學將漢字音節分為前後兩部分,開頭部分為聲,聲之後即為韻。最複雜的韻包括韻首、韻腹、韻尾三部分。參見「韻母 」條。
  2. 詩賦文學中的韻腳,或押韻之字,詩韻只考慮韻腹、韻尾是否相同。如東、公同屬一韻。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唐·王勃〈滕王閣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3. 和諧的聲音。如:「琴韻悠揚」。漢·蔡邕〈琴賦〉:「于是繁絃既抑,雅韻復揚。」
  4. 神態、風度、情趣。如:「風韻猶存」、「神韻」。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南史·卷二○·謝弘微傳》:「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
  1. 風雅、風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或言道人畜馬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卻恁般淒楚,忒煞不韻!該罰!該罰!」
芦花(蘆花)lú huā
(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 元 耶律楚材 《透脱》诗:“ 瀟湘 一片芦花秋,雪浪银涛无尽头。”
(2).借指芦衣。 清 王士禛 《悼亡诗》之二三:“一语寄君君听取,不教儿女衣芦花。” 清 李心衡 《金川琐记·雷斌》:“夫新人如玉之嗟,儿女芦花之虑,一灵未泯,虽死犹生,女魂亦苦矣哉。”参见“ 芦衣 ”。  ——《漢語大詞典》
蓼 liǎo/lù《國語辭典》

蓼 [ lù ]

  1. 长大的样子。《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汉·郑玄·笺:「蓼蓼,长大貌。」

蓼 [ liǎo ]

  1. 植物名。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多生于水边。茎高一尺余,叶呈披针形,夏秋之际开淡绿或淡红色的小花。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亦可入药,有解毒、消肿、止痛、止痒等作用。
穟 suì《國語辭典》

穟 [ suì ]

  1. 植物成串聚生的花或果实。唐·段成式〈折杨柳〉诗七首之七:「黄金穟短人多折,已恨东风不展眉。」宋·苏轼〈又次前韵赠贾耘老〉诗:「白花半落紫穟香,攘臂欲助磨镰铩。」通「穗」。
  1. 禾实生长茂盛美好的样子。《诗经·大雅·生民》:「禾役穟穟。」
翻作 fān zuò
写作。翻,按照曲调写歌词;谱制歌曲。例如: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漢語大詞典》
别离(别離)bié lí
离别。《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唐 聂夷中 《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清 孙枝蔚 《将之屯留省五兄大宗留别宾贤羽吉舟次》诗:“昆弟非路人,焉敢久别离?” 郁达夫 《孤独》:“最好的朋友,在暮秋草木凋谢的时候,要分东分西的别离,你看悲哀不悲哀呀!”  ——《漢語大詞典》
情绪(情緒)qíng xù
(1).缠绵的情意。 南朝 梁 江淹 《泣赋》:“直视百里,处处秋烟,闃寂以思,情绪留连。” 唐 韩偓 《青春》诗:“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 秦 楼,光阴负我难相偶,情绪牵人不自由。” 宋 晏几道 《梁州令》词:“南桥杨柳多情绪,不繫行人住。”
(2).泛指感情。 叶圣陶 《母》:“一位姓 文 的是个富于情绪而又偏于直觉的,伊常有说不出的忧愁,又常常有莫可名的喜悦。”
(3).心情,心境。 唐 司空图 《寓居有感》诗之三:“客处不堪频送别,无多情绪更伤情。” 宋 丘崇 《洞仙歌·赋金林檎》词:“镇独自黄昏怯轻寒,这情绪年年,共花憔悴。” 清 纳兰性德 《霜天晓角》词:“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叶圣陶 《晓行》:“我听了这一段叙述,心里起一种憎恨的情绪。” 梁斌 《红旗谱》五三:“情绪不好的时候,一看革命小说,就壮起胆来。”
(4).情况;端绪。 唐 程长文 《书情上使君》诗:“县僚曾未知情绪,即便教人縶囹圄。”
(5).犹劲头。 谢觉哉 《机关妇女的学习》:“《中国妇女》社记者说,机关团体的妇女,不论是职员或非职员,绝大部分的学习情绪很好。”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三章:“惊人的集体力量使他情绪高涨极了。”
(6).指不正当或不愉快的情感。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一章:“回来后,它也跟人一样会闹情绪,对所有的人都不服从。”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呃呃,可得先跟 申玉枝 谈谈,安定安定她的情绪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