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紫橐持荷,清班布武,履声依旧郑尚书。

祖吴宋代〕《水龙吟(寿郑尉,集郑姓事)

紫貂南北分荣南郑相、北郑相,有人瑞凤池疏秀郑仁表。月斧云斤,断成三绝,辉华星斗郑虔三绝。早岁从车,乌戎口伐,奇功立就郑元寿口伐可汗。更题衡忠义,传家清白,人道外甥似舅郑乃陈光州之甥。
好看五经说后郑钦。步蟾宫、桂香盈袖。紫橐持荷,清班布武,履声依旧郑尚书。回忆刊山,当年垂棒,月明烟袖。隐岩清秀郑太师退处隐岩,露玉风金,岁岁祝千秋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紫橐清班布武履声依旧尚书

紫橐
唐 徐彦伯 送特进李峤入都祔庙 恩级青纶赐,徂装紫橐悬。  ——《骈字类编》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1. 拿、握。如:「持枪」、「持笔」。
  2.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3.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4.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5.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6.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荷 hé《國語辭典》

荷 [ hé ]

  1. 植物名。睡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叶大而圆,夏天开红色或白色花。地下茎称为「藕」,果实称为「莲子」,二者皆可供食用。也称为「莲」、「芙蕖」。

荷 [ hè ]

  1. 用肩膀扛著。如:「荷锄」、「荷枪」。《汉书·卷五二·窦田灌韩传·灌夫》:「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
  2. 承当、担负。如:「不胜负荷」。汉·张衡〈东京赋〉:「荷天下之重任,匪怠皇以宁静。」
  3. 蒙受。今多用书信中,表谢意。如:「感荷」、「为荷」。《左传·昭公三年》:「一为礼于晋,犹荷其禄,况以礼终始乎?」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奉先帝之遗训,荷本朝之厚恩。」
清班 qīng bān
清贵的官班。多指文学侍从一类臣子。 唐 白居易 《初授拾遗献书》:“岂意圣慈,擢居近职……未申微功,又擢清班。” 宋 陆游 《贺皇太后笺》:“幸逢熙运,获缀清班。” 清 龚自珍 《暮春》之四:“禪心闢初地,小幸集清班。遂进羣藩宴,兼怡圣母颜。”  ——《漢語大詞典》
布武 bù wǔ
(1).足迹分散不重迭。谓疾走。《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 注:“布武,谓每移足各自成迹,不相躡。” 孙希旦 集解:“趋有疾趋,徐趋二法……堂上接武即徐趋,堂下布武即疾趋也。”《新唐书·董晋传》:“古者服冠冕,以佩玉节步。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君前趋进而已。”
(2).泛指行进,行走。 唐 刘禹锡 《赠别君素上人诗引》:“斯言也,犹示行者以室庐之奥耳,求其经术而布武,未易得也。”  ——《漢語大詞典》
履声(履声)
唐 杜甫 八哀诗 其三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  ——《骈字类编》
依旧(依舊)yī jiù
照旧。《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 天监 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时年幼,依旧居内。” 唐 赵璜 《题七夕图》诗:“明年七月重相见,依旧高悬织女图。” 清 孙枝蔚 《避乱赠刘二含哲》诗:“桂花依旧身无恙,听説 长安 血似池。” 茅盾 《色盲》:“虽然依旧是多事之秋,但空气是不热。”  ——《漢語大詞典》
郑 ( 鄭 ) zhèng
郑 [ zhèng ]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2. 姓。
尚书(尚書)shàng shū
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