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柳宗元唐代〕《钴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嘉木美竹

嘉木 jiā mù
美好的树木。 汉 张衡 《西京赋》:“嘉木树庭,芳草如积。”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于凝》:“时孟夏,麦野韶润,缓轡而行,遥见道左,嘉木美荫,因就焉。” 明 刘基 《北岭将军庙碑》:“繚以垣墉,甃以瓦石,植以嘉木,丹堊辉映。”  ——《漢語大詞典》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1.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2.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3.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4.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5.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6.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1.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美竹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王刘美竹润,裴李春兰馨。  ——《骈字类编》
露 lòu/lù《國語辭典》

露 [ lù ]

  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 芳香可饮的酒或液体。如:「玫瑰露」、「果子露」。
  3. 姓。如汉代有露平。
  1. 表现、显现。如:「显露」、「表露」、「暴露」、「原形毕露」。

露 [ lòu ]

  1. 显现。如:「露出马脚」、「衣角外露」。
  2. 泄漏。如:「露了口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
奇 qí/jī《國語辭典》

奇 [ qí ]

  1. 特别、不寻常。如:「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货可居」。《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唐·杜荀鹤〈投李大夫〉诗:「自小癖于诗,篇篇恨不奇。」
  2. 出人意表、难以揣测。如:「奇计」、「奇谋怪略」。
  3. 善、美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 惊异、视为特殊。《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1. 极、甚。《镜花缘·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
  1. 特殊或奇险的事物。如:「出奇制胜」。《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明·袁宏道〈袁中郎游记·灵隐〉:「撮奇搜胜,物无遁形。」

奇 [ jī ]

  1. 单数的。与「偶」相对。如:「一、三、五……都是奇数。」
  2. 不顺利、乖舛。《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以为李广老,数奇。」唐·王维〈 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1. 余数、零头。《聊斋志异·卷四·狐谐》:「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石 shí/dàn《國語辭典》

石 [ shí ]

  1. 由矿物集结而成的坚硬块状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如:「岩石」、「矿石」、「花冈石」。
  2. 碑、碣。《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
  3. 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唐·孔颖达·正义:「治病药分用石。《本草》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4.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 [ dàn ]

  1. 量词:➊ ​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➋ ​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鼌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显 ( 顯 ) xiǎn
显 [ xiǎn ]
  1. 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明~。~著。~学(著名的学说或学派)。
  2. 表现,露出:~露。~示。~山露水(喻显示自己,引人注目)。
  3. 旧时称有权势的或有名声地位的:~贵。~赫。~要。
  4. 敬辞,称先人:~考(已去世的父亲)。~妣(已去世的母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