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风土(風土)fēng tǔ
(1).本指一方的气候和土地。《国语·周语上》:“是日也,瞽帅、音官以(省)风土。廩于籍东南,钟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 韦昭 注:“风土,以音律省风土,风气和则土气养也。” 宋 梅尧臣 《九月见梅花》诗:“ 江 南风土暖,九月见梅花。” 元 王祯 《农书》卷八:“盖风土所宜,其实大而味甘,非他种可比。”
(2).泛指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后汉书·张堪传》:“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唐 刘长卿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诗:“南方风土劳君问, 贾谊 长沙 岂不知。” 金 元好问 《商正叔〈陇山行役图〉》诗之一:“ 陇坂 经行十过春,也随风土变真淳。” 清 钮琇 《觚賸·广东月令》:“余宦游所至,其风土大畧相同。”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从此渐渐的不见东方的陆地了,再到海的尽头,再见陆地时,人情风土都不同了,为之怅然。”
(3).被风吹起的尘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全饼麴﹞可三日晒,然后细剉,布帊,盛高屋厨上,晒经一日,莫使风土秽污。” 唐 李商隐 有《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 ——《漢語大詞典》
(2).泛指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后汉书·张堪传》:“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唐 刘长卿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诗:“南方风土劳君问, 贾谊 长沙 岂不知。” 金 元好问 《商正叔〈陇山行役图〉》诗之一:“ 陇坂 经行十过春,也随风土变真淳。” 清 钮琇 《觚賸·广东月令》:“余宦游所至,其风土大畧相同。”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从此渐渐的不见东方的陆地了,再到海的尽头,再见陆地时,人情风土都不同了,为之怅然。”
(3).被风吹起的尘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全饼麴﹞可三日晒,然后细剉,布帊,盛高屋厨上,晒经一日,莫使风土秽污。” 唐 李商隐 有《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 ——《漢語大詞典》
至今 zhì jīn
直到现在。《楚辞·九章·抽思》:“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唐 高适 《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 李将军 。” 刘半农 《三十初度》诗:“三十岁,来的快!三岁唱的歌,至今我还爱。” ——《漢語大詞典》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山河 shān hé
(1).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美哉乎 山 河 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寸,而思隔山河。” 唐 杜甫 《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叶剑英 《东北的七年》:“东北情形,好似个‘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已半非’。”
(2).指江山,国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过 江 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 唐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行军小曲》:“抗日战士向前进,嘿!反抗侵略保山河。” ——《漢語大詞典》
(2).指江山,国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过 江 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 唐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行军小曲》:“抗日战士向前进,嘿!反抗侵略保山河。”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副-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形-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形-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動-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