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明月 míng yuè
(1).光明的月亮。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漢語大詞典》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漢語大詞典》
薄蚀(薄蝕)bó shí
薄食。《吕氏春秋·明理》:“其月有薄蚀。” 高诱 注:“薄,迫也。日月激会相掩,名为薄蚀。”《史记·天官书论》:“逆行所守,及他星逆行,日月薄蚀,皆以为占。”《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故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四》:“大薄蚀,大崩竭,起於胶固。”参见“ 薄食 ”。 ——《漢語大詞典》
阳精(陽精)yáng jīng
(1).指太阳。《礼记·月令》“月令第六” 唐 孔颖达 疏:“月是阴精,日为阳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天为积气,地为积块,日为阳精,月为阴精。” 清 黄鷟来 《赠陈省斋》诗之三:“ 荆卿 适 秦 时,白虹贯阳精。”
(2).指玉。《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 汉 郑玄 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孙诒让 正义:“《易·説卦传》云‘乾为玉’,故为阳精。《白虎通义·考黜篇》云‘玉者德美之至也’,故为阳精之纯者。”
(3).指山。《公羊传·成公五年》“为天下记异也” 汉 何休 注:“山者,阳精,德泽所由生,君之象。”
(4).指传说中的龙。《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惟以梳为枇耳”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是以龙者阳精,以潜为阴,幽灵上通,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
(5).精液。《说郛》卷七四引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受形》:“男女之合,二精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衝。”
(6).指上天之神。《说郛》卷七六引 宋 储泳 《祛疑说》:“盖天地之间,惟阴阳耳。天地者阴阳之祖也。神者,天之阳精,鬼者,地之阴气。” ——《漢語大詞典》
(2).指玉。《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 汉 郑玄 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孙诒让 正义:“《易·説卦传》云‘乾为玉’,故为阳精。《白虎通义·考黜篇》云‘玉者德美之至也’,故为阳精之纯者。”
(3).指山。《公羊传·成公五年》“为天下记异也” 汉 何休 注:“山者,阳精,德泽所由生,君之象。”
(4).指传说中的龙。《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惟以梳为枇耳”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是以龙者阳精,以潜为阴,幽灵上通,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
(5).精液。《说郛》卷七四引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受形》:“男女之合,二精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衝。”
(6).指上天之神。《说郛》卷七六引 宋 储泳 《祛疑说》:“盖天地之间,惟阴阳耳。天地者阴阳之祖也。神者,天之阳精,鬼者,地之阴气。” ——《漢語大詞典》
昏 hūn《國語辭典》
昏 [ hūn ]
名- 傍晚,日暮的时候。如:「黄昏」、「晨昏定省」。《左传·昭公十三年》:「自日中以争,至于昏。」
- 婚姻。《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是时突厥再上书求昏,帝未报。」通「婚」。
- 暗,光线不明。如:「昏暗」、「昏黄」。《文选·左思·吴都赋》:「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红楼梦·第五回》:「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 不明、不清楚。如:「老眼昏花」。唐·韩愈〈与崔群书〉:「目视昏花,寻常闲便不分人颜色。」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老眼虽昏,早已看真了。」
- 神志不清的。如:「头昏」、「昏头昏脑」。《书经·多方》:「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
- 不明事理的。如:「昏庸」、「昏君」。
- 丧失知觉。如:「昏迷」、「昏厥」。《聊斋志异·卷一·鬼哭》:「先是,阍人王姓者,疾笃,昏不知人者数日矣。」
- 迷惑。《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昏于小利,惑于嗜欲。」
娇妒(嬌妒)jiāo dù
亦作“ 娇妬 ”。
(1).娇,通“ 骄 ”。谓女子骄傲任性而嫉妒。《后汉书·阴兴传》:“ 就 子 丰 尚 酈 邑公主 ,公主娇妒, 丰 亦狷急。”一本作“ 骄妒 ”。《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妻 魏 上党王 元 天穆 女也,貌不美而甚娇妬。”
(2).娇,通“ 骄 ”。娇嗔貌。 唐 李白 《白头吟》之一:“此时 阿娇 正娇妒,独坐 长门 愁日暮。” 前蜀 魏承班 《诉衷情》词:“春情满眼脸红消,娇妒索人饶。” ——《漢語大詞典》
(1).娇,通“ 骄 ”。谓女子骄傲任性而嫉妒。《后汉书·阴兴传》:“ 就 子 丰 尚 酈 邑公主 ,公主娇妒, 丰 亦狷急。”一本作“ 骄妒 ”。《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妻 魏 上党王 元 天穆 女也,貌不美而甚娇妬。”
(2).娇,通“ 骄 ”。娇嗔貌。 唐 李白 《白头吟》之一:“此时 阿娇 正娇妒,独坐 长门 愁日暮。” 前蜀 魏承班 《诉衷情》词:“春情满眼脸红消,娇妒索人饶。” ——《漢語大詞典》
倾城(傾城)qīng chéng
(1).《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郑玄 笺:“城,犹国也。” 孔颖达 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后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北史·后妃传论》:“ 灵后 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在兹乎!”
(2).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晋 陶潜 《闲情赋》:“表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传闻。”《秦并六国平话》卷上:“ 子楚 累举目观之,此姬絶色倾城。”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汤文正》:“花烛之下,妇果艷丽倾城。”
(3).形容花色绝美。 明 刘基 《绝句漫兴》诗之一:“芙蓉亦有倾城色,不见东风却拒霜。”参见“ 倾国倾城 ”。
(4).指美女。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宋 苏轼 《咏温泉》:“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家门》:“三载羈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 吴 讎。”
(5).全城,满城。 晋 孙楚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唐 杜甫 《高都护驄马行》:“ 长安 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 叶圣陶 《登雁塔》:“将来逢四野花开的时节,春秋晴明的日子……城里人必将倾城空巷而出。” ——《漢語大詞典》
(2).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晋 陶潜 《闲情赋》:“表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传闻。”《秦并六国平话》卷上:“ 子楚 累举目观之,此姬絶色倾城。”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汤文正》:“花烛之下,妇果艷丽倾城。”
(3).形容花色绝美。 明 刘基 《绝句漫兴》诗之一:“芙蓉亦有倾城色,不见东风却拒霜。”参见“ 倾国倾城 ”。
(4).指美女。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宋 苏轼 《咏温泉》:“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家门》:“三载羈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 吴 讎。”
(5).全城,满城。 晋 孙楚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唐 杜甫 《高都护驄马行》:“ 长安 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 叶圣陶 《登雁塔》:“将来逢四野花开的时节,春秋晴明的日子……城里人必将倾城空巷而出。” ——《漢語大詞典》
惑 huò《國語辭典》
惑 [ huò ]
动- 迷乱、欺骗。如:「蛊惑」、「诱惑」、「妖言惑众」。《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
- 奇怪、怀疑。如:「疑惑」。《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太平广记·卷四八八·莺莺传》:「求之,则终不复鼓矣,以是愈惑之。」
- 疑难。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至尊 zhì zūn
(1).最尊贵,最崇高。《荀子·正论》:“天子者埶位至尊,无敌於天下。”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明位号天下至尊之称,以号令臣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君父至尊,在三罔极。”
(2).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 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汉书·路温舒传》:“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有司奏立 长秋宫 ,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 马贵人 德冠后宫。’遂登至尊。”
(3).用为皇帝的代称。《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蛮夷之贾。”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一》:“近年财空虚,大吏告民穷,而至尊忧帑匱。” ——《漢語大詞典》
(2).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 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汉书·路温舒传》:“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有司奏立 长秋宫 ,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 马贵人 德冠后宫。’遂登至尊。”
(3).用为皇帝的代称。《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蛮夷之贾。”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一》:“近年财空虚,大吏告民穷,而至尊忧帑匱。”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