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双鸾翼,凌云共翱翔。
为欢日苦短,为别日苦长。与子期燕中,不知几星霜。
寒枝噪乾鹊,故人登我堂。东风随裾来,四坐为芬芳。
缱绻未及申,命酒且尽觞。流尘满金徽,拂拭荐瑶床。
弹者志文王,听者称望羊。击节三起坐,掩抑以彷徨。
安得双鸾翼,凌云共翱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双鸾(双鸾)
唐 李群玉 伤柘枝妓 曾见双鸾舞镜中,联飞接影对春风。
金 边元鼎 阅见一十首 其九 双鸾夹镜凤横钗,捧额黄梅小雁排。
《韵府拾遗 寒韵》:嵇康诗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王通叟诗结伴踏青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骈字类编》
金 边元鼎 阅见一十首 其九 双鸾夹镜凤横钗,捧额黄梅小雁排。
《韵府拾遗 寒韵》:嵇康诗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王通叟诗结伴踏青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骈字类编》
翼 yì《國語辭典》
翼 [ yì ]
名- 翅膀。如:「蝉翼」、「鸟翼」。《易经·明夷·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战国策·楚策四》:「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
- 分布于左右两侧的军队。《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 船。《文选·张协·七命》:「尔乃浮三翼,戏中沚。」
- 地名。春秋时晋邑,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 姓。如汉代有翼奉。
- 辅助。《书经·益稷谟》:「予欲左右有民,汝翼。」《礼记·文王世子》:「保也者,慎 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 掩蔽、保护。《诗经·大雅·生民》:「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恭谨。《诗经·小雅·六月》:「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论语·乡党》:「没阶趋进,翼如也。」
- 第二的、次的。《书经·武成》:「越翼日,癸巳。」通「翌」。
凌云(凌雲,淩雲)líng yún
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唐 裴夷直 《寄婺州李给事》诗之一:“不知壮气今何似,犹得凌云贯日无?”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水浒传》第三九回:“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 黄巢 不丈夫。”《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紫衣纱帽,飘飘然有神仙凌云之态。”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久有凌云志,重上 井冈山 。”
淩雲:直上云霄。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体轻蚊翼,形微蚤鳞,聿遑浮踊,凌云纵身。”《西京杂记》卷四:“高树凌云,蟠紆烦冤。” 宋 苏轼 《骊山》诗:“复道凌云接金闕,楼观隐烟横翠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林阜间集》:“草木生於粟粒之萌,及其长大,根茎华实,虽凌云蔽日,据山蟠地,从初具乎一萌之内,而未尝自外增益之也。” ——《漢語大詞典》
淩雲:直上云霄。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体轻蚊翼,形微蚤鳞,聿遑浮踊,凌云纵身。”《西京杂记》卷四:“高树凌云,蟠紆烦冤。” 宋 苏轼 《骊山》诗:“复道凌云接金闕,楼观隐烟横翠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林阜间集》:“草木生於粟粒之萌,及其长大,根茎华实,虽凌云蔽日,据山蟠地,从初具乎一萌之内,而未尝自外增益之也。” ——《漢語大詞典》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副-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动-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动-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翱翔
1.回旋飞翔。《庄子·逍遥游》:“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楚辞·离骚》:“凤凰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五色鸟大如鹤,翱翔乎树杪。” 明 徐霖 《绣襦记·厌习风尘》:“鸞和凤并翱翔,云霞灿灿夺目光。” 陈山 《旅顺口》诗:“春天来到了北地,桃花烧红了碧海,白鸥在上下翱翔。”
2.徘徊不进,停滞不前。 宋 苏轼 《答李琮书》:“今 韩存宝 等诸军,既不敢与 乞弟 战,但翱翔于近界百餘里间。”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百菊溪制府》:“其后官阶蹭蹬,翱翔科道者二十餘年。”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莽莽数千年,相持相低昂,徘徊焉,翱翔焉,直至最近世,然后为一大结束。”
3.犹遨游。《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 子翱翔。” 毛 传:“翱翔,犹彷徉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 楚王 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翱翔容与,言自得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翱翔礼园,优游文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彼寻胜翱翔,妾以艰於步履,故留此耳。” ——《漢語大詞典》
2.徘徊不进,停滞不前。 宋 苏轼 《答李琮书》:“今 韩存宝 等诸军,既不敢与 乞弟 战,但翱翔于近界百餘里间。”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百菊溪制府》:“其后官阶蹭蹬,翱翔科道者二十餘年。”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莽莽数千年,相持相低昂,徘徊焉,翱翔焉,直至最近世,然后为一大结束。”
3.犹遨游。《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 子翱翔。” 毛 传:“翱翔,犹彷徉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 楚王 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翱翔容与,言自得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铭》:“翱翔礼园,优游文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彼寻胜翱翔,妾以艰於步履,故留此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