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手西风独立,对芦花、十顷如雪。
云水阔。斜阳满江树,乱红凄切。归鸦噪晚,寒林飘叶。
负手西风独立,对芦花、十顷如雪。忆初别。玉箫幽恨,断肠难说。
病起恹恹娇怯。叹天涯、青禽渐缺。绣幕灯初,银屏雨后,吟怀都歇。
海国秋来霜讯早,闲过茱萸时节。风铃咽。摇碎檐前澹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负手(負手)fù shǒu
两手反交于背后。《淮南子·说林训》:“过府而负手者,希不有盗心。”《红楼梦》第七六回:“ 湘云 笑道:‘这一句怎么押韵,让我想想。’因起身负手,想了一想。”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散步。” ——《漢語大詞典》
西风(西風)xī fēng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 李白 《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扬子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荥阳》词:“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漢語大詞典》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漢語大詞典》
独立(獨立)dú lì
(1).单独站立。《论语·季氏》:“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 唐 杜甫 《独立》诗:“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王生 ﹞见一女子生得十分美貌,独立在门内,徘徊凝望。”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独立寒秋, 湘江 北去, 橘子洲 头。”
(2).孤立无所依傍。《管子·明法解》:“人主孤特而独立,人臣羣党而成朋。”《晋书·忠义传·吉挹》:“ 挹 孤城独立,众无一旅,外摧凶鋭,内固津要,虏贼舟船,俘馘千计。”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秦皇岛》:“ 关 南六里有孤山,屹然独立于海上,四面皆水,俗呼 秦皇岛 。”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为了防备意外, 大夯 首先将 郭祥 隐蔽在草丛之中,悄悄来到一所独立家屋附近。”
(3).超凡拔俗,与众不同。《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孔颖达 疏:“君子於衰难之时,卓尔独立,不有畏惧。”《淮南子·修务训》:“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高诱 注:“不羣于俗。” 宋 陆游 《溪上作》诗:“末俗陵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4).不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不依靠他人而自立。《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荀子·儒效》:“而师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独立而治。” 梁启雄 释:“不足独立而治,谓师法不能离开‘专壹’而治。”《孽海花》第四回:“把古人已整理的书籍,进了一层,研求到意义上去,所以出了 魏默深 、 龚定盦 一班人,发生独立的思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
(5).谓国家、民族或政权不受外界统治支配而能完全自主地存在。《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 楚 六千里而为讎人役。”《荀子·王制》:“夫威强未足以殆邻敌也,名声未足以县天下也,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如:一切受压迫的民族都要独立。
(6).古代传说中的一足之鸟。《太平御览》卷四三三引《河图》:“鸟一足名独立。” ——《漢語大詞典》
(2).孤立无所依傍。《管子·明法解》:“人主孤特而独立,人臣羣党而成朋。”《晋书·忠义传·吉挹》:“ 挹 孤城独立,众无一旅,外摧凶鋭,内固津要,虏贼舟船,俘馘千计。”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秦皇岛》:“ 关 南六里有孤山,屹然独立于海上,四面皆水,俗呼 秦皇岛 。”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为了防备意外, 大夯 首先将 郭祥 隐蔽在草丛之中,悄悄来到一所独立家屋附近。”
(3).超凡拔俗,与众不同。《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孔颖达 疏:“君子於衰难之时,卓尔独立,不有畏惧。”《淮南子·修务训》:“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高诱 注:“不羣于俗。” 宋 陆游 《溪上作》诗:“末俗陵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4).不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不依靠他人而自立。《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荀子·儒效》:“而师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独立而治。” 梁启雄 释:“不足独立而治,谓师法不能离开‘专壹’而治。”《孽海花》第四回:“把古人已整理的书籍,进了一层,研求到意义上去,所以出了 魏默深 、 龚定盦 一班人,发生独立的思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
(5).谓国家、民族或政权不受外界统治支配而能完全自主地存在。《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 楚 六千里而为讎人役。”《荀子·王制》:“夫威强未足以殆邻敌也,名声未足以县天下也,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如:一切受压迫的民族都要独立。
(6).古代传说中的一足之鸟。《太平御览》卷四三三引《河图》:“鸟一足名独立。” ——《漢語大詞典》
对 ( 對 ) duì
对 [ duì ]
-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 朝着:~酒当歌。
-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 跟,和:~他商量一下。
-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 看待,应付:~待。
-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
- 平分,一半:~开。
- 搀和(多指液体):~水。
- 量词,双:一~鹦鹉。
芦花(蘆花)lú huā
(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 元 耶律楚材 《透脱》诗:“ 瀟湘 一片芦花秋,雪浪银涛无尽头。”
(2).借指芦衣。 清 王士禛 《悼亡诗》之二三:“一语寄君君听取,不教儿女衣芦花。” 清 李心衡 《金川琐记·雷斌》:“夫新人如玉之嗟,儿女芦花之虑,一灵未泯,虽死犹生,女魂亦苦矣哉。”参见“ 芦衣 ”。 ——《漢語大詞典》
(2).借指芦衣。 清 王士禛 《悼亡诗》之二三:“一语寄君君听取,不教儿女衣芦花。” 清 李心衡 《金川琐记·雷斌》:“夫新人如玉之嗟,儿女芦花之虑,一灵未泯,虽死犹生,女魂亦苦矣哉。”参见“ 芦衣 ”。 ——《漢語大詞典》
十顷(十顷)
唐 皮日休 陈先辈故居 千株橘树唯沽酒,十顷莲塘不买鱼。
宋 苏轼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金 庞汉 终南溪 冷云低压万长杨,十顷秋阴锁北堂。
金 赵秉文 济源四绝 其四 毵毵云木晓相参,寺枕龙蟠十顷潭。
金 高士谈 减字木兰花 十顷玻瓈四面风。 ——《骈字类编》
宋 苏轼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金 庞汉 终南溪 冷云低压万长杨,十顷秋阴锁北堂。
金 赵秉文 济源四绝 其四 毵毵云木晓相参,寺枕龙蟠十顷潭。
金 高士谈 减字木兰花 十顷玻瓈四面风。 ——《骈字类编》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雪 xuě《國語辭典》
雪 [ xuě ]
名- 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如:「白雪」、「冰雪」、「下雪」、「积雪」。
- 下雪、降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时始雪,五处俱贺。」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擦拭。《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吴起雪泣而应之曰:『子弗识也。』」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二首之一:「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 洗刷、洗清、清除。如:「雪耻」、「昭雪」、「洗雪冤情」。《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故雪殽之耻。」
- 如雪般白色的。如:「雪白」。隋·卢思道〈孤鸿赋〉:「振雪羽而临风,掩霜毛而候旭。」
雪 [ xuè ]
- 「雪白」的「雪」的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