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张可久元代〕《金字经·胡琴

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昭君怨云黄暮天

昭君怨 zhāo jūn yuàn
(1).琴曲名。相传为 汉 王昭君 嫁于 匈奴 后所作。《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三·昭君怨》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 昭君 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
(2).词牌名。又名《一痕沙》《宴西园》。 宋 张元干 有《昭君怨》词。  ——《漢語大詞典》
塞 sāi/sài/sè《國語辭典》

塞 [ sè ]

  1. 阻隔不通。如:「堵塞」、「阻塞」、「闭塞」。《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 充满。如:「充塞」。《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3. 推托、应付。如:「搪塞」、「塞责」。
  4. 补救。《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

塞 [ sài ]

  1. 险要的地方。如:「要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山有九塞,泽有九薮。」汉·高诱·注:「险阻曰塞。」
  2. 边境。如:「边塞」、「关塞」。唐·杜甫〈秋兴〉诗八首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 酬报神明。《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襄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祷。」《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牋》:「西塞江源,望祀民山。」通「赛」。

塞 [ ​sēi ]

  1. (一)​之又音。

塞 [ sāi ]

  1. 封口的东西,通常用软木或塑胶制成。如:「瓶塞」、「活塞」、「软木塞」。也称为「塞子」。
  1. 填满空隙。如:「嘴里塞满了糖果。」
  2. 受阻不畅。如:「塞车」、「这条路每到下班时间就交通堵塞。」
云黄(云黄)
唐 王涯 陇上行 云黄知塞近,草白见边秋。  ——《骈字类编》
暮天 mù tiān
(1).傍晚的天空。 唐 王昌龄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诗:“秋月对愁客,山鐘摇暮天。” 唐 顾非熊 《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诗:“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嫦娥 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
(2).指傍晚的天气。 宋 沈遘 《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