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笛吹寒洞天晓。
滕宾〔元代〕《洞仙歌 送张宗师捧香》
醉骑黄鹄,飞下红云岛。铁笛吹寒洞天晓。被人间识破,惹起虚名,惊宇宙,一笑天高月小。仙槎人去后,殿上班头,除却洪崖总年少。看天香袖里,散作东风,吹不断、海北天南都到。试容我、从游五陵间,便吹入苍寒,一蓑烟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铁笛(鐵笛)tiě dí
铁制的笛管。相传隐者、高士善吹此笛,笛音响亮非凡。 宋 朱熹 《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 武夷山 中之隐者 刘君 ﹞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 元 萨都剌 《升龙观夜烧香印上有吕洞宾老树精》诗:“铁笛一声吹雪散,碧云飞过 岳阳楼 。” 清 龚自珍 《湘月·朱纯子留宿钓鱼村兼乞梅花》词:“铁笛吹残,瑶笺谱賸,料得怜幽独。” ——《漢語大詞典》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动-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 参见「鼓吹」(一)条。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形-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洞天 dòng tiān
(1).道教称神仙的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后常泛指风景胜地。 唐 陈子昂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 杨仙翁 玄默洞天, 贾上士 幽栖牝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神仙归洞天,空餘下杨柳烟,只闻得鸟雀喧。”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闵预》:“此尼菴也,幽辟深邃,别有洞天。” 郁达夫 《题〈双龙记胜〉》诗之二:“游罢洞天三十六,归来辛苦记初平。”
(2).谓广大。 宋 王禹偁 《送柴转运赴职序》:“ 长州 吏 王 某受公之知、探公之道久矣,惜公藴洞天之度,有致君之心。” ——《漢語大詞典》
(2).谓广大。 宋 王禹偁 《送柴转运赴职序》:“ 长州 吏 王 某受公之知、探公之道久矣,惜公藴洞天之度,有致君之心。” ——《漢語大詞典》
晓 ( 曉 ) xiǎo
晓 [ xiǎo ]
- 天明:~市。拂~。破~。报~。
- 知道,懂得:~畅。~得。分~。
- 使人知道清楚:~示。~谕。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