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隐者人不识,一日声名动九重。
萨都剌〔元代〕《送欣上人笑隐住龙翔寺》
江南隐者人不识,一日声名动九重。地湿厌看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
衲衣香暖留春麝,石钵云寒卧夜龙。何日相从陪杖屦,秋风江上采芙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江南 jiāng nán
(1).指 长江 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汉 以前一般指今 湖北省 长江 以南部分和 湖南省 、 江西省 一带;后来多指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的南部和 浙江省 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 江 南之 梦 。”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江 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 江 南。” 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 伤痛:~恻。
- 怜悯:恻~之心。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不识(不識)bù shí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漢語大詞典》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漢語大詞典》
一日 yī rì
(1).一昼夜;一天。《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廻。”《书·洪范》“三曰日”唐 孔颖达 疏:“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 宋 真德秀 《夜气箴》:“故冬为四时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红楼梦》第二回:“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
(2).一个白天。《法苑珠林》卷四六:“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水浒传》第四五回:“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掛念,到三更二更纔睡。”参见“ 一日一夕 ”、“ 一日一夜 ”。
(3).犹昨日。《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同坐 汝南 张孟举 往让 充 曰:‘一日闻足下与 邓将军 説士未究。’” 李贤 注:“一日,犹昨日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嘆息。” 惠栋 补注:“一日,犹昨日也。”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一日竦身人云中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诸苑。”《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恰好一日 安老爷 偶然走到书房里,见他正在那里拟了几个题目。” 鲁迅 《呐喊·故乡》:“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不可佯爱人,一日不可復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復爱也。”
(6).整天;成天。《水浒传》第四五回:“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红楼梦》第九七回:“ 宝玉 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妙玉 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 宝玉 就眉开眼笑了。”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客见 文 一日废,皆背 文 而去,无顾 文 者。”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忆献三赋 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烜赫。”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 青 。”《后汉书·翟酺传》:“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9).谓短暂;一时。《荀子·大略》:“ 柳下惠 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杨倞 注:“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 汉 班固 《答宾戏》:“彼皆躡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朝为荣华,夕为顦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遇水火灾》:“何惜一日之费,不成此盛举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邀一日之名。” ——《漢語大詞典》
(2).一个白天。《法苑珠林》卷四六:“故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亿四千万念。”《水浒传》第四五回:“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掛念,到三更二更纔睡。”参见“ 一日一夕 ”、“ 一日一夜 ”。
(3).犹昨日。《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同坐 汝南 张孟举 往让 充 曰:‘一日闻足下与 邓将军 説士未究。’” 李贤 注:“一日,犹昨日也。”《后汉书·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嘆息。” 惠栋 补注:“一日,犹昨日也。”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一日竦身人云中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一日,花木方春,上欲幸诸苑。”《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恰好一日 安老爷 偶然走到书房里,见他正在那里拟了几个题目。” 鲁迅 《呐喊·故乡》:“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不可佯爱人,一日不可復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復爱也。”
(6).整天;成天。《水浒传》第四五回:“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红楼梦》第九七回:“ 宝玉 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妙玉 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见了 宝玉 就眉开眼笑了。”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韩非子·五蠹》:“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客见 文 一日废,皆背 文 而去,无顾 文 者。”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忆献三赋 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烜赫。”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物,物有其官,官脩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日发兵,使人即刺杀大将军 青 。”《后汉书·翟酺传》:“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9).谓短暂;一时。《荀子·大略》:“ 柳下惠 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杨倞 注:“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 汉 班固 《答宾戏》:“彼皆躡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据徼乘邪,以求一日之富贵,朝为荣华,夕为顦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遇水火灾》:“何惜一日之费,不成此盛举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少年喜胜,思欲败之,以邀一日之名。” ——《漢語大詞典》
声名(聲名)shēng míng
(1).名声。《礼记·祭统》:“铭者,论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 唐 杜甫 《奉赠王中允维》诗:“ 中允 声名久,如今契阔深。”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你虽有万贯财,争如俺七步才,两件儿那一件声名大?”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七:“她本想早给 小芹 找个婆家推出门去,可是因为自己声名不正,差不多都不愿意跟她结亲。”
(2).声教和名教。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文物以纪之,声名以发之,斯实不世之隆恩,寧曰循常之恆礼。” 明 杨慎 《楚雄府定远县新建儒学记》:“ 皇明 文治之遥,声名之盛,使 仲尼 之道与王化远邇,多士生斯时斯地,亦厚幸矣。” ——《漢語大詞典》
(2).声教和名教。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文物以纪之,声名以发之,斯实不世之隆恩,寧曰循常之恆礼。” 明 杨慎 《楚雄府定远县新建儒学记》:“ 皇明 文治之遥,声名之盛,使 仲尼 之道与王化远邇,多士生斯时斯地,亦厚幸矣。” ——《漢語大詞典》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 使开始发生:发~。
-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 非静止的:~画。
- 可变的:~产。
- 行为:举~。~作。
- 常常:~辄得咎。
九重 jiǔ chóng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