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若起柳州柳,定许古调歌黄农。
洪水已注沧溟东,洼者为泽高者峰。茫茫大陆号中国,战争几辈誇英雄。
成为帝王败寇盗,佐帝王者臣称忠。有史以来数千载,几朝战血山河红。
天地杀机不一发,草泽各倖蛇成龙。一龙升天众蛇伏,龙居云气偏葱茏。
是时天下号一统,兵戈四海初交通。青青战地见禾黍,遗民垦土锄蒿蓬。
威加海内猛士尽,贯日无气成长虹。喔咻屡下宽大诏,与民休息民咸从。
词臣例上太平颂,举朝将相争言功。迂儒掉头不肯信,手抚古瑟调商宫。
独居深念此何世,此仍据乱非大同。亢然远慕太平世,高歌金石深山中。
山中古瀑飞潺淙,白云满径无人踪。冥心自铸太平象,人间半夜闻清钟。
儒书自昔用者寡,况今闭塞方严冬?匹夫慷慨念天下,我正坐有迂儒风。
挭然与世无一可,太平梦想能躬逢。已不作太华陈希夷,又不作武当张三丰。
胡为独诵黄庭内景语,谡谡山阁风生松。有山可隐尚不隐,秋南春北为宾鸿。
自名曰士亦求食,其术更绌农桑工。不知挟持果何具,谓欲与世除昏雺。
太平有待吾且老,岂有丹鼎能还童?眼中鸡鹜各争长,卧看一鹤苍霄冲。
庙堂纷纷有人在,山林养志犹吾容。卧龙一出太多事,惜不终老从庞公。
吾庐山村曰澹定,聊付图画旌吾衷。文昌题句叹奇绝,已若丹篆吞吾胸。
穷郊忽出八叉手,一收寒态生春融。云龙上下吾党事,岂诧衣钵传机锋。
九原若起柳州柳,定许古调歌黄农。春山花落桐君桐,春雨夜长枫人枫。
手披旧史发浩叹,无数神圣纷追崇。乾坤一儒腐可笑,差喜吾党诗相宗。
画中吾庐在何许?罗浮东望烟云重。四百三十二峰正初日,海天朵朵金芙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九原 jiǔ yuán
(1).九州大地。《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沉江》:“跨上白骡韉,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
(2). 春秋 时 晋国 卿大夫的墓地。《礼记·檀弓下》:“ 赵文子 与 叔誉 观乎 九原 。”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 晋平公 过 九原 而嘆曰:‘嗟乎!此地之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
(3).泛指墓地。 唐 皎然 《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前蜀 韦庄 《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塚多。” 金 史肃 《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一幅铭旌送哀挽,白杨萧索九原风。”
(4).九泉,黄泉。《旧唐书·李嗣业传》:“忠诚未遂,空恨於九原。” 宋 苏轼 《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九原如可作,吾欲起 韩 欧 。” 清 龚自珍 《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诗:“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漢語大詞典》
(2). 春秋 时 晋国 卿大夫的墓地。《礼记·檀弓下》:“ 赵文子 与 叔誉 观乎 九原 。”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 晋平公 过 九原 而嘆曰:‘嗟乎!此地之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
(3).泛指墓地。 唐 皎然 《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前蜀 韦庄 《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塚多。” 金 史肃 《偶读贾达之邀饭帖有感作诗哭之》:“一幅铭旌送哀挽,白杨萧索九原风。”
(4).九泉,黄泉。《旧唐书·李嗣业传》:“忠诚未遂,空恨於九原。” 宋 苏轼 《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九原如可作,吾欲起 韩 欧 。” 清 龚自珍 《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诗:“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漢語大詞典》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 姓。如汉代有若章。
-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起 qǐ《國語辭典》
起 [ qǐ ]
动- 站立、坐起。如:「起立」、「起来」。《礼记·曲礼上》:「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起床、离开床铺。如:「早睡早起」。《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礼记·内则》:「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 始、开始。如:「起迄」、「起笔」、「从今起」、「万事起头难」。《汉书·卷一○○·叙传下》:「以述《汉书》,起元高祖。」
- 发动、产生。如:「起疑」、「起风」、「肃然起敬」。《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百邪悉起。」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复苏、痊愈、好转。如:「起死回生」、「一病不起」。《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癈疾。」
- 取出。如:「起货」、「起赃」、「起出凶刀一把。」
- 出仕、举用。如:「起用」、「东山再起」。《战国策·秦策二》:「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宋·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 拟订。如:「起草章程」、「起个大纲」。
- 出身。《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 建筑、建立。如:「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治城郭,起谯楼。」
- 诗文首句、首联或首段。《通俗编·文学引范德机·诗法》:「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宜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 量词:➊ 计算分批的人的单位。相当于「群」。如:「店里来了两起客人。」《红楼梦·第四四回》:「且平儿又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儿,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➋ 计算事件发生的单位。如:「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数起连环车祸。」、「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掳人勒索案。」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及、到的意思。如:「想起往事,真是不胜感慨!」、「只要谈起女友,他便眉开眼笑。」
- 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足够或不够的意思。如:「经得起现实的考验。」、「承受不起舆论压力。」
柳州 liǔ zhōu
唐 柳宗元 遭贬后,徙为 柳州 刺史,因以为其代称。 唐 皇甫湜 《祭柳子厚文》:“呜呼 柳州 ,秀气孤稟。弱冠游学,声华籍甚。”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十:“ 谢客 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 柳州 深?”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致,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赵朴初 《片石集·〈读史杂诗·柳宗元王安石〉》:“翻书孰可喜? 柳州 与 临川 。” ——《漢語大詞典》
柳 liǔ《國語辭典》
柳 [ liǔ ]
名- 植物名。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树枝细长,柔软下垂。叶互生,线状披针形,尾端尖锐,边缘有细锯齿。花密生呈穗状,种子有毛,成熟时柳絮飞散如雪。一般供作观赏、行道树。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为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共有八颗星。
- 姓。如唐代有柳宗元。
定 dìng《國語辭典》
定 [ dìng ]
形- 确切的、不改变的。如:「定理」、「定义」、「定律」、「定局」、「定论」。
- 不动的。如:「定产」、「定业」。
- 规定的。如:「定量」、「定时」、「定期」。
- 固定、使固定。如:「定住」、「定影」。
- 使平静、使稳固。如:「平定」、「安邦定国」。
- 使确定、不更改。如:「底定」、「决定」、「否定」、「裁定」。
- 约定、订立。如:「定约」、「制定」、「订定」。
- 究竟、到底。表疑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唐·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无疑」。唐·杜甫〈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
- 姓。如明代有定伯安。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 应允,认可:~可。允~。特~。
- 承认其优点:赞~。嘉~。
- 预先答应给与:~诺。
-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 或者,可能:也~。或~。
- 处,地方:何~人。
-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 这样:如~。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 姓。
-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古调(古調)gǔ diào
(1).古代的乐调。 唐 刘长卿 《听弹琴》诗:“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 隋 氏取 汉 以来乐器、歌章、古调併入清乐,餘波至 李唐 始絶。”
(2).比喻高雅脱俗的诗文、言论。常以称颂他人。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忽闻歌古调,归思欲霑巾。” 清 黄鷟来 《和韵送戚缄子归蠙城》之三:“古调岂终絶?《阳春》原和稀。”
(3).见“ 古调诗 ”。 ——《漢語大詞典》
(2).比喻高雅脱俗的诗文、言论。常以称颂他人。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忽闻歌古调,归思欲霑巾。” 清 黄鷟来 《和韵送戚缄子归蠙城》之三:“古调岂终絶?《阳春》原和稀。”
(3).见“ 古调诗 ”。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黄农(黄農)huáng nóng
黄帝 、 神农 的合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上陈 黄 农 玄寂之道,下考 三代 盛德之美。” 清 唐孙华 《赠南翔医士王灿英》诗:“方术本自 黄 农 始,谁其继之 鹊 与 陀 。” 王闿运 《哀江南赋》:“德希盛於 黄 农 ,贤梦求於 方 虎 。” 沈砺 《晞发一首示亚子》诗:“ 黄 农 今不作,草木总含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