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劳云出塞暗,疲马傍人愁。

阮自华明代〕《落第客塞下代卢龙诸将寄京洛相知四首

朔气厉高秋,将军洗镯镂。
劳云出塞暗,疲马傍人愁。
风色侵重铠,霜威折丈矛。
贵人能作赋,何不自封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云出

劳 ( 勞 ) láo
劳 [ láo ]
  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动。~力。~逸。功~(功业,成绩)。按~分配。
  2. 辛苦,辛勤:~苦。~顿(劳累困顿)。~瘁(劳累病苦)。~碌(事情多而辛苦)。~心。疲~。烦~。任~任怨。
  3. 劳动者的简称:~工(旧时指工人)。~资。
  4. 用力:~苦功高。勤~。徒~无功。
  5.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慰~。~军(慰劳军队)。
  6. 姓。
云出(云出)
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月陆游读王摩诘诗因用为韵诗奇云出深谷新生叠嶂  ——《骈字类编》
塞 sāi/sài/sè《國語辭典》

塞 [ sè ]

  1. 阻隔不通。如:「堵塞」、「阻塞」、「闭塞」。《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 充满。如:「充塞」。《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3. 推托、应付。如:「搪塞」、「塞责」。
  4. 补救。《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

塞 [ sài ]

  1. 险要的地方。如:「要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山有九塞,泽有九薮。」汉·高诱·注:「险阻曰塞。」
  2. 边境。如:「边塞」、「关塞」。唐·杜甫〈秋兴〉诗八首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 酬报神明。《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襄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祷。」《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牋》:「西塞江源,望祀民山。」通「赛」。

塞 [ ​sēi ]

  1. (一)​之又音。

塞 [ sāi ]

  1. 封口的东西,通常用软木或塑胶制成。如:「瓶塞」、「活塞」、「软木塞」。也称为「塞子」。
  1. 填满空隙。如:「嘴里塞满了糖果。」
  2. 受阻不畅。如:「塞车」、「这条路每到下班时间就交通堵塞。」
暗 àn《國語辭典》

暗 [ àn ]

  1. 不明亮的、光线不足的、黑夜的。如:「暗房」、「阴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宋·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词:「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2. 幽深、阴翳。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昏昧、不明事理。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暗」。
  4. 不让人知道的、不公开的。如:「暗号」、「明人不做暗事。」
  5. 无光泽的。宋·苏轼〈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词:「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 默不作声的、隐密的。如:「暗杀」、「暗示」、「暗渡陈仓」。唐·韩偓〈无题〉诗:「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三出》:「宠固君心,暗中包藏计狡。」
  1. 不光明。如:「弃暗投明」。
  2. 姓。如元代有暗伯。
  1. 光线变得不明亮。如:「天色已渐渐暗了。」
疲 pí《國語辭典》

疲 [ pí ]

  1. 劳累,困乏的样子。如:「精疲力尽」。《红楼梦·第一九回》:「且说荣《管子·小匡》:「故使天下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
  2. 商品价格低落,买卖的情况稀少。如:「外汇市场行情疲软。」
  1. 使劳累。《左传·成公十六年》:「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2. 厌倦。如:「乐此不疲」。
马 ( 馬 ) mǎ
马 [ mǎ ]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傍 bàng《國語辭典》

傍 [ bàng ]

  1. 靠近、依附。如:「依山傍水」、「傍柳而眠」。唐·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傍 [ bāng ]

  1. 临近。如:「傍午」、「傍晚」。

傍 [ páng ]

  1. 侧、边。《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通「旁」。
  2. 汉字的偏旁。《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3. 姓。如唐代有傍企本。
  1. 别的、其他的。《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通「旁」。
  2. 不正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通「旁」。
  1. 广泛、普遍的。《墨子·尚同中》:「己有善,傍荐之。」通「旁」。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愁 chóu《國語辭典》

愁 [ chóu ]

  1. 忧伤的心绪。如:「离愁」、「乡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 忧虑、悲伤。如:「不愁吃穿」。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忧伤的、惨淡的。如:「愁绪」、「愁眉苦脸」、「愁云惨雾」。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诗:「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