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炎蒸郁未开,客途聊复一登台。
秋思炎蒸郁未开,客途聊复一登台。亭依翠岫中天出,槛俯黄河撼地来。
向晚烟云频拂席,近人星斗故临杯。漠陵楚壁俱尘土,尔我那堪不醉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秋思 qiū sī
秋日寂寞凄凉的思绪。 唐 沈佺期 《古歌》:“落叶流风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开。” 宋 苏辙 《次韵徐正权谢示闵子庙记及惠纸》:“西溪秋思日盈牋,幕府拘愁学久騫。” 明 高启 《谢陈山人赠其故弟长司所画山水》诗:“满空云冻动秋思,飞泉落日何萧骚。” 周咏 《秋怀并留别湘中诸友》诗之八:“湖海蹉跎感岁华,满腔秋思繫蒹葭。” ——《漢語大詞典》
炎蒸 yán zhēng
亦作“ 炎烝 ”。
(1).暑热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五月炎烝气,三时刻漏长。” 唐 杜甫 《热》诗之三:“歘翕炎蒸景,飘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词:“当是时, 河朔 飞觴,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六月炎蒸驱万马,二 崤 风雨断千山。”
(2).指炎热地区。 明 吴承恩 《赠冯南淮比部谪茂名》诗:“昨日尚书郎,今日投炎蒸。” ——《漢語大詞典》
(1).暑热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五月炎烝气,三时刻漏长。” 唐 杜甫 《热》诗之三:“歘翕炎蒸景,飘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词:“当是时, 河朔 飞觴,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六月炎蒸驱万马,二 崤 风雨断千山。”
(2).指炎热地区。 明 吴承恩 《赠冯南淮比部谪茂名》诗:“昨日尚书郎,今日投炎蒸。” ——《漢語大詞典》
郁 ( 鬱 ) yù《國語辭典》
郁 [ yù ]
形- 文采豐盛。如:「文采郁郁」。《論語·八佾》:「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 香氣濃烈。如:「濃郁」、「馥郁」。《晉書·卷四四·鄭袤等傳·贊曰》:「同鏘玉振,爭芬蘭郁。」
- 和暖。《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敘溫郁則寒谷成暄,論嚴苦則春叢零葉。」通「燠」。
- 姓。如清代有郁松年。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客途 kè tú
亦作“ 客涂 ”。 客行途中。 宋 陆游 《感昔》诗:“负琴腰剑成三友,出 蜀 归 吴 歷百城。最是客途愁絶处, 巫山 庙下听猿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吾与你本是一面不曾相识,怜你客途,过为拯救,岂知你所为不义若此!” 明 万泰 《留别董四来》诗:“客涂相见即相亲,总是凄凉梦里人。” 清 黄鷟来 《戊辰冬与孙四明》诗之二:“客途思所歷, 吴 越 山水乡。” ——《漢語大詞典》
聊复
暂且 ——《整理自网络》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登台(登臺)dēng tái
(1).登上高台;登上舞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甲兴,公登臺而请,弗许。”《后汉书·明帝纪赞》:“登臺观云,临雍拜老。” 老舍 《四世同堂》十:“他的志愿是将来能登台去唱黑头,因他的脑袋既大,而又富于鼻音。”
(2). 汉 称尚书、御史、谒者为三台,后亦称三公,因称登上三公之位为“登臺”。亦泛指充任高级官吏。《晋书·温峤郗鉴等传论》:“ 道徽 儒雅,柔而有正…… 方回 踵武,奕世登臺。” 明 李东阳 《永贞叹》:“ 郑歇后 登臺司国事。”
(3).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邹韬奋 《奥国的教训》:“可是自 希特勒 登台, 德 帝国主义复活之后, 奥国 人民并不愿与 德 合并。”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 王明 、 李立三 犯路线错误,要选他们当中央委员,结果就要正确的人或者犯小错误的人空出两个位置来,让他们登台。”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他们( 日本人 )以为汉奸们的确是 中国 人的代表,所以汉奸一登台,人民必定乐意服从,而大事定矣。” ——《漢語大詞典》
(2). 汉 称尚书、御史、谒者为三台,后亦称三公,因称登上三公之位为“登臺”。亦泛指充任高级官吏。《晋书·温峤郗鉴等传论》:“ 道徽 儒雅,柔而有正…… 方回 踵武,奕世登臺。” 明 李东阳 《永贞叹》:“ 郑歇后 登臺司国事。”
(3).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邹韬奋 《奥国的教训》:“可是自 希特勒 登台, 德 帝国主义复活之后, 奥国 人民并不愿与 德 合并。”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 王明 、 李立三 犯路线错误,要选他们当中央委员,结果就要正确的人或者犯小错误的人空出两个位置来,让他们登台。”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他们( 日本人 )以为汉奸们的确是 中国 人的代表,所以汉奸一登台,人民必定乐意服从,而大事定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