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

高适唐代〕《送张瑶贬五溪尉

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

离别无嫌远,沈浮勿强嗟。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他日桢干明时镆铘

他日 tā rì
(1).以往;昔日;过去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左传·宣公四年》:“ 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 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宋 苏轼 《出狱次前韵》之二:“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鬭少年鷄。” 宋 苏轼 《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 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2).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墨者 夷之 因 徐辟 而求见 孟子 。 孟子 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他日又求见 孟子 。” 宋 林逋 《先生将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茂陵 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他日印《杂感集》时,也许可以把它印出来。”  ——《漢語大詞典》
维 ( 維 ) wéi
维 [ wéi ]
  1. 系,连结:~系。~絷。
  2. 保持:~持。~护。~修。~生素。
  3. 纲:纲~(总纲,亦指法度)。
  4. 数学名词,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是“二维”,直线只有“一维”。
  5. 思考:思~(亦作“思惟”)。
  6. 以,因为:“~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7. 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新。~妙~肖。
  8. 姓。
桢干(楨幹,楨榦)zhēn gàn
(1).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障土的叫干。《书·费誓》:“峙乃楨榦。” 孔 传:“题曰楨,旁曰榦。” 孔颖达 疏:“题曰楨,谓当墙两端者也。旁曰榦,谓在墙两边者也。”《史记·鲁周公世家》:“ 鲁 人三郊三隧,歭尔芻茭、糗粮、楨榦,无敢不逮。”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五》:“三代以上,十而税一,用之力役,用之田猎,用之兵戎。车马牛、楨干、芻粮、器甲,皆民供之。” 章炳麟 《訄书·明农》:“蔬屮之丰,园圃毓之;楨榦之富,虞衡作之。”
(2).指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人或事物。 汉 匡衡 《上政治得失疏》:“朝廷者,天下之楨干也。”《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姚信 、 楼玄 、 贺邵 、 张悌 、 郭逴 、 薛莹 ……皆社稷之楨干,国家之良辅。”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镇 ﹞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楨干。”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惟有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始足作社会楨干。”
(3).支撑,支持。《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帝见 延 及妻子,愍然伤之,乃下詔曰:‘昔 周 之爵封千有八百,而 姬 姓居半者,所以楨干王室也。’”《魏书·礼志二》:“昔 尧 敦九族, 周 隆本枝,故能磐石维城,御侮於外。今臣之所亲,生见隔弃,岂所以楨干根本,隆建公族者也。”  ——《漢語大詞典》
明时(明時)míng shí
(1).阐明天时的变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 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治歷明时之本,固在于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 仲治 旡年。”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漢語大詞典》
悬 ( 懸 ) xuán
悬 [ xuán ]
  1. 挂,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梁刺股。
  2.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断。~案。~而未决。
  3. 距离远:~隔。~殊。
  4. 危险:~崖。~乎(“”读轻声)。
  5. 公开提示:~赏。
镆铘(鏌釾)mò yá
见“ 鏌鋣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