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夫仰高节,下里继阳春。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
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
五龙金作友,一子玉为人。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共许刁元亮,同推周伯仁。
石城俯天阙,钟阜对江津。骥足方遐骋,狼心独未驯。
鼓鼙鸣九域,风火集重闉。城势馀三板,兵威乏四邻。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耿介酬天子,危言数贼臣。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
精诚动天地,忠义感明神。怪鸟俄垂翼,修蛇竟暴鳞。
来朝拜休命,述职下梁岷。善政驰金马,嘉声绕玉轮。
三荆忽有赠,四海更相亲。宫徵谐鸣石,光辉掩烛银。
山川遥满目,零露坐沾巾。友爱光天下,恩波浃后尘。
懦夫仰高节,下里继阳春。
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
五龙金作友,一子玉为人。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共许刁元亮,同推周伯仁。
石城俯天阙,钟阜对江津。骥足方遐骋,狼心独未驯。
鼓鼙鸣九域,风火集重闉。城势馀三板,兵威乏四邻。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耿介酬天子,危言数贼臣。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
精诚动天地,忠义感明神。怪鸟俄垂翼,修蛇竟暴鳞。
来朝拜休命,述职下梁岷。善政驰金马,嘉声绕玉轮。
三荆忽有赠,四海更相亲。宫徵谐鸣石,光辉掩烛银。
山川遥满目,零露坐沾巾。友爱光天下,恩波浃后尘。
懦夫仰高节,下里继阳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懦夫 nuò fū
亦作“愞夫”。 软弱无能的人。《孟子·万章下》:“故闻 伯夷 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晋书·山涛传论》:“昔 晏婴 哭 庄公 之尸, 乐令 解 愍怀 之客,岂闻 伯夷 之风歟?愞夫能立志者也。” 唐 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懦夫感达节,壮士激青衿。” 巴金 《家》十四:“我承认自己是个懦夫。我不敢面对生活,我没有勇气。” ——《漢語大詞典》
仰高 yǎng gāo
(1).谓仰慕高尚的德行。语本《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汉 班昭 《东征赋》:“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虽未得就诸生之列,请益于诗书;犹足以闻长者之风,仰高于道谊。”
(2).犹高攀。指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西游记》第六四回:“ 杏仙 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无俯就之急?如不见怜,是不知趣了也。” ——《漢語大詞典》
(2).犹高攀。指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西游记》第六四回:“ 杏仙 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无俯就之急?如不见怜,是不知趣了也。” ——《漢語大詞典》
节 ( 節 ) jié/jiē
节 [ jié ]
-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
-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
-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
- 礼度:礼~。
-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
-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
- 略去,简略:~选。~录。
-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
- 姓。
- 〔~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下里(下裏)xià lǐ
犹方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做箇夫人做不过,做得箇积世虔婆,教两下里受这般不快活。”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喒一下里相迎,你且一下里趓。”《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南北下里,南边对着我家庄门那座山的山阳里,有一片枫树林子……东西下里,尽西头儿,有个大苇塘。”
(1).谓乡里,乡野。 汉 刘向 《说苑·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 孙叔敖 。”《旧五代史·晋书·景延广传》:“ 延广 在军,母凶问至……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其有沉沦下里,不得亲明公之謦欬者,皆闭门屏息,愧赧而不敢自比於人。”
(2).指民间歌谣。 晋 陆机 《文赋》:“缀《下里》於《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第十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敢入耳。”参见“ 下里巴人 ”。
(3).谓人死归葬之所。《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汉书·田延年传》:“先是, 茂陵 富人 焦氏 、 贾氏 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之物。”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漢語大詞典》
(1).谓乡里,乡野。 汉 刘向 《说苑·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 孙叔敖 。”《旧五代史·晋书·景延广传》:“ 延广 在军,母凶问至……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其有沉沦下里,不得亲明公之謦欬者,皆闭门屏息,愧赧而不敢自比於人。”
(2).指民间歌谣。 晋 陆机 《文赋》:“缀《下里》於《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第十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敢入耳。”参见“ 下里巴人 ”。
(3).谓人死归葬之所。《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汉书·田延年传》:“先是, 茂陵 富人 焦氏 、 贾氏 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之物。”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漢語大詞典》
继 ( 繼 ) jì
继 [ jì ]
- 连续,接着:~续。~任。~承。~武(足迹前后相接,喻后人接续前人的事业)。~往开来。前仆后~。
阳春(陽春)yáng chūn
(1).春天;温暖的春天。《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 泲水 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於时。” 唐 酒肆布衣 《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 徐迟 《我们工地的农场》:“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
(2).比喻德政。 南朝 梁 沈约 《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亿万姓,於此覩阳春。”
(3).比喻恩泽。 唐 欧阳詹 《上郑相公书》:“上天至仁之膏泽,厚地无私之阳春。”
(4).比喻温柔淫靡。《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叮嚀此去 姑苏城 ,花街莫听阳春声。”
(5).古歌曲名。是一种比较高雅难学的曲子。 汉 李固 《致黄琼书》:“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后用以泛指高雅的曲调。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白居易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因题卷后》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参见“ 阳春白雪 ”。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德政。 南朝 梁 沈约 《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亿万姓,於此覩阳春。”
(3).比喻恩泽。 唐 欧阳詹 《上郑相公书》:“上天至仁之膏泽,厚地无私之阳春。”
(4).比喻温柔淫靡。《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叮嚀此去 姑苏城 ,花街莫听阳春声。”
(5).古歌曲名。是一种比较高雅难学的曲子。 汉 李固 《致黄琼书》:“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后用以泛指高雅的曲调。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白居易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因题卷后》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参见“ 阳春白雪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