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五湖水色掩西施。

吴文英宋代〕《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五湖水色西施

五湖 wǔ hú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漢語大詞典》
水色 shuǐ sè
(1).水面呈现的色泽。 南朝 梁简文帝 《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 唐 元稹 《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茅盾 《子夜》十七:“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 碧野 《月亮湖》:“斜日照着湖面,水色变化无穷,闪光的地方像银鳞,深苍的地方像绿缎。”
(2).淡青色,接近白色。 陈澄之 《慈禧西幸记·沐猴而冠》:“珍珠也带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颗,现在一式一样大小,滴溜滚圆的,一般水色的带来了一百二十一颗。”
(3).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如:那个姑娘脸上一点水色也没有。
(4).指有水色。《新华月报》1980年第6期:“这几次回家来,妈也直说她胖了,白了,更水色、喜人咧。”
(5).古代阴阳家以五行配五色,水色为黑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发为五色” 唐 孔颖达 疏:“五色,五行之色也。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黄,金色白,水色黑也。”  ——《漢語大詞典》
掩 yǎn《國語辭典》

掩 [ yǎn ]

  1. 遮蔽。《礼记·月令》:「君子齐戒,处必掩身。」《红楼梦·第五七回》:「三人听说,忙掩了口,不提此事。」
  2. 关闭。如:「虚掩房门」。《南史·卷二六·袁湛传》:「席门常掩,三迳裁通。」唐·李白〈拟恨赋〉:「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
  3. 停止。汉·班昭〈女诫〉:「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红楼梦·第一五回》:「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人掩乐停音。」
  4. 袭击、偷袭。《史记·卷九○·彭越传》:「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隋书·卷七○·李密传》:「密发伏自后掩之,须陁众溃。」
西施 xī shī
(1). 春秋 越 美女。或称 先施 ,别名 夷光 ,亦称 西子 。姓 施 , 春秋 末年 越国 苧罗 (今 浙江 诸暨 南)人。 越王 勾践 败于 会稽 , 范蠡 取 西施 献 吴王 夫差 ,使其迷惑忘政。 越 遂亡 吴 。后 西施 归 范蠡 ,同泛五湖。事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说, 吴 亡后, 越 沉 西施 于江。《管子·小称》:“ 毛嬙 , 西施 ,天下之美人也。” 唐 王维 《西施咏》:“艷色天下重, 西施 寧久微。”
(2).泛称美女。 唐 韦应物 《广陵遇孟九云卿》诗:“ 西施 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无端 司马 登纶阁,催促 西施 上钓船。”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 西施 一舸轻波软,原是官船当 娃馆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