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湿麒麟。廊庙器,冰雪照精神。
柯山瑞,云路玉桥横。六月天香琼蕊秀,千年人瑞昴星明。风露湿麒麟。
廊庙器,冰雪照精神。妙世文章凌贾马,致君事业富姬衡。松桧倚青青。
廊庙器,冰雪照精神。妙世文章凌贾马,致君事业富姬衡。松桧倚青青。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风露(風露)fēng lù
(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龄 《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郁达夫 《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 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漢語大詞典》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漢語大詞典》
湿 ( 濕 ) shī
湿 [ shī ]
-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对:~度。潮~。~润。~热。~漉漉。
- 中医学名词:~气。~邪。~泻。
麒麟 qí lín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 庆州 节,十年麒麟地上行。”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 和 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 荣 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
(3).见“ 麒麟阁 ”。
(4).见“ 麒麟殿 ”。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 和 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 荣 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
(3).见“ 麒麟阁 ”。
(4).见“ 麒麟殿 ”。 ——《漢語大詞典》
廊庙器(廊廟器)láng miào qì
称能肩负朝廷重任者。《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论》:“许靖夙有名誉……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 蒋济 以为‘大较廊庙器’也。”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上亦以非廊庙器,优詔罢遣之。” ——《漢語大詞典》
冰雪 bīng xuě
(1).冰和雪。《后汉书·西羌传论》:“﹝ 段熲 ﹞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陈,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 唐 杜甫 《人日》诗之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鶯难至,春寒花较迟。”《云笈七籤》卷三:“人之情性为利欲所败,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 陈毅 《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冰雪何时融,征程从此错。”
(2).指冻雪。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邱林。” 仇兆鳌 注:“冰雪犹言冻雪。”
(3).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 隋 江总 《入摄山栖霞寺》诗:“浄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 唐 高适 《酬马八效古见赠》诗:“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羣。”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或为 辽东 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明 吴肃公 《江氏双节妇》诗:“海水亦何深,明月亦何皎,两两冰雪心,天地无终老。”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閲 归熙甫 作 顾文康 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艷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
(4).形容文章辞意高雅清新。 唐 孟郊 《送窦庐策归别墅》诗:“一卷冰雪文,避俗常自携。” 唐 贾岛 《酬栖上人》诗:“静览冰雪词,厚为酬赠颜。” 唐 李咸用 《览友生古风》诗:“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分明古雅声,讽諭成凄切。”
形容肌肤洁白滑润。《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穀,吸风饮露。” 郭庆藩 集释:“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诗》所谓肤如凝脂。”《云笈七籤》卷六四:“﹝ 王屋真人 ﹞夫妇之颜俱若冰雪,探幽索隐,每亦相随。” 元 萨都剌 《鬻女谣》:“闭门爱惜冰雪肤,春风绣出花六株。人夸颜色重金璧,今日飢饿嗁长途。” ——《漢語大詞典》
(2).指冻雪。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邱林。” 仇兆鳌 注:“冰雪犹言冻雪。”
(3).形容心地纯净洁白或操守清正贞洁。 隋 江总 《入摄山栖霞寺》诗:“浄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 唐 高适 《酬马八效古见赠》诗:“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羣。”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或为 辽东 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明 吴肃公 《江氏双节妇》诗:“海水亦何深,明月亦何皎,两两冰雪心,天地无终老。”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閲 归熙甫 作 顾文康 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艷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
(4).形容文章辞意高雅清新。 唐 孟郊 《送窦庐策归别墅》诗:“一卷冰雪文,避俗常自携。” 唐 贾岛 《酬栖上人》诗:“静览冰雪词,厚为酬赠颜。” 唐 李咸用 《览友生古风》诗:“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分明古雅声,讽諭成凄切。”
形容肌肤洁白滑润。《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穀,吸风饮露。” 郭庆藩 集释:“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诗》所谓肤如凝脂。”《云笈七籤》卷六四:“﹝ 王屋真人 ﹞夫妇之颜俱若冰雪,探幽索隐,每亦相随。” 元 萨都剌 《鬻女谣》:“闭门爱惜冰雪肤,春风绣出花六株。人夸颜色重金璧,今日飢饿嗁长途。” ——《漢語大詞典》
照 zhào《國語辭典》
照 [ zhào ]
动- 映射。如:「照耀」、「阳光照在窗户上。」
- 投映。如:「照镜子」。
- 比拟、依据。如:「仿照」、「照猫画虎」、「比照办理」、「照本宣科」。
- 比对、核对。如:「对照」。
- 通知。如:「照会」、「关照」。
- 向著、对著。如:「照头一棍」、「照著敌人开枪」。
- 看、顾。如:「照顾」、「照应」、「照料」。
- 知晓。如:「心照不宣」。《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臣闻骐骥长鸣,则伯乐照其能;卢狗悲号,则韩国知其才。」
- 摄取影像。如:「照相」、「这张像片是新照的。」
- 日光。如:「夕照」、「残照」。
- 像片。如:「近照」、「玉照」。
- 凭证。如:「执照」、「护照」。《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申公道:『钱却有,何以为照?』」
精神 jīng shén
(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 元 揭傒斯 《哭王十良仲》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
(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 宋 王安石 《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 箕子 !尽其精神,竭其忠爱。”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明诚 ﹞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 王夫人 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 李紈 协理。”
(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 周僕射 ” 刘孝标 注引《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范成大 《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 夏先生 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 夏先生 又不大出气了。”
(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 文宣 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
(7).风采神韵。 宋 周美成 《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 陈平 般冠玉精神, 何晏 般风流面皮;那里取 潘安 般俊俏容仪。”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明 王世贞 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 老舍 《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
(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 祖师 道:‘你等起去。’叫:‘ 悟空 ,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
(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