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晓来暗理伤春曲,把金钗、枕畔细敲。

萧崱宋代〕《恋绣衾

倚阑间看燕定巢。旧弹筝、因病久抛。画不尽、残眉黛,被东风、吹在柳梢。
晓来暗理伤春曲,把金钗、枕畔细敲。书寄与、天涯去,并相思、红泪一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晓来伤春金钗枕畔

晓来(曉來)xiǎo lái
天亮时。 唐 杜甫 《偪侧行赠毕四曜》:“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闻鐘鼓传。” 宋 王安国 《清平乐》词:“ 小怜 初上琵琶,晓来思遶天涯。” 明 王守仁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诗之一:“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捲茆屋。”  ——《漢語大詞典》
暗 àn《國語辭典》

暗 [ àn ]

  1. 不明亮的、光线不足的、黑夜的。如:「暗房」、「阴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宋·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词:「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2. 幽深、阴翳。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昏昧、不明事理。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暗」。
  4. 不让人知道的、不公开的。如:「暗号」、「明人不做暗事。」
  5. 无光泽的。宋·苏轼〈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词:「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 默不作声的、隐密的。如:「暗杀」、「暗示」、「暗渡陈仓」。唐·韩偓〈无题〉诗:「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三出》:「宠固君心,暗中包藏计狡。」
  1. 不光明。如:「弃暗投明」。
  2. 姓。如元代有暗伯。
  1. 光线变得不明亮。如:「天色已渐渐暗了。」
理 lǐ《國語辭典》

理 [ lǐ ]

  1. 雕琢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2. 修整、整治、使整齐。如:「整理」、「治理」、「理家」、「管理」。
  3. 办事、处置。如:「办理」、「处理」、「代理」。
  4. 对别人的言行有所反应。如:「答理」、「理会」、「不理不睬」。
  5. 温习、熟习。如:「书不理不熟。」明·无名氏《闹铜台·楔子》:「英雄贯满东京府,曾理兵书习六韬。」
  1. 条纹、纹路。如:「肌理」、「纹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物异》:「建城县出燃石,色黄理疏,以水灌之则热,安鼎其上,可以炊也。」
  2. 事物的规律、意旨。如:「天理」、「公理」、「真理」、「义理」、「定理」。
  3. 顺序、层次。如:「有条有理」。《荀子·儒效》:「井井兮有理也。」
  4. 物理学科或自然学科。如:「理化」、「理工」。
  5. 姓。如殷商时代有理征。
伤春(傷春)shāng chūn
(1).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唐 司空曙 《送郑明府贬岭南》诗:“青枫江色晚, 楚 客独伤春。” 唐 朱绛 《春女怨》诗:“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呀,老姥姥,你怎的説这话。 惜春 年纪小,也怪他伤春不得。你年纪这般老大,也説这般伤春的话,成甚么样子!”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2).旧指春日施刑,不顺天时,故谓之伤春。《旧唐书·于志宁传》:“令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窃案《左传》 声子 曰:‘赏以春夏,刑以秋冬。’顺天时也。”  ——《漢語大詞典》
曲 qū/qǔ《國語辭典》

曲 [ qū ]

  1. 拐弯的地方。如:「山曲」、「河曲」。唐·李白〈惜余春赋〉:「汉之曲兮江之潭。」
  2. 事理不直。如:「是非曲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3. 心中的隐情。如:「衷曲」、「心曲」、「互通款曲」。
  4. 偏僻的小地方。如:「乡曲」。唐·蒋防《霍小玉传》:「住在胜业坊古寺曲,甫上车门宅是也。」
  5. 局部、一部分。《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6. 养蚕的器具。《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
  7. 姓。如汉代有曲证。
  1. 弯折。如:「曲膝」、「曲突徙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通「屈」。
  1. 不直的。如:「曲线」、「曲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
  2. 不正的、偏邪的。如:「歪曲」、「邪曲」。《战国策·赵策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
  1. 勉强的。如:「委曲求全」。《镜花缘·第四六回》:「甥女主意已定,务望舅舅曲从。」
  2. 周全、尽心尽力。如:「曲尽孝道」。《易经·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曲 [ qǔ ]

  1. 乐歌。如:「歌曲」、「小曲」、「舞曲」、「曲高和寡」。唐·杜甫〈赠花卿〉诗:「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 文体名。中国古典韵文之一。元时最盛行,故称为「元曲」。分散曲、剧曲二种。
  3. 量词。计算歌曲、乐曲的单位。如:「高歌一曲」。五代十国南唐·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把 bǎ/bà《國語辭典》

把 [ bǎ ]

  1. 握住、拿著。如:「把手言欢」、「把住栏干」。《说文解字·手部》:「把,握也。」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2. 看守。如:「把守」、「把关」。唐·贯休〈古塞下曲〉七首之一:「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水浒传·第六一回》:「守门的左右约有四五十军士,簇捧著一个把门的官人在那里坐定。」
  3. 给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虞家小厮又悄悄的从后门叫了一个卖草的,把他四个钱。」
  4. 抱著小孩大小便。如:「把屎」、「把尿」。
  1. 量词:➊ ​ 计算有柄、有把手器物的单位。如:「一把刀」、「两把伞」。➋ ​ 计算成束的长条状物品的单位。如:「一把葱」、「两把筷子」、「三把火把」。➌ ​ 计算手所能盈握数量的单位。如:「一把盐」、「两把花生米」。➍ ​ 计算手部动作的单位。如:「推他一把」、「拉你一把」。➎ ​ 计算火的单位。如:「放一把火」、「一把怒火」、「一把无名火」。
  1. 表示约数。如:「丈把长」、「个把钟头」。《儒林外史·第二回》:「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著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
  1. 将:➊ ​ 表示处理、处置的意思。如:「把门关上」、「把脸洗净」。➋ ​ 表示致使、导致的意思。如:「把他惹恼了」、「把你气哭了」、「把我急疯了」。
  2. 被。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的,倒把别人取了去。」

把 [ bǎi ]

  1. (一)​1.之又音。

把 [ bà ]

  1. 柄,器具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如:「枪把」、「刀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一·礼记音义之一》:「把中,音霸,手执处也。」也称为「把儿」、「把子」。
  2. 花、叶或果实等的梗子。如:「花把儿」、「叶把儿」。
金钗(金釵)jīn chāi
(1).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温庭筠 《懊恼曲》:“两股金釵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雍熙乐府·醉花阴·国祚风和太平了》:“两行金釵,最宜素縞。”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金釵敲断都由我,团扇遮羞怕见郎。”
(2).借指妇女。 清 沈起凤 《谐铎·梦中梦》:“今富贵若此,何不广列金釵,以充下陈。” 贺敬之 《放歌集·三门峡歌》:“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3).石斛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漢語大詞典》
枕畔 zhěn pàn
枕边。《全唐诗》卷七九五载《韩熙载客》诗:“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枕畔著衣裳。” 宋 苏舜钦 《师黯以彭甘五子为寄因怀四明园中此果甚多偶成长句以为谢》:“枕畔冷香通醉梦,齿边餘味涤吟魂。”  ——《漢語大詞典》
细 ( 細 ) xì
细 [ xì ]
  1. 颗粒小的,与“”相对:~沙。~面。~屑。
  2.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
  3.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
  4. 声音小:嗓音~。
  5.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
  6.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
  7. 俭省:他过日子很~。
敲 qiāo《國語辭典》

敲 [ qiāo ]

  1. 叩、击。如:「敲打」、「敲锣」。唐·李商隐〈北青萝〉诗:「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2. 斟酌、推究。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一·听经猿记》:「举手推敲,颇类苦吟之贾岛。」
  3. 揩油、讹诈、勒索。如:「敲诈」、「敲竹杠」、「狠敲一笔」。
  1. 短杖。《文选·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