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下 tiān xià
(1).古时多指 中国 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后汉书·朱穆传》:“昔 秦 政烦苛,百姓土崩, 陈胜 奋臂一呼,天下鼎沸。” 宋 梅尧臣 《送师直之会稽宰》诗:“天下风物佳,莫出 吴 与 越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天下同名同姓也最多,怎见得便是我谋害你丈夫?” 萧华 《红军不怕远征难》诗:“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 赤水 出奇兵。”
(2).指全世界。如: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漢語大詞典》
(2).指全世界。如: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漢語大詞典》
兴亡(興亡)xīng wáng
(1).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局势的变迁。《书·太甲下》:“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故吾按《春秋》而观成败,乃切悁悁於前世之兴亡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东周列国志》第一回:“英雄五霸闹 春秋 ,顷刻兴亡过手!”
(2).专指衰亡。 唐 杜甫 《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唐 罗邺 《登凌歊台》诗:“高臺今日竟长閒,因想兴亡自惨颜。” 清 秋瑾 《宝剑歌》:“世无平权祗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漢語大詞典》
(2).专指衰亡。 唐 杜甫 《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唐 罗邺 《登凌歊台》诗:“高臺今日竟长閒,因想兴亡自惨颜。” 清 秋瑾 《宝剑歌》:“世无平权祗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漢語大詞典》
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 「凭 」的异体字。
揲 shé/dié/yè《國語辭典》
揲 [ shé ]
动- 以手抽点物品的数目。古时多用于数蓍草占卜,以测吉凶。《玉篇·手部》:「揲,数蓍也。」《易经·系辞上》:「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自己揲了一个蓍,筮得『天山遁』。」
- 拿取。《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揲荒爪幕,湔浣肠胃。」
- 折叠。唐·刘驾〈长门怨〉诗:「闲揲舞衣归未得,夜来砧杵六宫秋。」
策 cè《國語辭典》
策 [ cè ]
名- 馬鞭。《左傳·文公十三年》:「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文選·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 枴扙。《淮南子·墬形》:「夸父棄其策,是為鄧林。」《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 蓍草稱為「策」。《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夫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宋·王安石〈禮樂論〉:「是故天之高也,日月星辰陰陽之氣,可端策而數也。」
- 計謀。如:「獻策」、「束手無策」。《戰國策·秦策一》:「臣出必故之楚,以順王與儀之策,而明臣之楚與不也。」
- 古代以竹簡記事然後連編成策。《孟子·盡心下》:「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儀禮·聘禮》:「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通「冊」。
- 文體名。內容以陳述政事的計畫為主。漢·武帝〈詔賢良〉:「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
- 永字八法之一,為斜書向上之一筆。
- 姓。如明代有策敏。
- 鞭打、驅使。如:「策馬前進」。《楚辭·宋玉·九辯》:「郤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乘白馬而不前,策青騾而轉礙。」
- 督促、勉勵。南朝齊·蕭子良〈與孔中丞稚珪書〉:「孜孜策勵,良在於斯。」《宋史·卷四三四·葉適傳》:「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
- 扶、拄。《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宋·盧袓皋〈浣溪沙·午睡醒來〉詞:「午睡醒來策瘦筇,幾痕茸綠徑苔封。」
一身 yī shēn
(1).一个躯干。《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2).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3).谓独自一人。《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指独子单传。《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 ,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5).全身;浑身。《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漢語大詞典》
(2).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宋 张载 《西铭》:“以人观之,四肢百骸具於一身者,体也。”
(3).谓独自一人。《战国策·赵策三》:“世以 鲍焦 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令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唐 王维 《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西游记》第八五回:“樵夫呵,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掛碍,我却死得不甚乾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指独子单传。《后汉书·周勰传》:“自 勰 曾祖父 扬 至 勰 孙 恂 ,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隻。”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三世但一身,南瞻每挥涕。”
(5).全身;浑身。《荡寇志》第七一回:“这厮一身横肉,正好喂猪狗。”《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打出一身的黑紫色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的热了过来。” 姚雪垠 《长夜》三:“这个惨无人道的小场面和这一句威胁性的话,使 菊生 起一身鸡皮疙瘩。”
(6).表数量。用于服装,犹言一套。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在西边最末的那个卡座上坐着的是个青年……穿着一身咖啡色的条子西装。” ——《漢語大詞典》
进退(進退)jìn tuì
亦作“进逻”。
(1).前进与后退。《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韩康伯 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 孔颖达 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
(2).举止行动。《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见上官,进退应对,无不颠倒。”《花城》1987年第5期:“ 刘富贵 在家一切进退,都是听他老婆这个‘枕边军师’的口令的。”
(3).升降;任免。《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羣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 宋 秦观 《主术策》:“非有政事之臣,则百官之进退,奈何而不乱也。”
(4).出仕和退隐;去就。 宋 王安石 《得孙正之诗因寄兼呈曾子固》诗:“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盖当时局縻烂,兵事掣肘,杀身无补忠孝,宜完留其身以有待,亦儒臣进退之义。”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但我个人进退的事小,而政治作风的改革事大,后一点尤其值得政府的考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朋友们知道了我这个意思,也有表同感的,像 张志让 和 董维键 便曾经写信给我,愿意共同进退。”
(5).录取与黜退。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礼部侍郎 高郢 始用经艺为进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南院书籍》:“而进退人才,则又密封,稿中皆涂去姓名,防洩漏也。”
(6).指录用与解雇。 茅盾 《子夜》十五:“他又要求以后 屠维岳 进退工人,须先得他的同意。”
(7).损益变化。《周礼·秋官·小司寇》:“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郑玄 注:“进退,犹损益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圣人以阴阳之消长,示人事之进退。”
(8).引申为斟酌;权衡。 清 冯桂芬 《致曾协揆公启》:“特遣 钱户部 鼎铭 齎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惟执事进退之。”
(9).褒贬。《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若言有进退,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 明 吕天成 《〈曲品〉自序》:“传奇侈盛,作者争衡,从无操柄而进退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 孟坚 自视於 孔子 何如,乃於千百年之圣贤帝王,奋笔肆为进退,是亦不可以已乎!”
(10).指挥;使之进退。《公羊传·襄公十九年》:“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何休 注:“礼,兵不从中御外,临时制宜,当敌为师,唯义所在。” 徐彦 疏:“《司马法》云:閫外之事,将军裁之。故云:礼,用兵之道,不得国中制御于外也。凡为将军之法,必须临时制宜,谓专进退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令狐绹李德裕》:“先是诸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之所以进退天下者,八股之文、八韵之诗,虽使 伊 、 吕 、 管 、 乐 操觚为之,必无以远过於 金 、 陈 、 章 、 罗 。”
(11).犹豫。《易·巽》:“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 王弼 注:“《巽》顺之志,进退疑惧。” 孔颖达 疏:“志疑者,欲从之则未明其令,欲不从则惧罪及己,志意怀疑,所以进退也。”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展 细詰之,女进退而惭于言, 封 为略述梗概。”
(12).应进而进;应退而退。泛指言语行动恰如其分。 宋 王安石 《雨过偶书》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西游记》第五五回:“那怪道:‘ 孙悟空 ,你好不识进退!’”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像 遂庵 这样晓得进退,聪明知趣的人,世界上有几个?” ——《漢語大詞典》
(1).前进与后退。《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韩康伯 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 孔颖达 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
(2).举止行动。《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见上官,进退应对,无不颠倒。”《花城》1987年第5期:“ 刘富贵 在家一切进退,都是听他老婆这个‘枕边军师’的口令的。”
(3).升降;任免。《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羣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 宋 秦观 《主术策》:“非有政事之臣,则百官之进退,奈何而不乱也。”
(4).出仕和退隐;去就。 宋 王安石 《得孙正之诗因寄兼呈曾子固》诗:“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盖当时局縻烂,兵事掣肘,杀身无补忠孝,宜完留其身以有待,亦儒臣进退之义。”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但我个人进退的事小,而政治作风的改革事大,后一点尤其值得政府的考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朋友们知道了我这个意思,也有表同感的,像 张志让 和 董维键 便曾经写信给我,愿意共同进退。”
(5).录取与黜退。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礼部侍郎 高郢 始用经艺为进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南院书籍》:“而进退人才,则又密封,稿中皆涂去姓名,防洩漏也。”
(6).指录用与解雇。 茅盾 《子夜》十五:“他又要求以后 屠维岳 进退工人,须先得他的同意。”
(7).损益变化。《周礼·秋官·小司寇》:“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郑玄 注:“进退,犹损益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圣人以阴阳之消长,示人事之进退。”
(8).引申为斟酌;权衡。 清 冯桂芬 《致曾协揆公启》:“特遣 钱户部 鼎铭 齎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惟执事进退之。”
(9).褒贬。《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若言有进退,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 明 吕天成 《〈曲品〉自序》:“传奇侈盛,作者争衡,从无操柄而进退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 孟坚 自视於 孔子 何如,乃於千百年之圣贤帝王,奋笔肆为进退,是亦不可以已乎!”
(10).指挥;使之进退。《公羊传·襄公十九年》:“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何休 注:“礼,兵不从中御外,临时制宜,当敌为师,唯义所在。” 徐彦 疏:“《司马法》云:閫外之事,将军裁之。故云:礼,用兵之道,不得国中制御于外也。凡为将军之法,必须临时制宜,谓专进退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令狐绹李德裕》:“先是诸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之所以进退天下者,八股之文、八韵之诗,虽使 伊 、 吕 、 管 、 乐 操觚为之,必无以远过於 金 、 陈 、 章 、 罗 。”
(11).犹豫。《易·巽》:“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 王弼 注:“《巽》顺之志,进退疑惧。” 孔颖达 疏:“志疑者,欲从之则未明其令,欲不从则惧罪及己,志意怀疑,所以进退也。”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展 细詰之,女进退而惭于言, 封 为略述梗概。”
(12).应进而进;应退而退。泛指言语行动恰如其分。 宋 王安石 《雨过偶书》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西游记》第五五回:“那怪道:‘ 孙悟空 ,你好不识进退!’”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像 遂庵 这样晓得进退,聪明知趣的人,世界上有几个?” ——《漢語大詞典》
类 ( 類 ) lèi
类 [ lèi ]
-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群。~别。~书。分~。人~。
- 相似,好像:~似。~同。
悬旌(懸旌)xuán jīng
(1).挂在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唐 柳宗元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窜逐宦 湘 浦,摇心剧悬旌。” 景耀月 《己酉正月三去祖国舍弟太素踰河送别愀然赋此》:“舆梁谢戚旧,方寸若悬旌。”参见“ 心旌 ”、“ 悬旆 ”。
(2).挂起旌旗。指进军。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秦始皇 筑城遏 胡 ,而祸发幃幄; 汉武 悬旌万里,而变起萧墙。”《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进公爵为 魏王 ”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盪定西陲,悬旌万里,声教振远,寧我区夏。” ——《漢語大詞典》
(2).挂起旌旗。指进军。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秦始皇 筑城遏 胡 ,而祸发幃幄; 汉武 悬旌万里,而变起萧墙。”《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进公爵为 魏王 ”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盪定西陲,悬旌万里,声教振远,寧我区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