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曼 màn《國語辭典》
曼 [ màn ]
动- 延长。《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德施大,世曼寿。」
- 张、展。《楚辞·屈原·九章·哀郢》:「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
- 长。《淮南子·泛论》:「侯同曼声之歌,愤于志,积于内,盈而发音。」《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但悬曼矰,蒲苴不能以射。」
- 美、柔美。如:「妙歌曼舞」。《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郑女曼姬,被阿锡,揄纻缟。」
- 姓。如汉代有曼满。
曼 [ wàn ]
- (一)之又音。
卿 qīng《國語辭典》
卿 [ qīng ]
名- 職官名。古代指位在大夫之上的官爵。如:「上卿」、「公卿」。
- 對人的尊稱。《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衛人謂之慶卿。」
- 姓。如清代有卿祖培。
- 君對臣的美稱。宋·岳飛〈良馬對〉:「卿得良馬否?」
- 對同輩的敬稱。唐·杜甫〈惜別行送向卿〉詩:「卿家兄弟功名震。」同「您 」。
- 夫妻的相稱或專指夫對妻的稱呼。《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 伤痛:~恻。
- 怜悯:恻~之心。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動-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歎-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酒 jiǔ《國語辭典》
酒 [ jiǔ ]
名- 用米、麦或水果等发酵酿制而成,内含酒精的刺激性饮料。如:「米酒」、「葡萄酒」。宋·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三首之三:「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秘 mì/bì《國語辭典》
秘 [ mì ]
- 同「秘 」。
秘 [ bì ]
- (一)之又音。
演 yǎn《國語辭典》
演 [ yǎn ]
动- 当众公开表现技艺。如:「表演」、「扮演」。《红楼梦·第五四回》:「当下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
- 练习。如:「演练」。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不强似你教幼女演裁缝,劝佳人学绣刺。」《水浒传·第七回》:「每日将酒肉来请智深,看他演武使拳。」
- 扩展、阐扬。《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愚臣既不能深援安危,定金匮之计,又不知推演圣德,述先帝之志。」《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 先王光演大业,肆于时夏。」
- 运算、推算。如:「演算」。《宋史·卷八二·律历志十五》:「必使气之与朔无毫发之差,始可演造新历。」
浮屠 fú tú
亦作“ 浮图 ”。
(1).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佛陀,佛。《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 李贤 注:“浮图,即佛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汉 言觉。将悟羣生也。”《新唐书·狄仁杰传》:“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
(2).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佛教。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新唐书·李夷简传》:“﹝ 夷简 ﹞将终,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清 恽敬 《香山先生家传》:“论曰:先生之学,杂於浮图、老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则又似与浮屠同出,其髠首不蓄髮亦同。”
(3).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和尚。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夫 文畅 ,浮屠也。” 宋 王禹偁 《柳赞善写真赞》序:“﹝ 柳宜 ﹞堂有母,思见其面而不得归,浮图 神秀 为写其真,使其弟持还,以慰倚门之望。”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若有浮屠,持鉢而倚於门閭,是曰空相之庐。”
(4).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佛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于佛泥洹处,双树及塔今无復有也。” 宋 苏轼 《荐城禅院五百罗汉记》:“且造铁浮屠十有三级,高百二十尺。”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胜造个七级浮屠。”
(5).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旧时称伞或旗的顶子。因其形似塔顶,故名。《金史·仪卫志下》:“伞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罗表紫里、金浮图。”《明史·流贼传·李自成》:“标营白帜黑纛, 自成 独白鬃大纛银浮屠。”
(6).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博戏中掷骰子所成的一种贵彩。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尝因晏客,掷骰赌酒。乃自默占,如异日登台辅,即成贵采。一掷得佛面浮图,遂缄秘其骰,至为相犹在。”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为浮图……借此名以名投子者,岂以一二三四五六为自细至粗如浮图之状也歟?” ——《漢語大詞典》
(1).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佛陀,佛。《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 李贤 注:“浮图,即佛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汉 言觉。将悟羣生也。”《新唐书·狄仁杰传》:“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
(2).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佛教。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新唐书·李夷简传》:“﹝ 夷简 ﹞将终,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清 恽敬 《香山先生家传》:“论曰:先生之学,杂於浮图、老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则又似与浮屠同出,其髠首不蓄髮亦同。”
(3).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和尚。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夫 文畅 ,浮屠也。” 宋 王禹偁 《柳赞善写真赞》序:“﹝ 柳宜 ﹞堂有母,思见其面而不得归,浮图 神秀 为写其真,使其弟持还,以慰倚门之望。”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若有浮屠,持鉢而倚於门閭,是曰空相之庐。”
(4).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佛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于佛泥洹处,双树及塔今无復有也。” 宋 苏轼 《荐城禅院五百罗汉记》:“且造铁浮屠十有三级,高百二十尺。”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胜造个七级浮屠。”
(5).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旧时称伞或旗的顶子。因其形似塔顶,故名。《金史·仪卫志下》:“伞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罗表紫里、金浮图。”《明史·流贼传·李自成》:“标营白帜黑纛, 自成 独白鬃大纛银浮屠。”
(6).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博戏中掷骰子所成的一种贵彩。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尝因晏客,掷骰赌酒。乃自默占,如异日登台辅,即成贵采。一掷得佛面浮图,遂缄秘其骰,至为相犹在。”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为浮图……借此名以名投子者,岂以一二三四五六为自细至粗如浮图之状也歟?”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副-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奇男子 qí nán zǐ
好汉,不平凡的男子。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乃蹐门告曰:‘天下奇男子 王适 ,愿见将军白事。’” 明 屠隆 《綵毫记·庐山受枉》:“老苍头勇略忠义,乃世间奇男子。” 郁达夫 《客舍偶成》诗:“老夫亦是奇男子,潦倒如今百事空。” ——《漢語大詞典》
奇 qí/jī《國語辭典》
奇 [ qí ]
形- 特别、不寻常。如:「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货可居」。《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唐·杜荀鹤〈投李大夫〉诗:「自小癖于诗,篇篇恨不奇。」
- 出人意表、难以揣测。如:「奇计」、「奇谋怪略」。
- 善、美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惊异、视为特殊。《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 极、甚。《镜花缘·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
- 特殊或奇险的事物。如:「出奇制胜」。《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明·袁宏道〈袁中郎游记·灵隐〉:「撮奇搜胜,物无遁形。」
奇 [ jī ]
形- 单数的。与「偶」相对。如:「一、三、五……都是奇数。」
- 不顺利、乖舛。《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以为李广老,数奇。」唐·王维〈 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 余数、零头。《聊斋志异·卷四·狐谐》:「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