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2).对已故祖父的敬称。《隶续·晋右军将军郑烈碑》:“遝至曾祖先生,皇祖徵君。”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唐 韩愈 《祭十二兄文》:“惟我皇祖,有孙八人。惟兄与我,后死孤存。”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亡祖》:“ 李习之 述其大父事状题曰《皇祖实録》。当时不以为怪;若施之近代,则犯大不韙矣。故古时称有不可通於今者,此类是也。” ——《漢語大詞典》
(2).旧时对已故者的敬称。多用于碑版文字。 唐 柳宗元 《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以某年某月日,归葬于某县某原,祔于皇考吏部侍郎赠户部尚书府君之墓。”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宋 司马光 《司马氏书仪·慰人父母亡疏状》“先某位奄弃荣养”自注:“无官有素契,改先某位为先丈;无素契,为先府君。” 明 方孝孺 《郑府君哀辞》:“ 洪武 丁巳秋九月十日, 浦阳 义门八世之长 郑府君 年七十有二,卒于家。”参阅 清 王芑孙 《碑版文广例》卷七。
(3).旧时对神的敬称。 唐 王度 《古镜记》:“某是 华山 府君庙前长松下千岁老狸。” ——《漢語大詞典》
累 [ lěi ]
动- 堆积、集聚。如:「累积」、「日积月累」。《史记·卷四·周本纪》:「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
- 增加。《韩非子·五蠹》:「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 屡次、连续。如:「累次」、「经年累月」。《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 重叠的。《楚辞·宋玉·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些。」《史记·卷七九·范雎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
- 频频。《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久乱并凉,累侵三辅。」《晋书·卷八四·杨佺期传》:「累战皆捷,斩获千计。」
累 [ léi ]
名- 绳索。《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唐·成玄英·疏:「累,细绳也。」通「缧」。
- 捆绑。《孟子·梁惠王下》:「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
- 参见「累赘 」条。
累 [ lèi ]
动- 操劳、使疲劳。如:「累得直不起腰来。」、「别累著了老人家!」
- 牵涉、牵连。如:「拖累」、「连累」、「受累」、「累及他人」。《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汉王谅反,坐累,徙上郡。」
- 耗损、亏欠。如:「亏累」。《聊斋志异·卷四·促织》:「不终岁,薄产累尽。」
- 伤害。《书经·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唐·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小何伤于面目,大何累于形躯者哉。」
- 托咐。《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欲以国累子,子必勿泄也。」《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天其累我以民。」唐·颜师古·注:「累,托也。」
- 疲劳。如:「劳累」、「疲累」、「我好累!」
- 负担。如:「家累」。《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主无所避其累矣。」汉·高诱·注 :「累,犹负也。」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
- 忧患、祸害。《战国策·秦策一》:「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汉·高诱·注:「累,忧。」
- 弊病、过失。《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 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与。~礼。~言。~序(送别的文章)。~别。~送。回~。
- 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
- 驱除:以~恶梦。
(2).金鱼袋及紫衣。 唐 宋 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仕五十年,一为尚书,三歷僕射,六兼大夫,五任司空,再践司徒,三居保傅,阶崇金紫,爵极国公。” 明 陆粲 《庚巳编·见报司》:“到一大官府,有金紫数辈出迎。”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七十致仕》:“突而弁兮,已厠银黄之列。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 ——《漢語大詞典》
(2).爵位名。如 秦 汉 分爵位为公士、上造等二十级,其中大夫居第五级,官大夫为第六级,公大夫为第七级,五大夫为第九级。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隋 、 唐 、 明 、 清 的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原为文职散官的称谓,专为封赠时用。 ——《漢語大詞典》
(2).古代乐官之长。《国语·鲁语下》:“昔 正考父 校 商 之名颂十二篇於 周 太师。” 韦昭 注:“太师,乐官之长,掌教诗、乐。”《荀子·乐论》:“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 汉 班固 《东都赋》:“尔乃食举《雍》《彻》,太师奏乐。”
(3).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君瑞 敬身,太师忙答。”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三折:“太师一一问根芽,小生也曾得志贯京华。”
(4).复姓。 周 有 太师疵 。见《史记·周世家》。 ——《漢語大詞典》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漢語大詞典》
令 [ lìng ]
名- 命令、法令。如:「军令」、「人事命令」。《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 时节。如:「节令」、「夏令」。《镜花缘·第三九回》:「喜得正是小阳春当令,还不甚冷。」
- 词、曲中小令的简称。
- 姓。如汉代有令勉。
- 发布命令。《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使、让。《战国策·赵策四》:「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 好的、善的。如:「令德」、「令誉」。《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汉·郑玄·笺:「令,善也。」
- 敬辞。用以尊称他人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今人都只限用于尊称对方之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郎」、「令堂」、「令婿」。
兼 [ jiān ]
动- 合并、吞并。《左传·昭公八年》:「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六:「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 同时担任或具有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身分、行为等。如:「兼差」、「兼职」、「父兼母职」。
- 加倍、超越、胜过。如:「兼程赶路」。《论语·先进》:「由也兼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 重复、累积。《荀子·正名》:「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
- 同时、一起。如:「兼顾」、「二者兼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尽、完全。《荀子·王制》:「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韩非子·难四》:「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祖 [ zǔ ]
名- 称谓。用以尊称父母亲的父母。如:「祖父母」、「外祖父母」。《荀子·成相》:「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 通称先代的人。如:「远祖」、「先祖」。
- 祭祀始祖神主的庙。《荀子·成相》:「纣卒易乡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是以古之人君谋事必就祖,发政占古语,重作事也。」
- 事物的创始者。如:「鼻祖」。《周礼·春官·籥章》:「祈年于田祖。」汉·郑玄·注:「田祖,始耕田者,谓神农也。」
- 姓。如汉代有祖沂。
- 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称为「祖」。《诗经·大雅·韩奕》:「韩侯出祖,出宿于屠。」《左传·昭公七年》:「公将往,梦襄公祖。」晋·杜预·注:「祖,祭道神。」
- 饯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朝士悉祖。」唐·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 宗仰、效法。《战国策·韩策二》:「秦王必祖张仪之故谋。」《汉书·卷三○·艺文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 熟悉。《国语·鲁语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妣 [ bǐ ]
名- 已故的母亲。如:「先妣」、「如丧考妣」。《说文解字·女部》:「妣,殁母也。」《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 「吳 」的異體字。
-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 姓。
(2).后世官吏之母,不论存殁,亦称太夫人。 唐 韩愈 有《祭左司李员外太夫人文》。 宋 政和 间,曾以“太”字为对生者的尊称,令凡追封者皆去“太”字。见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上。《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更兼那 纪太傅 每日上朝进署,不得在家。他家太夫人又身在内堂,照应不到外面的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