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鼓声(鼓声)
唐 元稹 使东川 夜深行 夜深犹自绕江行,震地江声似鼓声。
唐 张建封 观竞渡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骈字类编》
唐 张建封 观竞渡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骈字类编》
无作(無作)wú zuò
(1).犹不使,不让。《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孔 传:“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无为神羞辱。”
(2).不自作,不卖弄。《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 孔 传:“无敢为小聪明,作异辩,以变乱旧典文章。”
(3).不发生,不兴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惟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4).犹言无为而治。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问:歷观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厌乱而思静,上亦虚心而无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罚清省。”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5).佛教语。谓无因缘之造作。《央掘魔罗经》卷二:“如来性是无作。”《百喻经·索无物喻》:“第二人言无物者,即是无相、无愿、无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荆公〈字说〉多用佛经语》:“无土以为穴,则空无相;无工以穴之,则空无作。无相无作,则空名不立。” ——《漢語大詞典》
(2).不自作,不卖弄。《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 孔 传:“无敢为小聪明,作异辩,以变乱旧典文章。”
(3).不发生,不兴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惟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4).犹言无为而治。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问:歷观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厌乱而思静,上亦虚心而无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罚清省。”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5).佛教语。谓无因缘之造作。《央掘魔罗经》卷二:“如来性是无作。”《百喻经·索无物喻》:“第二人言无物者,即是无相、无愿、无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荆公〈字说〉多用佛经语》:“无土以为穴,则空无相;无工以穴之,则空无作。无相无作,则空名不立。” ——《漢語大詞典》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必 bì《國語辭典》
必 [ bì ]
副- 一定、肯定。如:「未必」、「务必」、「言必信,行必果。」《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假设、如果。《论语·颜渊》:「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坚定、果决。《荀子·彊国》:「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韩非子·内储说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 姓。宋代有必赞,明代有必沙。
有处(有處)yǒu chǔ
谓有处置的办法。《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两人且莫悲伤,我看你不像哥妹,快説真情,下官有处。”《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宋敦 道:‘这价钱也是公道了。’想起……不上一百铜钱,总凑与他,还不勾一半。‘我有处了, 刘顺泉 的船在 枫桥 不远。’便对 陈三郎 道:‘价钱依了你,只是还要到一个朋友处借办,少顷便来。’”
有处所。《吕氏春秋·圜道》:“ 黄帝 曰:‘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陈奇猷 校释:“此文谓帝无永恒不变之处所,乃是在‘有处所’与‘无处所’之间递相变换。” ——《漢語大詞典》
有处所。《吕氏春秋·圜道》:“ 黄帝 曰:‘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陈奇猷 校释:“此文谓帝无永恒不变之处所,乃是在‘有处所’与‘无处所’之间递相变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