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人生不可必,所愿每颠沛。

王安石宋代〕《寄曾子固

吾少莫与何,爱我君为最。
君名高山岳,嵑乐嵩与泰。
低心收憃友,似不让尘境。
又如沧江水,不逆沟畎浍。
君身揭日月,遇辄破氛霭。
我材特穷空,无用补仓廥。
谓宜从君久,垢污得洮汰。
人生不可必,所愿每颠沛。
乖离五年余,牢落千里外。
投身落俗阱,薄宦自钳釱。
平居每自守,高论从谁丐。
摇摇西南心,梦想与君会。
思君挟谦璞,愿焦无良侩。
穷阎抱幽忧,凶祸费禳禬。
州穷吉士少,谁可婿诸妹。
仍闻病连月,医药谁可赖。
家贫奉养狭,谁与通货贝。
诗入刺曹公,贤者荷戈祋。
奈何遭平时,德泽盛汪濊。
鸾凤鸣且下,万羽来翽翽。
呦呦林间鹿,争出噬苹藾。
乃令高世士,动辄遭狼狈。
人事既难了,天理尤茫昧。
圣贤多如此,自古云无奈。
周人贵妇女,扁鹊名医滞。
今世无常势,趋舍唯利害。
而君信斯道,不闵身穷泰。
弃捐人间乐,濯耳受天籁。
谅知安肥甘,未肯顾糠糩。
龙螭虽蟠屈,不慕蛇蝉蜕。
令人重感奋,意勇忘身蕞。
何由日亲炙,病体同砭艾。
功名未云合,岁月尤须愒。
怀思切劘效,中夜泪霶霈。
君尝许过我,早晚治车軑。
山溪虽峻恶,高眺发蒙(左目右市)。
峰峦碧参差,木树青晻蔼。
桐江路尤驶,飞浆下鸣濑。
鱼村指暮火,酒舍瞻晨旆。
清醪足消忧,玉鲫行可脍。
行行愿无留,日夕伫倾盖。
会将见颜色,不复谋蓍蔡。
延陵古君子,议乐耻言郐。
细事岂足论,故欲论其大。
披披发鞬櫜,檩檩见戈锐。
探深犯严壁,破惑翻强旝。
离行步荃兰,偶坐阴松桧。
宵床连衾帱,昼食共粗粝。
兹欢何时合,清瘦见衣带。
作诗寄微诚,诚语无彩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人生不可所愿颠沛

人生 rén shēng
(1).人出生;人类产生。《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明 刘基 《医说赠马复初》:“天地闢而人生,蠢蠢焉;圣人出而后异於物。”
(2).指人的一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 唐 韩愈 《合江亭》诗:“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那。”亦指人。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3).人的生存和生活。《左传·成公二年》:“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后汉书·张霸传》:“人生一世,但当畏敬於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唐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诗:“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叶圣陶 《隔膜·苦菜》:“劳动是人生的真义,从此可得精神的真实的愉快。”  ——《漢語大詞典》
不可 bù kě
(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韦庄 《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必 bì《國語辭典》

必 [ bì ]

  1. 一定、肯定。如:「未必」、「务必」、「言必信,行必果。」《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 假设、如果。《论语·颜渊》:「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1. 坚定、果决。《荀子·彊国》:「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韩非子·内储说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1. 姓。宋代有必赞,明代有必沙。
所愿(所願)suǒ yuàn
(1).愿望;希望。《孟子·公孙丑上》:“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 孔子 也。” 晋 陶潜 《闲情赋》:“考所愿而必违,徒契阔以苦心。”
(2).指愿意去的地方。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漢語大詞典》
每 měi《國語辭典》

每 [ měi ]

  1. 各个。如:「每人」、「每件」、「每时每刻」。
  1. 常、往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2. 凡是、只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1. 姓。如汉代有每当时。
颠沛(顛沛)diān pèi
(1).倒仆。《诗·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毛 传:“颠,仆;沛,拔也。”《宋书·孝义传·郭原平》:“春月夜有盗其笋者, 原平 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 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於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唐 张鷟 《游仙窟》:“酒巡到下官,饮乃不尽……下官答曰:‘性饮不多,恐为颠沛。’”
(2).灭亡;死亡。《东观汉记·田邑传》:“朝有颠沛之忧,国有分崩之祸。”《后汉书·安帝纪》:“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洎乎 沈香亭 畔,纵横緋衣三千,竟至 甘露臺 前,颠沛金枝奕世。”
(3).困顿挫折。《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宋 曾巩 《祭黄君文》:“我之老姑,归君为妇。与君歷年,颠沛同有。”《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员外 今日虽然颠沛,还有些餘房剩产,变卖得金银若干。” 杨沫 《〈回忆〉小记》:“八年抗战中戎马倥偬,生活颠沛,艰险,时常连玉米饼和小米饭都吃不饱。”
(4).指困顿之人。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岂惟虑收穫,亦已救颠沛。”
(5).颠簸摇荡。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落漈》:“舟中数十人,咸以为断无生理,但相顾徬徨,任其漂泊颠沛。”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家有阎妻,又往往以色蛊人,助夫眩惑,既与举者交欢,骋辩未终,令听者魂精颠沛,俄而使其良人上遂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