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木落空山秋气高,一声疏磬出林皋。

吴镇元代〕《子久为徐元度卷

木落空山秋气高,一声疏磬出林皋。归帆点点知何处?满目苍烟尚未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木落空山秋气一声林皋

木落 mù luò
树叶凋落。 晋 左思 《蜀都赋》:“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南朝 齐 王融 《议给虏书疏》:“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絶驱禽之欢。” 唐 李峤 《与雍州崔录事司马录事书》:“春还 江 北,时兴 楚 客之謡;木落 淮 南,乍动 潘生 之思。” 元 周权 《湘中》诗:“天寒 楚 云浄,木落 湘 山幽。” 清 顾炎武 《赋得老鹤万里心用心字》:“木落依空沼,云多失旧林。”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行够多时,又是夏尽秋来,但平林木落,远山含烟。”  ——《漢語大詞典》
空山 kōng shān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漢語大詞典》
秋气(秋氣)qiū qì
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吕氏春秋·义赏》:“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一:“ 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 明 刘基 《秋日即事》诗之七:“秋气萧条 宋玉 悲,西风唯有雁相宜。”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1.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2.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3. 优良。如:「高材生」。
  4. 价格贵的。如:「高价」。
  5. 年纪老的。如:「高龄」。
  6.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1.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2.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3. 姓。如唐代有高适。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一声(一声)
唐 杜甫 早行 孤舟似昨日,闻见同一声。
唐 司空曙 观妓 翠蛾红脸不胜情,管绝弦馀发一声。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
唐 韦皋 天池晚棹 舟浮十里芰荷香,歌发一声山水绿。
唐 戎昱 听杜山人弹胡笳 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
唐 杨巨源 题清凉寺 一声寒磬空心晓,花雨知从第几天。
唐 吕牧 泾渭扬清浊 明晦看殊色,潺湲听一声。
唐 柳宗元 渔翁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唐 李翱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其二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唐 刘禹锡 田顺郎歌 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
唐 刘禹锡 武昌老人说笛歌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唐 窦庠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 一声洞彻八音尽,万籁悄然星汉空。
唐 温庭筠 鸡鸣埭曲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唐 皇甫松 抛毬乐 其一 红拨一声飘,轻毬坠越绡。
唐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其二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声初压管弦低。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十九 饥即餐霞闷即行,一声长啸万山青。
宋 周必大 舟行忆永和兄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宋 杨万里 春半闻归雁 头上一声如话别,一生长是背人飞。
宋 陆游 山园晚兴 过雁一声寒霭外,短篱数掩夕阳中。
宋 戴复古 代人送别 一声离岸橹,心碎楚江边。
金 边元鼎 暮钟 一声烟树外,千里暮山寒。
元 吴惟善 小游仙 一声铁笛风云动,人在危楼第几阑。
元 曹伯启 再和 一声何处鸟,百样此中猿。
元 周权 次韵晚眺 一声孤鹤归何晚,带得閒云作伴还。  ——《骈字类编》
疏 shū《國語辭典》

疏 [ shū ]

  1. 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2. 分散、散開。如:「疏散人群」。
  3. 清除、排解。《國語·楚語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4. 刻鏤、雕繪。《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唐·張說〈蒲津橋贊〉:「又疏其舟閒,畫其鷁首。」
  1. 稀少、稀闊。如:「疏林」、「疏星」、「疏疏落落幾戶人家」。
  2. 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3. 粗心、不注意、不細密。如:「人為疏忽」。《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其於計疏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落下閎曆法極疏,蓋當時以為密耳。」
  4.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5. 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1. 窗。《史記·卷二三·禮書》:「疏房床笫几席,所以養體也。」
  2. 窗上的刻鏤花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3. 蔬果。《淮南子·主術》:「夏取果蓏,秋畜疏食。」通「蔬」。

疏 [ shù ]

  1. 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2. 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
  3. 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1. 分條陳述、記錄。《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

疏 [ ​sū ]

  1. (一)​之又音。
磬 qìng《國語辭典》

磬 [ qìng ]

  1. 乐器名:➊ ​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可悬挂在架上。数量不一,有单一的特磬,也有成组排列的编磬。➋ ​寺观礼佛时所敲的铜制乐器。中空,形状像钵。僧人敲击用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林皋(林臯)lín gāo
(1).语出《庄子·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后因以“林皋”指山林皋壤或树林水岸。 宋 黄庭坚 《送刘士彦赴福建转运判官》诗:“官间得胜日,杖屨之林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每於河冰冻后,近京贫民,於皇城内外,凡有冰处拉拖牀以餬口。遇雪满林皋,坐拖牀者艳素杂遝,交拉如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在西湖寄都中同年》云:‘星河云海望迢迢,八度花朝与雪朝……岂是升沉关气类,轻舟相继返林皋。’”
(2).指树林高阜,犹山林。 明 陆采 《明珠记·买药》:“留连不忍出林皋,叹仙俗难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