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孤峰 gū fēng
(1).孤立高耸的山峰。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森壁争霞,孤峯限日,幽岫含云,深谿蓄翠。” 唐 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诗:“ 巴陵 一望 洞庭 秋,日见孤峯水上浮。”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富嘉謩 之文,如孤峯絶岸,壁立万仞,丛云鬱兴,震雷俱发,诚可畏乎。” 宋 杨万里 《过谢家湾》诗:“近岭已看看远峯,连峯不爱爱孤峯。”
(2).孤高,高洁。 清 张其淦 《明代千遗民诗咏·陈五鼎》:“ 耳臣 性狷介,薇蕨寻孤峯,不争鸡鶩食,却喜鸿雁通。” ——《漢語大詞典》
(2).孤高,高洁。 清 张其淦 《明代千遗民诗咏·陈五鼎》:“ 耳臣 性狷介,薇蕨寻孤峯,不争鸡鶩食,却喜鸿雁通。” ——《漢語大詞典》
遥 ( 遙 ) yáo
遥 [ yáo ]
- 远:~远。~望。~想。~瞻。~指。~瞩。~相呼应。路~知马力。~测。~感。~控。
耸翠(聳翠)sǒng cuì
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 羊肠 詰屈,南望 龙门 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唐 高扬庭 《瑞麦赋》:“芒纤纤而擢陇,叶青青而耸翠。” 宋 楼钥 《题范宽〈秋山小景〉》诗:“欲识无穷意,耸翠更天外。”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山阴曰 復巖 ,耸翠激流。”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我深入层峦耸翠的山区。” ——《漢語大詞典》
怪石 guài shí
(1).似玉的美石。《书·禹贡》:“ 岱 畎,丝、枲、鈆、松、怪石。” 孔 传:“怪异好石似玉者。” 陆德明 释文:“怪石,碔砆之属。”《山海经·中山经》:“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无草木,多怪石。” 郭璞 注:“怪石,似玉也。” 宋 苏轼 《后怪石供》:“ 苏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 佛印 以其言刻诸石。”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漢語大詞典》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漢語大詞典》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成文 chéng wén
(1).形成乐章、文采、文辞、礼仪等的总称。《荀子·乐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韩诗外传》卷五:“若夫重色而成文,累味而备珍,则圣人所以分贤愚,明贵贱。”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 晋 潘岳 《笙赋》:“邇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自幼聪明,举笔成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2).现成的文章。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 丘明 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 清 金一 《文学观》:“夫谓语必己造,事不古同,诚不免以刻覈待古人,虽以《六经》之尊,除《大易》而外,若《书》、《诗》、《礼》,类皆集成典成文而为书者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我国虽无‘散文诗’之成文,然如 屈原 《卜居》、《渔父》诸文以及 庄子 《南华经》中多少文字,是可以称为‘散文诗’的。”
(3).用文字固定下来,成为书面。《魏书·常景传》:“案如经礼,事无成文;即之愚见,谓不应服。”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适应了随时随地面对各种严格的要求,适应了多少条成文不成文的纪律规定。” ——《漢語大詞典》
(2).现成的文章。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 丘明 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 清 金一 《文学观》:“夫谓语必己造,事不古同,诚不免以刻覈待古人,虽以《六经》之尊,除《大易》而外,若《书》、《诗》、《礼》,类皆集成典成文而为书者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我国虽无‘散文诗’之成文,然如 屈原 《卜居》、《渔父》诸文以及 庄子 《南华经》中多少文字,是可以称为‘散文诗’的。”
(3).用文字固定下来,成为书面。《魏书·常景传》:“案如经礼,事无成文;即之愚见,谓不应服。”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适应了随时随地面对各种严格的要求,适应了多少条成文不成文的纪律规定。”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