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虞衡相贺为祯祥,畏人采攫持殳戕。

刘商唐代〕《金井歌

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瑞雪不散抱层岭,
阳谷霞光射山顶。薙草披沙石窦开,生金曜日明金井。
虞衡相贺为祯祥,畏人采攫持殳戕。羊驰马走尘满道,
郡邸封章开建章。君王俭德先简易,赡国肥家在仁义。
山泽藏金与万人,宣言郡邑无专利。闾阎少长竞奔凑,
黄金满袖家富有。欢心蹈舞歌皇风,愿载讴歌青史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虞衡相贺祯祥采攫

虞衡 yú héng
古代掌山林川泽之官。《周礼·天官·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三曰虞衡。” 郑玄 注:“虞衡,掌山泽之官,主山泽之民者。” 贾公彦 疏:“地官掌山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 孙诒让 正义:“山林川泽之民属於虞衡,故即名其民职曰虞衡,亦通谓之虞。”虞,衡分职, 周 汉 已然, 魏 晋 以来,概称虞曹、虞部。 隋 代以后虞部属工部尚书。 明 改为虞衡司, 清 末始废。 唐 刘商 《金井歌》:“虞衡相贺为禎祥,畏人採攫持殳戕。”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从冬卿而陪献纳,考地贡而修虞衡。” 章炳麟 《訄书·明农》:“蔬屮之丰,园圃毓之;楨榦之富,虞衡作之。”参见“ 虞部 ”、“ 虞曹 ”。  ——《漢語大詞典》
相贺(相贺)
吕氏春秋世之人主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  ——《韵府拾遗 个韵》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祯祥(禎祥)zhēn xiáng
(1).吉祥的征兆。《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禎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孔颖达 疏:“禎祥,吉之萌兆。祥,善也。言国家之将兴,必有嘉庆善祥也。” 汉 王充 《论衡·吉验》:“凡人稟贵命於天,必有吉验见於地。见於地,故有天命也。验见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禎祥,或以光气。”《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夫神以知来,不追以往,禎祥先见,而后兴废从之。”《云笈七籤》卷五:“先生忘情於身而慈於人,禎祥屡应。”
(2).吉祥,幸福。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改之以灾变,告之以禎祥。”《后汉书·曹褒传》:“﹝圣人﹞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禎祥,为万姓获福於皇天者也。”《西游记》第二六回:“人间数次降禎祥,世上几番消厄愿。”  ——《漢語大詞典》
畏 wèi《國語辭典》

畏 [ wèi ]

  1. 恐惧、害怕。如:「人言可畏」。《易经·震卦·象曰》:「虽凶无咎,畏邻戒也。」《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 敬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汉书·卷三四·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
  1. 可怕的。《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采攫(採攫)cǎi jué
夺取。 唐 刘商 《金井歌》:“薙草披沙石竇开,生金曜日明金井。虞衡相贺为禎祥,畏人採攫持殳戕。”  ——《漢語大詞典》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1. 拿、握。如:「持枪」、「持笔」。
  2.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3.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4.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5.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6.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殳 shū《國語辭典》

殳 [ shū ]

  1. 兵器名。古代一種用竹、木做成的兵器,長一丈二尺,有稜無刃。《詩經·衛風·伯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淮南子·齊俗》:「昔武王執戈秉鉞以伐紂勝殷,搢 笏杖殳以臨朝。」
  2. 姓。如南朝宋有殳季真。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戕 qiāng《國語辭典》

戕 [ qiáng ]

  1. 杀害、伤害。如:「自戕」、「戕害」。《孟子·告子上》:「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汉·曹操〈蒿里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