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
苏轼〔宋代〕《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 看待:一概而~。
-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 按照:~件。~资排辈。
- 姓。
- 古同“伦”,条理。
-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 古同“抡”,挑选。
深切 shēn qiè
(1).犹严厉。 汉 刘歆 《遂初赋》序:“ 歆 乃移书太常博士,责让深切,为朝廷大臣非疾。”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帝深切责 让 ( 张让 ), 让 辞谢,仅而得免。”《南齐书·江谧传》:“﹝ 謐 ﹞子 介 , 建武 中为 吴 令,治亦深切。民间榜死人髑髏为 謐 首,弃官而去。”
(2).真挚,恳切。《后汉书·李燮传》:“ 燮 上书陈諫,辞义深切,帝乃止。”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存问甚厚,忧爱深切。”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祖国啊,你能知道儿子对你的怀念是怎样深切么?”
(3).深深切中。《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卿言深切时艰,朕心加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监·考察内官》:“上曰:‘此奏深切时弊,其详议以闻。’”
(4).深入透彻。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其言深切,多所称引。”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总论》:“诗文一道,用意要深切,立辞要浅显。”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为着一个未来的小小的生命寝馈不安,更深切地感到自己懵懵懂懂生活在这个家庭是怎样不幸。” ——《漢語大詞典》
(2).真挚,恳切。《后汉书·李燮传》:“ 燮 上书陈諫,辞义深切,帝乃止。”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存问甚厚,忧爱深切。”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祖国啊,你能知道儿子对你的怀念是怎样深切么?”
(3).深深切中。《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卿言深切时艰,朕心加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监·考察内官》:“上曰:‘此奏深切时弊,其详议以闻。’”
(4).深入透彻。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其言深切,多所称引。”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总论》:“诗文一道,用意要深切,立辞要浅显。”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为着一个未来的小小的生命寝馈不安,更深切地感到自己懵懵懂懂生活在这个家庭是怎样不幸。” ——《漢語大詞典》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動-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歎-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事情 shì qíng
(1).事物的真相;实情。《战国策·秦策二》:“ 公孙衍 谓 义渠君 曰:‘道远,臣不得復过矣,请謁事情。’” 高诱 注:“謁,告也;情,实也。言 义渠君 道里长远,不能復得相见也,请告事之情实。”《北史·杨汪传》:“时繫囚二百餘人, 汪 通宵究审,詰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臣﹞竟坐飞语,贬在遐藩。 宪宗 皇帝后知事情,却授刺史。”《英烈传》第十二回:“﹝太祖﹞备説了会上事情,众将皆称 吴禎 真是虎将。”
(2).事理人情。《汉纪·成帝纪一》:“朕承先帝盛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繆……咎在朕躬。”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晋书·郑袤传》:“ 袤 曰:‘昔与 俭 俱为臺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
(3).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陈列事情,昭然可见也。”《元史·世祖纪一》:“以海青银符二、金符十,给中书省,量军国事情缓急付乘驛者佩之。” 老舍 《骆驼祥子》二:“ 祥子 知道事情要坏。”
(4).犹工作,职业。 洪深 《贫民惨剧》第一幕:“偏偏我又害了一身大病,把事情也丢啦,现在是闲住着。” 丁玲 《奔》:“现在他却来到 上海 ,求 赵四爹 替他找事情,怕不十分靠得住吧。” ——《漢語大詞典》
(2).事理人情。《汉纪·成帝纪一》:“朕承先帝盛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繆……咎在朕躬。”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晋书·郑袤传》:“ 袤 曰:‘昔与 俭 俱为臺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
(3).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陈列事情,昭然可见也。”《元史·世祖纪一》:“以海青银符二、金符十,给中书省,量军国事情缓急付乘驛者佩之。” 老舍 《骆驼祥子》二:“ 祥子 知道事情要坏。”
(4).犹工作,职业。 洪深 《贫民惨剧》第一幕:“偏偏我又害了一身大病,把事情也丢啦,现在是闲住着。” 丁玲 《奔》:“现在他却来到 上海 ,求 赵四爹 替他找事情,怕不十分靠得住吧。” ——《漢語大詞典》
言 yán《國語辭典》
言 [ yán ]
动- 说、讲。如:「难言之隐」、「大言不惭」、「苦不堪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谈论。《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宋·苏轼〈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
- 陈述。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 询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
- 告诉、告知。《史记·卷九七·陆贾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 话语、所说的话。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字。如:「七言诗」、「共三十万言」。《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 一句话称为「一言」。如:「一言兴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学说、言论。如:「一家之言」。《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孤愤》:「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 姓。如春秋时有言偃。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语助词,无义:➊ 置于句首。《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➋ 置于句中。《易经·系辞上》:「德言盛,礼言恭。」《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言 [ yín ]
- 参见「言言」(二)条。
不离(不離)bù lí
(1).不失;不失为。《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朴素。”《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2).不离开;不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众,不离其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物大於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3).差不多;还不错。《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别人还不离,独有 璉二嫂子 ,连模样儿都改了,説话不伶俐了。’” 老舍 《骆驼祥子》四:“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漢語大詞典》
(2).不离开;不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众,不离其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物大於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3).差不多;还不错。《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别人还不离,独有 璉二嫂子 ,连模样儿都改了,説话不伶俐了。’” 老舍 《骆驼祥子》四:“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漢語大詞典》
道德 dào dé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寧。”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漢語大詞典》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