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涛澜(濤瀾)tāo lán
波澜,大浪。 唐 李白 《赠华州王司士》诗:“ 淮水 不絶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一本作“ 波澜 ”。 宋 苏轼 《送曹辅赴闽漕》诗:“ 曹子 本儒侠,笔势翻涛澜。” 宋 陆游 《上辛给事书》:“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声,江海之涛澜,虎豹之炳蔚。” ——《漢語大詞典》
汹涌(洶湧)xiōng yǒng
亦作“ 汹涌 ”。
(1).水势翻腾上涌。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波逢汹涌,濆滂沛兮。”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清 薛福成 《〈五省沟洫图说〉序》:“西北横流,汹涌而衝决为患。”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五:“他想起自家的身世,不禁悲从中来,热泪又涔涔地流下,落在汹涌的波浪中。”
(2).气势盛大。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刚柔随之而汹涌,嗜欲继之而隆崇。”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努目向人,势甚汹涌。” 唐韬 《〈点滴集〉序言》:“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革命浪潮汹涌,在中等城市里,中小学教师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3).动荡不安。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四折:“ 五代 乱离,人心汹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事虽传闻,信实显著,人心汹涌,中外危疑。”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葛诚》:“知 长洲县 事 邓云霄 ,见民情汹涌,擒委官头目。”
(4).形容声音喧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有翁媪二人,率男妇六七辈,直入草堂,汹涌叫駡。”《廿载繁华梦》第九回:“及到了门前,已听得楼上人声汹涌,巴不得三步登到楼上。”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一霎时就地起水,山洪暴发了,雷声、雨声、山洪滔滔,汹涌嘈杂,使他们在避雨窑子里说话,还要大声喊叫才能听见。” ——《漢語大詞典》
(1).水势翻腾上涌。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波逢汹涌,濆滂沛兮。” 唐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清 薛福成 《〈五省沟洫图说〉序》:“西北横流,汹涌而衝决为患。”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五:“他想起自家的身世,不禁悲从中来,热泪又涔涔地流下,落在汹涌的波浪中。”
(2).气势盛大。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刚柔随之而汹涌,嗜欲继之而隆崇。”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努目向人,势甚汹涌。” 唐韬 《〈点滴集〉序言》:“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革命浪潮汹涌,在中等城市里,中小学教师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3).动荡不安。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四折:“ 五代 乱离,人心汹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事虽传闻,信实显著,人心汹涌,中外危疑。”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葛诚》:“知 长洲县 事 邓云霄 ,见民情汹涌,擒委官头目。”
(4).形容声音喧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有翁媪二人,率男妇六七辈,直入草堂,汹涌叫駡。”《廿载繁华梦》第九回:“及到了门前,已听得楼上人声汹涌,巴不得三步登到楼上。”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一霎时就地起水,山洪暴发了,雷声、雨声、山洪滔滔,汹涌嘈杂,使他们在避雨窑子里说话,还要大声喊叫才能听见。” ——《漢語大詞典》
风云
1.风和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林壑清其顾盼,风云荡其怀抱。”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2.指天文、天象。《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 杨由 ﹞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 西岳华山 有个 陈摶 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
3.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 唐 王涯 《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 徐朔方 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 明 龙正 《〈八阵图合变说〉叙》。
4.《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 高祖 起於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 唐 虞 之禪,不阶 汤 武 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神交可託,风云於杵臼之间。”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
5.比喻时势。《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於 刘 项 ,将军权重於 淮阴 ,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6.谓凭借时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高祖 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骋,鱼龙将化。” 轰天雷 《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
7.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藴风云,身负日月。” 李善 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 唐 王勃 《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齷齪,抱风云者几人。”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壮怀风云鬱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
8.谓风流超群。 唐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 宋 楼颖 《〈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
9.比喻地势高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 刘逵 注:“径路絶者,人道断絶;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 衡 巫 ,风云之路千里。”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葢转风云之路。”
10.比喻高位。《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吕延济 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於浅水以游於风云之中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明 浚川 《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剷断了风云路。” ——《漢語大詞典》
2.指天文、天象。《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 杨由 ﹞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水浒传》引首:“那时 西岳华山 有个 陈摶 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
3.古军阵名有“风”“云”等,后即以“风云”泛称军阵。 唐 王涯 《从军词》之一:“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接济风云阵势,侵寻岁月边陲。” 徐朔方 等注:“《风后握奇经》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为八种阵势。”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王建候父允中原任甘肃总兵都督同知进阶光禄大夫制》:“风云暗晓,胸藏《三略》之书。”参阅 明 龙正 《〈八阵图合变说〉叙》。
4.《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意谓同类相感应。后因以“风云”比喻遇合、相从。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 高祖 起於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 唐 虞 之禪,不阶 汤 武 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神交可託,风云於杵臼之间。”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下》:“迟莫飘零,徒有应天得士、惨澹风云之感而已。”
5.比喻时势。《后汉书·皇甫嵩传》:“今主上埶弱於 刘 项 ,将军权重於 淮阴 ,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年代殊氓俗,风云更盛衰。”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6.谓凭借时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高祖 之兴,草创大伦。解赭衣而为将相,舍介胄而居庙堂,皆风云豪杰,屈起壮夫。”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风云太平日,正驊騮欲骋,鱼龙将化。” 轰天雷 《第九回》:“那时朝中附旧党的果然风云得志。”
7.比喻雄韬大略或高情远志。《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气藴风云,身负日月。” 李善 注:“贤者有风云之智,故吐文万牒。” 唐 王勃 《秋日游莲池序》:“人间齷齪,抱风云者几人。”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壮怀风云鬱沉沉,惭媿漂母无千金。”
8.谓风流超群。 唐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悵心。” 宋 楼颖 《〈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诗之二:“一醉隐然开霸业,谁言儿女不风云?”
9.比喻地势高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 刘逵 注:“径路絶者,人道断絶;风云通者,唯风云能交通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 衡 巫 ,风云之路千里。”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每至三辰法会,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羽葢转风云之路。”
10.比喻高位。《文选·班固〈答宾戏〉》:“振拔洿涂,跨腾风云。” 吕延济 注:“言当须去卑贱以升高位,亦如龙出於浅水以游於风云之中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明 浚川 《新水令·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误,成间阻,平白的剷断了风云路。” ——《漢語大詞典》
开阖(開闔)kāi hé
(1).开启与闭合。《老子》:“天门开闔,能为雌?”《淮南子·本经训》:“开闔张歙,不失其敍。” 宋 王安石 《李氏沅江书堂》诗:“诗书当前日开闔,冠带满坐相逢迎。” 叶圣陶 《火灾·祖母的心》:“那猫……很闲适的样子,徐徐开阖它的眼睛。”
(2).指用兵的间隙和疏漏。《孙子·九地》:“敌人开闔,必亟入之。” 曹操 注:“敌有间隙,当急入之也。” 张预 注:“谓敌人或开或闔,出入无常,进退未决,则宜急乘之。”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 仲达 不能逞其譎於 孔明 ,故常伺 孔明 之开闔,妄为大言以譎其下。” 严复 《原强》:“甚且不识方员古阵大不宜於今日之火器,更无论部勒之精详,与夫开闔之要眇者矣。”
(3).古代管理经济的措施。谓国家通过抛售或收购谷物等重要商品,以调节物价和增加财政收入。《管子·乘马数》:“出準之令,守地用人筴,故开闔皆在上,无求於民。”《管子·地数》:“ 伊尹 善通移轻重,开闔决塞。”
(4).指古代统治者的权术和策略。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据位治人,用何为名;累日积久,何功不成。可以内参外,可以小占大,必知其实,是谓开闔。”《旧唐书·元载传》:“遂抗表请建 中都 ……辞多开闔。” 明 方孝孺 《赠王时中序》:“由是而寓於术,纵横开闔,无所施而不宜,岂若专门独学者之劳且陋哉。”
(5).犹开辟。《汉书·礼乐志》:“参侔开闔,爰推本纪。 汾 脽出鼎,皇祜元始。”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开闔,犹开闢也。言今之鼎瑞,参等於上世。” 宋 陆游 《日出入行》:“吾闻开闔来,白日行长空。”
(6).指诗文结构的铺展、收合等变化。 宋 姜夔 《白石诗说》:“小诗精深,短章藴藉,大篇有开闔,乃妙。”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有色有声,有气有骨,有味有态,浓淡深浅,奇正开闔,各极其则,吾不能不伏膺 少陵 。”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大抵文章开闔之法,全讲骨力气势。” ——《漢語大詞典》
(2).指用兵的间隙和疏漏。《孙子·九地》:“敌人开闔,必亟入之。” 曹操 注:“敌有间隙,当急入之也。” 张预 注:“谓敌人或开或闔,出入无常,进退未决,则宜急乘之。”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 仲达 不能逞其譎於 孔明 ,故常伺 孔明 之开闔,妄为大言以譎其下。” 严复 《原强》:“甚且不识方员古阵大不宜於今日之火器,更无论部勒之精详,与夫开闔之要眇者矣。”
(3).古代管理经济的措施。谓国家通过抛售或收购谷物等重要商品,以调节物价和增加财政收入。《管子·乘马数》:“出準之令,守地用人筴,故开闔皆在上,无求於民。”《管子·地数》:“ 伊尹 善通移轻重,开闔决塞。”
(4).指古代统治者的权术和策略。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据位治人,用何为名;累日积久,何功不成。可以内参外,可以小占大,必知其实,是谓开闔。”《旧唐书·元载传》:“遂抗表请建 中都 ……辞多开闔。” 明 方孝孺 《赠王时中序》:“由是而寓於术,纵横开闔,无所施而不宜,岂若专门独学者之劳且陋哉。”
(5).犹开辟。《汉书·礼乐志》:“参侔开闔,爰推本纪。 汾 脽出鼎,皇祜元始。”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开闔,犹开闢也。言今之鼎瑞,参等於上世。” 宋 陆游 《日出入行》:“吾闻开闔来,白日行长空。”
(6).指诗文结构的铺展、收合等变化。 宋 姜夔 《白石诗说》:“小诗精深,短章藴藉,大篇有开闔,乃妙。”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有色有声,有气有骨,有味有态,浓淡深浅,奇正开闔,各极其则,吾不能不伏膺 少陵 。”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大抵文章开闔之法,全讲骨力气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