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必有方,无愧圣人语。
陈著〔宋代〕《深出赘归省再往妇氏家》
父子恩爱重,人生别离苦。
惟汝善事我,我亦深爱汝。
我年今七十,又有多病母。
出赘非汝心,事有难直取。
寸步安可离,而乃江山阻。
忆昨汝归时,大暑走风雨。
身如出水荄,淋沥带泥滷。
弱质又逃病,老怀方免虑。
胡为有力者,夜半负箧去。
本自无完衣,转使时赤露。
命穷不可医,眉攒若为诉。
我心愈恻恻,还送汝行路。
奈何其奈何,听我细分付。
出入谁能无,归期况堪数。
远游必有方,无愧圣人语。
得失亦可常,翕然云散聚。
不见古君子,堕甑宁复顾。
贤哉汝妇翁,可以就规矩。
瑟琴相好合,更闻汝得妇。
足宽父母心,百里在庭户。
谨铁困閒愁,宗事要担负。
惟汝善事我,我亦深爱汝。
我年今七十,又有多病母。
出赘非汝心,事有难直取。
寸步安可离,而乃江山阻。
忆昨汝归时,大暑走风雨。
身如出水荄,淋沥带泥滷。
弱质又逃病,老怀方免虑。
胡为有力者,夜半负箧去。
本自无完衣,转使时赤露。
命穷不可医,眉攒若为诉。
我心愈恻恻,还送汝行路。
奈何其奈何,听我细分付。
出入谁能无,归期况堪数。
远游必有方,无愧圣人语。
得失亦可常,翕然云散聚。
不见古君子,堕甑宁复顾。
贤哉汝妇翁,可以就规矩。
瑟琴相好合,更闻汝得妇。
足宽父母心,百里在庭户。
谨铁困閒愁,宗事要担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远游(遠游)yuǎn yóu
亦作“ 远游 ”。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漢語大詞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漢語大詞典》
必 bì《國語辭典》
必 [ bì ]
副- 一定、肯定。如:「未必」、「务必」、「言必信,行必果。」《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假设、如果。《论语·颜渊》:「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坚定、果决。《荀子·彊国》:「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韩非子·内储说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 姓。宋代有必赞,明代有必沙。
有方 yǒu fāng
(1).犹四方,各方。有,词头。《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 孔 传:“王叹而以道告汝众方与众多士。”《国语·郑语》:“於是乎先王聘后於异姓,求财於有方,择臣取諫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 韦昭 注:“使各以其方贿来,方之所无,则不贡。”
(2).有一定的去向、处所。《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何晏 集解:“ 郑 曰:‘方,犹常也。’” 邢昺 疏:“父母既存,或时思欲见己,故不远游,游必有常所,欲使父母呼己,得即知其处也。”
(3).有道;得法。《庄子·人间世》:“有人於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方,道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 瓉 少稟志节,资性忠果,奉上以诚,率下有方。” 唐 韩愈 《答李翊书》:“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 清 曾国藩 《新宁刘君墓志铭》:“既而经纪有方,智足以扩其业,利足以仁其三族。”如:领导有方;指挥有方。 ——《漢語大詞典》
(2).有一定的去向、处所。《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何晏 集解:“ 郑 曰:‘方,犹常也。’” 邢昺 疏:“父母既存,或时思欲见己,故不远游,游必有常所,欲使父母呼己,得即知其处也。”
(3).有道;得法。《庄子·人间世》:“有人於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方,道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 瓉 少稟志节,资性忠果,奉上以诚,率下有方。” 唐 韩愈 《答李翊书》:“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 清 曾国藩 《新宁刘君墓志铭》:“既而经纪有方,智足以扩其业,利足以仁其三族。”如:领导有方;指挥有方。 ——《漢語大詞典》
无愧(無愧)wú kuì
亦作“ 无媿 ”。
(1).没有什么惭愧之处。 南朝 宋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於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媿耳。”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之文﹞编之乎《诗》《书》之策而无愧,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 冯牧 《〈郭小川诗选〉代序》:“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诗人的艺术道路和艺术风格,而使他可以无愧地置身于我国最优秀的革命诗人的行列之中。”
(2).谓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班固 《西汉书》,典雅详整,无媿 马迁 ,后世有作,莫能及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一两之金比之万鎰,分两虽悬絶,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 ——《漢語大詞典》
(1).没有什么惭愧之处。 南朝 宋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於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媿耳。”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之文﹞编之乎《诗》《书》之策而无愧,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 冯牧 《〈郭小川诗选〉代序》:“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诗人的艺术道路和艺术风格,而使他可以无愧地置身于我国最优秀的革命诗人的行列之中。”
(2).谓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班固 《西汉书》,典雅详整,无媿 马迁 ,后世有作,莫能及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一两之金比之万鎰,分两虽悬絶,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 ——《漢語大詞典》
圣人(聖人)shèng rén
(1).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孟子·滕文公下》:“ 尧 舜 既没,圣人之道衰。”《淮南子·俶真训》:“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 唐 韩愈 《原道》:“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出,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余始读《易》,至《繫辞传》,曰:大哉言乎!天地阴阳造化之賾,尽在是矣,非圣人孰能作之?” 毛泽东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有些人似乎以为,一进了共产党都是圣人,没有分歧,没有误会,不能分析。”
(2).专指 孔子 。《孟子·公孙丑上》:“ 子夏 、 子游 、 子张 ,皆有圣人之一体。”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六籍中独《诗》、《书》、《易象》与 鲁 《春秋》经圣人之手耳。” 明 李东阳 《诗话》:“ 荆楚 之音,圣人不録,实以要荒之故。”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 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
(3).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 仇兆鳌 注:“ 唐 人称天子皆曰圣人。”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及 宋 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叵奈 杨国忠 这廝好生无礼,在圣人前奏准,着我做 渔阳 节度使,明陞暗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侧闻宫中圣人又復减膳持斋,对天涕泣。”
(4).称皇后、皇太后。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 唐 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嬪妃为娘子。”《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 关礼 ﹞入见太皇太后而泣,问其故, 礼 对曰:‘圣人读书万卷,亦尝见有如此时而保无乱者乎?’”
(5).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涅槃经·圣行品七之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 西域 ﹞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 曇謨最 为东方圣人。” 隋 王通 《中说·周公》:“或问佛。子曰:‘圣人也。’” 元 耶律楚材 《〈楞严外解〉序》:“学至於佛,则无可学者,乃知佛即圣人,圣人非佛。” 明 唐寅 《释迦如来赞》:“西方有大圣人,不言而自信,不治而不乱,巍巍乎独出三界之外,名之为佛。”
(6).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晋书·艺术传·郭黁》:“百姓闻 黁 起兵,咸以圣人起事,事无不成,故相率从之如不及。”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二人相顾方笑,而 臻 适入,执其手曰:‘圣人矣。’”《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陇西 处士 王嘉 ,隐居 倒虎山 ,有异术,能知未然; 秦 人神之。 秦王 坚 、 后秦王 萇 及 慕容冲 皆遣使迎之。十一月, 嘉 入 长安 ,众闻之,以为 坚 有福,故圣人助之。”
(7).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辽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宋 杨万里 《和萧伯和春兴》:“圣人枉索方兄价,我与贤人也一中。”参见“ 中2圣人 ”。 ——《漢語大詞典》
(2).专指 孔子 。《孟子·公孙丑上》:“ 子夏 、 子游 、 子张 ,皆有圣人之一体。” 唐 陆龟蒙 《复友生论文书》:“六籍中独《诗》、《书》、《易象》与 鲁 《春秋》经圣人之手耳。” 明 李东阳 《诗话》:“ 荆楚 之音,圣人不録,实以要荒之故。”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 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
(3).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 仇兆鳌 注:“ 唐 人称天子皆曰圣人。”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及 宋 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叵奈 杨国忠 这廝好生无礼,在圣人前奏准,着我做 渔阳 节度使,明陞暗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侧闻宫中圣人又復减膳持斋,对天涕泣。”
(4).称皇后、皇太后。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 唐 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嬪妃为娘子。”《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 关礼 ﹞入见太皇太后而泣,问其故, 礼 对曰:‘圣人读书万卷,亦尝见有如此时而保无乱者乎?’”
(5).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涅槃经·圣行品七之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 西域 ﹞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 曇謨最 为东方圣人。” 隋 王通 《中说·周公》:“或问佛。子曰:‘圣人也。’” 元 耶律楚材 《〈楞严外解〉序》:“学至於佛,则无可学者,乃知佛即圣人,圣人非佛。” 明 唐寅 《释迦如来赞》:“西方有大圣人,不言而自信,不治而不乱,巍巍乎独出三界之外,名之为佛。”
(6).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晋书·艺术传·郭黁》:“百姓闻 黁 起兵,咸以圣人起事,事无不成,故相率从之如不及。”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二人相顾方笑,而 臻 适入,执其手曰:‘圣人矣。’”《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陇西 处士 王嘉 ,隐居 倒虎山 ,有异术,能知未然; 秦 人神之。 秦王 坚 、 后秦王 萇 及 慕容冲 皆遣使迎之。十一月, 嘉 入 长安 ,众闻之,以为 坚 有福,故圣人助之。”
(7).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太祖 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辽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宋 杨万里 《和萧伯和春兴》:“圣人枉索方兄价,我与贤人也一中。”参见“ 中2圣人 ”。 ——《漢語大詞典》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