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不待杨柳动,探春马蹄常踏雪。
忆君去年来自越,值我传车催去阙。
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
今年得疾因酒作,一春不饮气弥劣。
饥肠未惯饱甘脆,九虫寸白争为孽。
一饱犹能致身患,宠禄岂无神所罚。
乃知赋予分有涯,适分自然无夭阏。
昔在洛阳年少时,春思每先花乱发。
萌芽不待杨柳动,探春马蹄常踏雪。
到今年才三十九,怕见新花羞白发。
颜侵塞下风霜色,病过镇阳桃李月。
兵闲事简居可乐,心意自衰非屑屑。
日长天暖惟欲睡,睡美尤厌春鸠聒。
北潭去城无百步,渌水冰销鱼拨刺。
经时曾未著脚到,好景但听游人说。
官荣虽厚世味薄,始信衣缨乃羁绁。
故人有几独思君。安得见君忧暂豁。
公厨酒美远莫致,念君贳饮衣屡脱。
郭生书来犹未到,想见新诗甚饥汤。
少年事事今已去,惟有爱诗心未歇。
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
少低笔力容我和,无使难追韵高绝。
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
今年得疾因酒作,一春不饮气弥劣。
饥肠未惯饱甘脆,九虫寸白争为孽。
一饱犹能致身患,宠禄岂无神所罚。
乃知赋予分有涯,适分自然无夭阏。
昔在洛阳年少时,春思每先花乱发。
萌芽不待杨柳动,探春马蹄常踏雪。
到今年才三十九,怕见新花羞白发。
颜侵塞下风霜色,病过镇阳桃李月。
兵闲事简居可乐,心意自衰非屑屑。
日长天暖惟欲睡,睡美尤厌春鸠聒。
北潭去城无百步,渌水冰销鱼拨刺。
经时曾未著脚到,好景但听游人说。
官荣虽厚世味薄,始信衣缨乃羁绁。
故人有几独思君。安得见君忧暂豁。
公厨酒美远莫致,念君贳饮衣屡脱。
郭生书来犹未到,想见新诗甚饥汤。
少年事事今已去,惟有爱诗心未歇。
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
少低笔力容我和,无使难追韵高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萌芽 méng yá
亦作“ 萌牙 ”。
(1).草木初生的芽。《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波斯枣﹞如小块紫矿, 恂 亦收而种之,久无萌芽,疑是蒸熟也。”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漫消磨、一寸光阴,一寸萌芽。”
(2).开始发芽。《汉书·东方朔传》:“甘露既降,朱草萌牙。”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浇灌同一时,萌芽或先后。” 清 高述明 《塞外》诗:“炎风初解冻,夏草渐萌芽。”
(3).开始产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刻鏤声律,萌芽比兴。”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西都 外戚之盛,萌芽于 元帝 之时。”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
(4).比喻始发或初生的事物。《汉书·李寻传》:“宜察萧墙之内,毋忽亲疏之微。诛放佞人,防絶萌牙。”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萌芽防寖大,覆载莫偏恩。” 明 方孝孺 《艾庵记》:“絶旧愆之萌芽,培天德而日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 ——《漢語大詞典》
(1).草木初生的芽。《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波斯枣﹞如小块紫矿, 恂 亦收而种之,久无萌芽,疑是蒸熟也。”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漫消磨、一寸光阴,一寸萌芽。”
(2).开始发芽。《汉书·东方朔传》:“甘露既降,朱草萌牙。”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浇灌同一时,萌芽或先后。” 清 高述明 《塞外》诗:“炎风初解冻,夏草渐萌芽。”
(3).开始产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刻鏤声律,萌芽比兴。”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西都 外戚之盛,萌芽于 元帝 之时。”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
(4).比喻始发或初生的事物。《汉书·李寻传》:“宜察萧墙之内,毋忽亲疏之微。诛放佞人,防絶萌牙。”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萌芽防寖大,覆载莫偏恩。” 明 方孝孺 《艾庵记》:“絶旧愆之萌芽,培天德而日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 ——《漢語大詞典》
不待 bù dài
(1).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处士少而孤,母夫人怜之,读书学文,皆不待强教,卒以自成。”《老残游记》第十四回:“那死人,更不待説,漂的满河都是。”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三八》:“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
(2).不想;不愿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楔子:“俺姐姐针綫无心不待拈,脂粉香消懒去添。”《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回:“我心里还不待吃,等我去喝些汤罢。”《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 素姐 本等不待下气,只是叫 寄姐 鬭败了的鸡,不敢展翅。” ——《漢語大詞典》
(2).不想;不愿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楔子:“俺姐姐针綫无心不待拈,脂粉香消懒去添。”《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回:“我心里还不待吃,等我去喝些汤罢。”《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 素姐 本等不待下气,只是叫 寄姐 鬭败了的鸡,不敢展翅。” ——《漢語大詞典》
杨柳(楊柳)yáng liǔ
(1).泛指柳树。《诗·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唐 温庭筠 《题柳》诗:“杨柳千条拂面丝,緑烟金穗不胜收。” 明 杨慎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允》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丰子恺 《杨柳》:“昔年我住在 白马湖 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墻角里……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所以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
(2).杨树和柳树的并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柳》:“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檉,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併称杨柳。”
(3).借指侍妾、歌姬。 唐 白居易 《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参见“ 杨枝 ”。 ——《漢語大詞典》
(2).杨树和柳树的并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柳》:“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檉,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併称杨柳。”
(3).借指侍妾、歌姬。 唐 白居易 《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参见“ 杨枝 ”。 ——《漢語大詞典》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 使开始发生:发~。
-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 非静止的:~画。
- 可变的:~产。
- 行为:举~。~作。
- 常常:~辄得咎。
探春 tàn chūn
(1).早春郊游。 唐 宋 风俗,都城士女在正月十五日收灯后争先至郊外宴游,叫探春。 唐 孟郊 《长安早春》诗:“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春》:“都人仕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於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徐天全 《雪湖赏梅》云:‘梅开催雪雪催梅,梅雪催人举酒杯。折取琼枝插船上,满城知是探春回。’” 清 钱谦益 《迎春日偕河东君泛舟东郊作》诗:“ 罨画 山城画舫开,春人春日探春来。”
(2). 明 代贡茶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供御茶》:“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採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3).花名。属木犀科,半常绿灌木,初夏开花,黄色。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唐花》:“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诸花。”
(4).词牌名。《词谱》卷三二:“《探春慢》,或作《探春》,无‘慢’字。” ——《漢語大詞典》
(2). 明 代贡茶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供御茶》:“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採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3).花名。属木犀科,半常绿灌木,初夏开花,黄色。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唐花》:“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诸花。”
(4).词牌名。《词谱》卷三二:“《探春慢》,或作《探春》,无‘慢’字。” ——《漢語大詞典》
马蹄(馬蹄)mǎ tí
亦作“ 马蹏 ”。
(1).马的蹄子。《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姚雪垠 《长夜》四:“马蹄踏上河边的薄冰,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2).《庄子》篇名。以“ 伯乐 善治马”为残害“马之真性”等比喻,抨击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为桎梏“民性”,要求回到自然状态。后遂以指听其自然。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二:“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3).指箭靶。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执事未覩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马射》:“马射左边为月支二枚,马蹄三枚也。”引申为射箭技巧。
(4).马蹄状的砚台名。 宋 高似孙 《砚笺·砚图》:“曲水、八稜、四直、莲叶、蟾、马蹄。”
(5).马蹄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新安制墨》:“ 宋徽宗 以苏合油溲烟为墨,后 金章宗 购之,黄金一斤纔得一两……近代惟 新安 罗龙文 所作,价踰拱璧,即一两博马蹏一斤,亦未必得真者,盖墨之能事毕矣。”
(6).沉香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
(7).莼菜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名》:“蓴曰马蹏。”参见“ 马蹄草 ”。
(8).方言。荸荠。 孙中山 《行易知难》:“又如现在的农业出品,像甘蔗、糖、花生、马蹄、生果、五谷等等,每年该有多少。”《人民日报》1990.3.14:“问了北乡的荷花鱼,又问了 黄村 的马蹄。”
(9).烧饼名。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老程 回来了,端着两大碗甜浆粥,和不知多少马蹄烧饼与小焦油炸鬼。” 翁偶虹 《北京话旧·货声》:“烧饼有吊炉、马蹄儿、芝麻酱之分。” ——《漢語大詞典》
(1).马的蹄子。《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姚雪垠 《长夜》四:“马蹄踏上河边的薄冰,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2).《庄子》篇名。以“ 伯乐 善治马”为残害“马之真性”等比喻,抨击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为桎梏“民性”,要求回到自然状态。后遂以指听其自然。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二:“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3).指箭靶。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执事未覩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马射》:“马射左边为月支二枚,马蹄三枚也。”引申为射箭技巧。
(4).马蹄状的砚台名。 宋 高似孙 《砚笺·砚图》:“曲水、八稜、四直、莲叶、蟾、马蹄。”
(5).马蹄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新安制墨》:“ 宋徽宗 以苏合油溲烟为墨,后 金章宗 购之,黄金一斤纔得一两……近代惟 新安 罗龙文 所作,价踰拱璧,即一两博马蹏一斤,亦未必得真者,盖墨之能事毕矣。”
(6).沉香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
(7).莼菜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名》:“蓴曰马蹏。”参见“ 马蹄草 ”。
(8).方言。荸荠。 孙中山 《行易知难》:“又如现在的农业出品,像甘蔗、糖、花生、马蹄、生果、五谷等等,每年该有多少。”《人民日报》1990.3.14:“问了北乡的荷花鱼,又问了 黄村 的马蹄。”
(9).烧饼名。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老程 回来了,端着两大碗甜浆粥,和不知多少马蹄烧饼与小焦油炸鬼。” 翁偶虹 《北京话旧·货声》:“烧饼有吊炉、马蹄儿、芝麻酱之分。”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踏雪 tà xuě
亦作“蹋雪”。 谓在雪地行走。亦指赏雪。 唐 孟郊 《寒溪》诗:“晓饮一杯酒,踏雪过青溪。” 元 萨都剌 《题茅山梅石道士卷》诗:“道人鹤氅颠倒披,芒鞋踏雪夜深归。” 清 邵长蘅 《雪后登滕王阁放歌》:“夜深蹋雪还上来,挥手寒窓招海月。”《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 安老爷 却又因那驴儿生得神骏,便合 九公 要了,作为日后自己踏雪看山的代步。” 许杰 《忆王以仁》:“每当雪月交辉的静夜,独自踏雪夜游。”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