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大壑静不波,渺溟无际极。

赵居贞唐代〕《云门山投龙诗

晓登云门山,直上一千尺。绝顶弥孤耸,盘途几倾窄。
前对竖裂峰,下临削成壁。阳巘灵芝秀,阴崖半天赤。
大壑静不波,渺溟无际极。是时雪初霁,冱寒水更积。
披展送龙仪,宁安服狐白。沛恩惟圣主,祈福在方伯。
三元章醮升,五域□□觌。帟幕翠微亘,机茵丹洞辟。
祝起鸣天鼓,拜传端素册。霞间朱绂萦,岚际黄裳襞。
玉策奉诚信,仙佩俟奔驿。香气入岫门,瑞云出岩石。
至诚必招感,大福旋来格。空中忽神言,帝寿万千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大壑无际

大壑 dà hè
(1).大海。《庄子·天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成玄英 疏:“夫大海泓宏,深远难测,百川注之而不溢,尾閭泄之而不乾。”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 唐 元稹 《和乐天送客》诗:“大壑浮三岛,周天过五均。” 章炳麟 《复吴敬恒书》:“欲诈为自杀以就名,不投大壑而投阳沟,面目上露,犹欲以杀身成仁欺观听者,非足下之成事乎?”
(2).大坑谷或大沟。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  ——《漢語大詞典》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1. 「静 」的异体字。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波 bō《國語辭典》

波 [ bō ]

  1. 水因涌流或风力振荡所产生的起伏现象。如:「水波」、「海波」。
  2.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3. 物理学上指由弹性体振动所产生像波浪一样起落的现象。如:「音波」、「电波」。
  4. 永字八法之一。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也称为「捺」、「磔」。
  5. 量词。计算接续情势的单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6. 姓。如汉代有波俊。
  1. 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录·卷一》:「跑谓之波。」
  2.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乐府诗集·卷二五·企喻歌辞·横吹曲辞五·四曲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1.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语助词,置于句中或句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语。」同「吧 」。

波 [ ​pō ]

  1. (一)​之又音。
渺 miǎo《國語辭典》

渺 [ miǎo ]

  1. 微小、细小。如:「微渺」、「渺小」。
  1. 模糊不清,难以预期掌握的。如:「渺若烟云」、「音信渺茫」。
  1. 动荡、飘流。唐·吴融〈情〉诗:「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宋·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 消逝。如:「仙人已渺」。《聊斋志异·卷七·甄后》:「入室,则女已渺,呼妪问之,妪亦不知所去。」
溟 míng《國語辭典》

溟 [ míng ]

  1. 下小雨的样子。《说文解字·水部》:「溟,小雨溟溟也,从水冥声。」
  2. 水色黝黑的。《列子·汤问》:「有溟海者,天池也。」
  1. 海。《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一○》:「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八首之一七:「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
无际(無際)wú jì
(1).犹无边;无涯。《列子·力命》:“窈然无际,天道自会。”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 庸蜀 寳马,弥山不穷; 巴汉 楼船,凌波无际。” 唐 曹松 《题甘露寺》诗:“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 冰心 《到青龙桥去》:“车慢慢的开动了,只是无际的苍黄色的平野,和连接不断天末的远山。”
(2).犹言没有间隙;没有间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意授於思,言授於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隋书·牛弘传论》:“﹝ 弘 ﹞绸繆省闥三十餘年,夷险不渝,始终无际。”
(3).不能达到。《通典·选举五》:“贫窶之士在远方,欲力赴京师而所冀无际,以此揆度,遂至没身。”  ——《漢語大詞典》
极 ( 極 ) jí
极 [ jí ]
  1.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
  2.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
  3.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
  4.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
  5.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