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前山
南北朝 庾肩吾 应令诗 前山黄叶起,对岸白沙惊。
唐 崔兴宗 留别王维 前山景气佳,独往还惆怅。
唐 高适 东平路作三首 其三 渺然风波上,独爱前山秋。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十二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唐 李颀 送刘十 往来嵩华与函秦,放歌一曲前山春。
唐 韦应物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前山遽已净,阴霭夜来歇。
唐 刘长卿 湘中纪行十首 石围峰 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
唐 温庭筠 登卢氏台 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
唐 李洞 秋宿青龙禅阁 前山不可望,暮色渐沉规。
唐 刘商 裴十六厅即事 每到夕阳岚翠近,只言篱障倚前山。
唐 韦庄 题袁州谢秀才所居 若有前山好烟雨,与君吟到暝钟归。
唐 贯休 曹娥碑 堪叹行人不回首,前山应是苧萝山。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宋 杨万里 同主簿叔暮立 旋旋前山没,骎骎半臂寒。
宋 刘宰 云边阻雨 其二 牛背牧儿酣午梦,不知风雨过前山。 ——《骈字类编》
唐 崔兴宗 留别王维 前山景气佳,独往还惆怅。
唐 高适 东平路作三首 其三 渺然风波上,独爱前山秋。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十二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唐 李颀 送刘十 往来嵩华与函秦,放歌一曲前山春。
唐 韦应物 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前山遽已净,阴霭夜来歇。
唐 刘长卿 湘中纪行十首 石围峰 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
唐 温庭筠 登卢氏台 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
唐 李洞 秋宿青龙禅阁 前山不可望,暮色渐沉规。
唐 刘商 裴十六厅即事 每到夕阳岚翠近,只言篱障倚前山。
唐 韦庄 题袁州谢秀才所居 若有前山好烟雨,与君吟到暝钟归。
唐 贯休 曹娥碑 堪叹行人不回首,前山应是苧萝山。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宋 杨万里 同主簿叔暮立 旋旋前山没,骎骎半臂寒。
宋 刘宰 云边阻雨 其二 牛背牧儿酣午梦,不知风雨过前山。 ——《骈字类编》
极远(極遠)jí yuǎn
谓无远弗届;非常高远。《礼记·乐记》:“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汉 扬雄 《羽猎赋》:“殷殷軫軫、被陵缘岅、穷夐极远者,相与列乎高原之上。”《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 杨伯峻 集释引 王叔岷 曰:“《説苑·政理篇》、《金楼子·立言下篇》‘其’下并有‘志’字,当从之。” ——《漢語大詞典》
碧云(碧雲)bì yún
(1).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惠休“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张铣 注:“碧云,青云也。” 唐 戴叔伦 《夏日登鹤岩偶成》诗:“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悵佳人未来,碧云冉冉;王孙去后,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诗:“高城回首碧云边,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餘。” 宋 王禹偁 《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霽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宋 柳永 《倾杯》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漢語大詞典》
(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餘。” 宋 王禹偁 《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霽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宋 柳永 《倾杯》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漢語大詞典》
合 hé/gě《國語辭典》
合 [ hé ]
動- 關閉、合攏。如:「他笑得合不上嘴。」《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 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 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 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 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 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 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 配偶。如:「天作之合」。
- 盛放物品的器皿。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通「盒」。
- 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 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 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 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 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合 [ gě ]
名-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也稱為「公合」。
清夜 qīng yè
清静的夜晚。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诗:“怀人同不寐,清夜起论文。”《花月痕》第四六回:“而内阁大臣,尤循常袭故,旅进旅退於唯唯诺诺之间,清夜捫心,其能自慰乎?” ——《漢語大詞典》
一声(一声)
唐 杜甫 早行 孤舟似昨日,闻见同一声。
唐 司空曙 观妓 翠蛾红脸不胜情,管绝弦馀发一声。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
唐 韦皋 天池晚棹 舟浮十里芰荷香,歌发一声山水绿。
唐 戎昱 听杜山人弹胡笳 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
唐 杨巨源 题清凉寺 一声寒磬空心晓,花雨知从第几天。
唐 吕牧 泾渭扬清浊 明晦看殊色,潺湲听一声。
唐 柳宗元 渔翁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唐 李翱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其二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唐 刘禹锡 田顺郎歌 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
唐 刘禹锡 武昌老人说笛歌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唐 窦庠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 一声洞彻八音尽,万籁悄然星汉空。
唐 温庭筠 鸡鸣埭曲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唐 皇甫松 抛毬乐 其一 红拨一声飘,轻毬坠越绡。
唐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其二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声初压管弦低。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十九 饥即餐霞闷即行,一声长啸万山青。
宋 周必大 舟行忆永和兄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宋 杨万里 春半闻归雁 头上一声如话别,一生长是背人飞。
宋 陆游 山园晚兴 过雁一声寒霭外,短篱数掩夕阳中。
宋 戴复古 代人送别 一声离岸橹,心碎楚江边。
金 边元鼎 暮钟 一声烟树外,千里暮山寒。
元 吴惟善 小游仙 一声铁笛风云动,人在危楼第几阑。
元 曹伯启 再和 一声何处鸟,百样此中猿。
元 周权 次韵晚眺 一声孤鹤归何晚,带得閒云作伴还。 ——《骈字类编》
唐 司空曙 观妓 翠蛾红脸不胜情,管绝弦馀发一声。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
唐 韦皋 天池晚棹 舟浮十里芰荷香,歌发一声山水绿。
唐 戎昱 听杜山人弹胡笳 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
唐 杨巨源 题清凉寺 一声寒磬空心晓,花雨知从第几天。
唐 吕牧 泾渭扬清浊 明晦看殊色,潺湲听一声。
唐 柳宗元 渔翁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唐 李翱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其二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唐 刘禹锡 田顺郎歌 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
唐 刘禹锡 武昌老人说笛歌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唐 窦庠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 一声洞彻八音尽,万籁悄然星汉空。
唐 温庭筠 鸡鸣埭曲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唐 皇甫松 抛毬乐 其一 红拨一声飘,轻毬坠越绡。
唐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其二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声初压管弦低。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十九 饥即餐霞闷即行,一声长啸万山青。
宋 周必大 舟行忆永和兄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宋 杨万里 春半闻归雁 头上一声如话别,一生长是背人飞。
宋 陆游 山园晚兴 过雁一声寒霭外,短篱数掩夕阳中。
宋 戴复古 代人送别 一声离岸橹,心碎楚江边。
金 边元鼎 暮钟 一声烟树外,千里暮山寒。
元 吴惟善 小游仙 一声铁笛风云动,人在危楼第几阑。
元 曹伯启 再和 一声何处鸟,百样此中猿。
元 周权 次韵晚眺 一声孤鹤归何晚,带得閒云作伴还。 ——《骈字类编》
白雪 bái xuě
(1).洁白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红楼梦》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陈毅 《延安宝塔歌》:“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2).比喻白色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宋 苏舜钦 《次韵和师黯》:“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白雪黄云》:“诗人喜 荆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之句,莫不极口称诵,而不知其有斧凿痕。窃谓雪不成繰,云不可割,请易繰为捲,易割为收,则丝麦自见。”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
(3).古琴曲名。传为 春秋 晋 师旷 所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师旷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理正声,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诗:“《白雪》乱纤手,《緑水》清虚心。” 清 曹寅 《冬兰》诗:“此即希声曲,应和《白雪》弹。”
(4).喻指高雅的诗词。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前蜀 韦庄 《对酒》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 清 陈维嵩 《沁园春·同远公和友人赠答之作》词:“况白雪连箱,读之气尽;红牙一曲,闻者心灰。”
(5).词调名。 宋 杨无咎 创作。双调九十五字。《词谱》卷二四:“《白雪》,调见《逃禪集》, 杨无咎 自製曲题,本赋雪,故即以‘白雪’名调。”
(6).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唐 吕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并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西游记》第十七回:“原来是三个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摶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漢語大詞典》
(2).比喻白色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宋 苏舜钦 《次韵和师黯》:“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白雪黄云》:“诗人喜 荆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之句,莫不极口称诵,而不知其有斧凿痕。窃谓雪不成繰,云不可割,请易繰为捲,易割为收,则丝麦自见。”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
(3).古琴曲名。传为 春秋 晋 师旷 所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师旷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理正声,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诗:“《白雪》乱纤手,《緑水》清虚心。” 清 曹寅 《冬兰》诗:“此即希声曲,应和《白雪》弹。”
(4).喻指高雅的诗词。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前蜀 韦庄 《对酒》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 清 陈维嵩 《沁园春·同远公和友人赠答之作》词:“况白雪连箱,读之气尽;红牙一曲,闻者心灰。”
(5).词调名。 宋 杨无咎 创作。双调九十五字。《词谱》卷二四:“《白雪》,调见《逃禪集》, 杨无咎 自製曲题,本赋雪,故即以‘白雪’名调。”
(6).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唐 吕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并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西游记》第十七回:“原来是三个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摶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漢語大詞典》
微 wēi《國語辭典》
微 [ wéi ]
動- 隱匿。《說文解字·彳部》:「微,隱行也。」《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
- 無、沒。《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
- 非、不是。《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然而以理義斲削,神農黃帝猶有可非,微獨舜湯。」
- 精妙幽深。《書經·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
- 細小。如:「細微」、「具體而微」。
- 卑賤。如:「人微言輕」、「出身寒微」。《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聊齋志異·卷一○·臙脂》:「而又念其出身微,且日登公堂,為千人所窺指。」
- 衰落。如:「衰微」。《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彊。」
- 少。《禮記·祭義》:「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 昏暗不明。《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文選·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 暗中、祕密。如:「微行」。《漢書·卷四五·伍被傳》:「淮南王陰有邪謀,被數微諫。」唐·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微伺其睡,以縳背刃,力上下得絕。」
- 伺探。《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使人微得趙綰等姦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郭解傳》:「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
- 稍、略。如:「稍微」、「略微」。《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含喜微笑,竊視流眄。」
-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微虎。
微 [ wēi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