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衣裳 yī shang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沈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 越 人服青为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
(2).《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2).《易·繫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輜軿击轊,坐客恒满。”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4).借指中国。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絶,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漢語大詞典》
白云(白雲)bái yún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漢語大詞典》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漢語大詞典》
坐卧 zuò wò
坐和卧;坐或卧。常指日常起居。《汉书·杜周传》:“ 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二:“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砚,弟偷闲暂坐卧於是。” ——《漢語大詞典》
流水 liú shuǐ
(1).流动的水;活水。《诗·小雅·沔水》:“ 沔 彼流水,朝宗于海。”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 孙思邈 《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 碧野 《富春江畔》:“这流水是半山‘冰壶洞’的飞瀑渗入山脚的‘双龙洞’,汇成深潭,然后由‘双龙洞’石潭中流出来,形成了这一条长流不涸的山涧。”
(2).谓水向低处流逝。《东观汉记·明帝纪》:“十四年,帝作 寿陵 。制:‘令流水而已。’”
(3).形容流逝的岁月。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4).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史记·货殖列传》:“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子虚子 《湘事记》:“人众如蚁附羶,日给饭至四百餘席,无昼夜,流水浮埃,殆同一大剧场。”
(5).即高山流水,古琴曲名。亦泛指琴曲。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 南山 死。” 宋 范仲淹 《明月》诗:“明月照前墀,朱弦奏《流水》。”《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诗:“《流水》一弹真絶调,朱弦三嘆有餘音。”
(6).京剧的一种板式。节奏紧促,每个分句之间停顿不明显,是一种叙述性较强的曲调,用于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
(7).指商店的销货金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流水收簿》:“流水者,按日挨登如流水之盈科渐进也。”如:今天店里做了五千元的流水。 ——《漢語大詞典》
(2).谓水向低处流逝。《东观汉记·明帝纪》:“十四年,帝作 寿陵 。制:‘令流水而已。’”
(3).形容流逝的岁月。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4).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史记·货殖列传》:“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子虚子 《湘事记》:“人众如蚁附羶,日给饭至四百餘席,无昼夜,流水浮埃,殆同一大剧场。”
(5).即高山流水,古琴曲名。亦泛指琴曲。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 南山 死。” 宋 范仲淹 《明月》诗:“明月照前墀,朱弦奏《流水》。”《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诗:“《流水》一弹真絶调,朱弦三嘆有餘音。”
(6).京剧的一种板式。节奏紧促,每个分句之间停顿不明显,是一种叙述性较强的曲调,用于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
(7).指商店的销货金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流水收簿》:“流水者,按日挨登如流水之盈科渐进也。”如:今天店里做了五千元的流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