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念壮节、漂零未稳。

朱敦儒宋代〕《桂枝香(南都病起)

春寒未定。是欲近清明,雨斜风横。深闭朱门,尽日柳摇金井。年光自趁飞花紧。奈幽人、雪添双鬓。谢山携妓,黄垆贳酒,旧愁慵整。
念壮节、漂零未稳。负九江风笛,五湖烟艇。起舞悲歌,泪眼自看清影。新莺又向愁时听。把人间、如梦深省。旧溪鹤在,寻云弄水,是事休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壮节漂零

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1.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2.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3.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4.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5.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6.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7.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1.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2.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3.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4. 姓。如北周有念贤。
壮节(壯節)zhuàng jié
壮烈的节操。《后汉书·独行传·戴就》:“﹝ 薛安 ﹞收 就 於 钱唐县 狱,幽囚考掠,五毒参至。 就 慷慨直辞,色不变容…… 安 深奇其壮节,即解械,更与美谈,表其言辞,解释郡事。”《三国志·魏志·吕布臧洪传论》:“ 陈登 、 臧洪 并有雄心壮节, 登 降年夙陨,功业未遂, 洪 以兵弱敌彊,烈志不立,惜哉!” 唐 白居易 《汉将李陵论》:“设使 陵 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心赏延於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予闻古烈士,自誓立壮节。丸泥封 函关 ,长缨繫 南越 。” 清 顾炎武 《高渐离击筑》诗:“壮节悲迟暮,羈魂迫固穷。”  ——《漢語大詞典》
漂零 piāo líng
(1).飘落,坠落。 宋 王安石 《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2).凋零,衰败。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心期汗漫卧云扃,家计漂零水上萍。” 宋 欧阳修 《秋声赋》:“草木无情,有时漂零。”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二:“七里虹桥腐草腥,歌鐘词赋两漂零。”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左联结成的前后,有些所谓革命作家,其实是破落户的漂零子弟。”
(3).漂泊,生活不安定。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乱代漂零予到此,古人成败子如何。” 宋 苏轼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诗:“漂零竟何适,浩荡寄此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漂零风雨苦离家,愁杀无情白鼻騧。” 郭小川 《长江边上“五·七”路》诗:“说什么--‘漂零未定’,一个字‘愁’!革命者前进在斗争中,喜气洋洋,无愧无忧。”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稳 ( 穩 ) wěn
稳 [ wěn ]
     ◎ 安定,固定:~步。~定。~固。~健。~重(zhòng )。安~。站~。~如泰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