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古同“恺”,快乐。
- 古同“凯”,胜利的。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无情(無情)wú qíng
(1).虚伪不实。《礼记·大学》:“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明 张居正 《奉谕看详民本》:“臣等传示圣意……若有虚揑,自宜坐以诬告之条。庶四方民隐,无不毕达;而无情者,亦不得尽其辞矣。”
(2).没有情义;没有感情。《汉书·公孙弘传》:“ 齐 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 唐 崔涂 《春夕》诗:“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 楚 城。” 清 查慎行 《邺下杂咏》:“浊 漳 最是无情物,送尽繁华只此声。” 明 杨慎 《鲁之郊禘辩》:“执此以讯,如无情之狱,一鞫而见其肺肝矣。”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无情的蚊子把老汉的脸、胳膊和腿都叮肿了。”
(3).谓不留情。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有灵则有情於化,无灵则无情於化。”《周书·庾信传》:“本不达於危行,又无情於禄仕。” 唐 杜甫 《江头五咏·栀子》:“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4).犹无意。 ——《漢語大詞典》
(2).没有情义;没有感情。《汉书·公孙弘传》:“ 齐 人多诈而无情,始为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 唐 崔涂 《春夕》诗:“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 楚 城。” 清 查慎行 《邺下杂咏》:“浊 漳 最是无情物,送尽繁华只此声。” 明 杨慎 《鲁之郊禘辩》:“执此以讯,如无情之狱,一鞫而见其肺肝矣。”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无情的蚊子把老汉的脸、胳膊和腿都叮肿了。”
(3).谓不留情。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有灵则有情於化,无灵则无情於化。”《周书·庾信传》:“本不达於危行,又无情於禄仕。” 唐 杜甫 《江头五咏·栀子》:“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4).犹无意。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受 shòu《國語辭典》
受 [ shòu ]
动- 收得、接获。如:「受到优待」、「受之有愧」。唐·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 容纳、容忍。如:「承受」、「受不了」。《易经·咸卦·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 被、遭到。如:「受挫」、「受冻」、「受批评」、「受惊吓」。
- 中、适合。如:「他说的话很受听。」
了 liǎo/le《國語辭典》
了 [ liǎo ]
動- 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 完畢、結束。如:「不了了之」、「責任未了」。《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今日大案已了,我明日一早進城銷差去了。」
- 完全。與否定語「不」、「無」等連用。有「一點也不……」的意思。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 與「得」、「不」等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辦得了」、「寫不了」。
- 聰明、慧黠。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了 [ le ]
助- 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了」、「吃了再走」。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 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走了,還談這些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還不夠!」
多少 duō shǎo
(1).指数量的大小。《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作 荆州 时,敕船官悉録锯木屑,不限多少。”《新唐书·东夷传·日本》:“至 煬帝 ,赐其民锦綫冠,饰以金玉,文布为衣,左右佩银蘤,长八寸,以多少明贵贱。”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屠苏酒》:“正月朔旦,出药置酒中煎,数沸,於东向户中饮之,先从少起,多少任意。”《三侠五义》第二回:“有此三不教,束修不拘多少。故此无人敢请。”
(2).犹多、许多。《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诗:“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臺烟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间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把圣贤思量,不知是天地间做甚么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毕竟歷过多少间阻,无限风波,然后到手,方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3).犹少、少许。《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徙 乐浪 ,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 会 ( 钟会 ),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 会 止便止。又可多少问朝事。”
(4).几何,若干。《南史·蔡撙传》:“ 武帝 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今夫一户之赋,官知其为赋之多少,而不知其为地之几何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费仲 曰:‘用人夫五百万。’”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实力比起 钱葆生 来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张掖 太守 焦胜 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6).高下,优劣。《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辽 感言,復与 周 平”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按《晋书·武陔传》作:“虽诸父兄弟及乡閭宿望,莫能觉其优劣。”
(7).叹词。多么。 唐 费冠卿 《久居京师感怀诗》:“上国无交亲,请謁多少难。”《朱子语类》卷一三五:“ 颜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聪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它回报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 ——《漢語大詞典》
(2).犹多、许多。《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诗:“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臺烟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间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把圣贤思量,不知是天地间做甚么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毕竟歷过多少间阻,无限风波,然后到手,方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3).犹少、少许。《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徙 乐浪 ,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 会 ( 钟会 ),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 会 止便止。又可多少问朝事。”
(4).几何,若干。《南史·蔡撙传》:“ 武帝 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今夫一户之赋,官知其为赋之多少,而不知其为地之几何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费仲 曰:‘用人夫五百万。’”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实力比起 钱葆生 来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张掖 太守 焦胜 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6).高下,优劣。《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辽 感言,復与 周 平”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按《晋书·武陔传》作:“虽诸父兄弟及乡閭宿望,莫能觉其优劣。”
(7).叹词。多么。 唐 费冠卿 《久居京师感怀诗》:“上国无交亲,请謁多少难。”《朱子语类》卷一三五:“ 颜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聪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它回报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 ——《漢語大詞典》
凄凉(淒涼)qī liáng
寂寞冷落。 唐 元稹 《酬乐天书怀见寄》诗:“仍云得诗夜,梦我魂悽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三姓门生》:“ 纪晓嵐 参政时作诗讥之云:‘……赫奕门楣新吏部,悽凉池馆旧中堂。’”
(1).孤寂冷落。 南朝 梁 沈约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凄凉霜野,惆悵晨鵾。” 唐 皎然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诗:“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 金 赵献之 《浣溪沙》词:“落木萧萧风似雨,疎櫺皎皎月如霜,此时此夜最凄凉。”
(2).悲凉。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怀归路緜邈,览古情凄凉。” 宋 司马光 《咏史》之三:“《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3).犹凄惨。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 耶穌 ﹞后来果然被恶人钉死十字架上,流其宝血,受尽千般凌辱,万种凄凉。” 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五:“游击队员们都暗暗抽泣, 滹沱河 里的流水在呜咽, 千里堤 上的乌鸦凄凉地悲鸣,西风在大柳树林子里响着。” ——《漢語大詞典》
(1).孤寂冷落。 南朝 梁 沈约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凄凉霜野,惆悵晨鵾。” 唐 皎然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诗:“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 金 赵献之 《浣溪沙》词:“落木萧萧风似雨,疎櫺皎皎月如霜,此时此夜最凄凉。”
(2).悲凉。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怀归路緜邈,览古情凄凉。” 宋 司马光 《咏史》之三:“《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3).犹凄惨。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 耶穌 ﹞后来果然被恶人钉死十字架上,流其宝血,受尽千般凌辱,万种凄凉。” 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五:“游击队员们都暗暗抽泣, 滹沱河 里的流水在呜咽, 千里堤 上的乌鸦凄凉地悲鸣,西风在大柳树林子里响着。” ——《漢語大詞典》
风月(風月)fēng yuè
(1).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痛爱不已,拟 汉武 《李夫人赋》,其词曰:‘……徙倚云日,裴回风月。’” 唐 吕岩 《酹江月》词:“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五:“ 江 南 环溪 的风月, 北京 南湾子 头的丝柳。”
(2).指闲适之事。《梁书·徐勉传》:“常与门人夜集,客有 虞暠 求詹事五官, 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3).指诗文。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编成风月三千卷,散与知音论古今。”
(4).指男女间情爱之事。 前蜀 韦庄 《多情》诗:“一生风月供惆悵,到处烟花恨别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俞太尉 是七十岁的老人家,风月之事,已是没分。”《红楼梦》第十五回:“﹝ 智能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 徐迟 《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虽然纯洁,天真无邪,然而出于本能的识得风月了。”
(5).犹风骚,风情。《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回目:“ 景阳冈 武松 打虎, 潘金莲 嫌夫卖风月。”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叮嘱》:“我的乖乖,人前休把风月卖。”
(6).风流放荡。《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赵昂 ﹞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四娘 为人心性风月,好结识个把风流子弟,私下往来。”
(7).指嫖妓。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小官赴京,路从此过,闻知兄弟在於此处风月。”
(8).指艺人。《水浒传》第六一回:“仪表天然磊落, 梁山 上端的驰名。 伊州 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
(9).指妓女。《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先生若无齐治均平的大本领,我 苏小小 风月行藏,便难效力。”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妾身姓 李 ,表字 贞丽 ,烟花妙部,风月名班。” ——《漢語大詞典》
(2).指闲适之事。《梁书·徐勉传》:“常与门人夜集,客有 虞暠 求詹事五官, 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3).指诗文。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编成风月三千卷,散与知音论古今。”
(4).指男女间情爱之事。 前蜀 韦庄 《多情》诗:“一生风月供惆悵,到处烟花恨别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俞太尉 是七十岁的老人家,风月之事,已是没分。”《红楼梦》第十五回:“﹝ 智能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 徐迟 《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虽然纯洁,天真无邪,然而出于本能的识得风月了。”
(5).犹风骚,风情。《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回目:“ 景阳冈 武松 打虎, 潘金莲 嫌夫卖风月。”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叮嘱》:“我的乖乖,人前休把风月卖。”
(6).风流放荡。《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赵昂 ﹞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四娘 为人心性风月,好结识个把风流子弟,私下往来。”
(7).指嫖妓。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小官赴京,路从此过,闻知兄弟在於此处风月。”
(8).指艺人。《水浒传》第六一回:“仪表天然磊落, 梁山 上端的驰名。 伊州 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
(9).指妓女。《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先生若无齐治均平的大本领,我 苏小小 风月行藏,便难效力。”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妾身姓 李 ,表字 贞丽 ,烟花妙部,风月名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