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春浪
唐 卢纶 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 晚莺和玉笛,春浪动金罍。
唐 白居易 渡淮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
唐 赵嘏 江边 残花春浪阔,小酒故人稀。
唐 李咸用 湘浦有怀 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渡淮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
唐 赵嘏 江边 残花春浪阔,小酒故人稀。
唐 李咸用 湘浦有怀 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 ——《骈字类编》
急 jí《國語辭典》
急 [ jí ]
形- 没耐心、暴躁的。如:「急性子」、「急得要命」。《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 不能等、亟待解决的。如:「急事」、「急件」、「急邮」。
- 快而猛烈。如:「急病」、「急流勇退」。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 因想把事情尽速完成而激动。如:「为这事我都急昏了。」、「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 令人著急。如:「考试铃都响了,还不见他人,真急人!」
- 忙于解决他人之事或困难。如:「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 迅速的。如:「急转弯」。《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项羽急击秦军。」
- 困难、严重的事。如:「告急」、「救急」。《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石矶(石磯)shí jī
水边突出的巨大岩石。 唐 张旭 《桃花溪》诗:“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磯西畔问渔船。” 唐 韩愈 《送区册序》:“与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红楼梦》第八一回:“ 寳玉 道:‘我是要做 姜太公 的。’便走下石磯,坐在池边钓起来。”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如 云林 石法,巉巖凹凸,若临江石磯状。”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形-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